【满庭芳】 陶然亭 华夏名亭系列之十一
标签:
诗词词林正韵满庭芳陶然亭文化 |
分类: 旅屐留痕 |

满庭芳·陶然亭
羡尔名亭,城南妙处,细话庭树凌烟。
旧堤相隔,谁寄向湖边。
访此都中胜地,情怀古、败壁先怜。
当厅际,诗联初品,碑刻镌遗篇。
台前,春有信,寒冰恨薄,疏柳渐看。
赏瘦梅啼鸟,蕙草幽兰。
莫负一园美景。澹秀色、吟唱更阑。
芳期近,浮香念翠,缱绻尽陶然。
满庭芳;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仄中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平仄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仄,中中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得名的。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平方米。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提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东向门柱上悬东向门柱上悬“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此联是林则徐书写。旧联无存,现在的楹联是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亭间分别悬挂“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现在对联是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此联是乾隆年间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重写。
在亭的南北墙上有四方石刻,一是江藻撰写的《陶然吟》引并跋;二是江皋撰写的《陶然亭记》;三是谭嗣同写的《城南思旧铭》并序;四是《陶然亭小集》,这是王昶写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诗中的竹君即朱筠。此诗是王昶作于乾隆四十年左右。
陶然亭建成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上饮宴、赋诗,这里变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故陶然亭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因此留下的诗文很多,秋瑾、龚自珍等都曾在陶然亭上留下的诗文。
诚谢无心
诗友赠玉
陶然亭上尽陶然,大浪淘沙三百年。
云卷高天融墨赋,兰舒秀色沐幽燕。
红莲半亩藏禅意,白月一堂吟佛篇。
携侣漫游今感喟,人非物是任流连。
诚谢好友幽兰
雅和
满庭芳·次韵樾下客兄长《陶然亭》
白云飘过,觞咏向湄边。
浅水浓承厚意,携手去、波剪秋怜。
流光逝,诸家胜迹,千载著遗篇。
亭前。风拂柳,春丝撩玉面,伴作欣看。
赏都中先迹,诗草如兰。
休负此情此景,忘怀处、独自凭阑。
红尘外,清幽净地,不醉不陶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