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画】 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颐和园系列之五

(2010-06-28 17:55:00)
标签:

诗词

摄影

制图

人文

文化

分类: 京华挹翠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袅翠清烟拂暖螺,龙舟行处惠风和。

山殷落照倚红盖,水蹙斜纹卷绿波。

岸引碧芜春雨细,汀连寒月晚霜多。

柔丝漫折长亭柳,映带湖光一曲歌。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从仁寿殿外南侧西行,可见到两个小土丘遮住视线,给人以“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感觉。可是一走出山道,湖光山色豁然展现在眼前,让人出乎意料的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站在湖东岸,眼前是一片浩渺的湖面,一池碧波映现着天光云影,“清漪园”即以此为名。园外远处西山美丽的山形和玉泉玉峰塔玲珑的倩影成为完整的借景,群峰与塔影倒映湖中,似乎与园中景物浑然一体,其构图之完整、剪裁之得宜,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昆明湖原是一个由泉水汇聚成的湖泊,名西海,面积不足现在的一半,其周围湖、沼、池、塘星罗棋布。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兴建清漪园前,在这里进行了清淤、扩展、加深的前期工程,形成面积为220公顷的湖泊,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有3米多。施工中所挖之泥堆在了瓮山东麓。

距今两千多年的西汉时,云南滇池之滨有个小国叫昆明国。汉武帝为征伐昆明国,在首都长安开凿了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练水军,以习水战。乾隆帝根据这个典故,将西海改为昆明湖,并仿效汉武帝在湖中演习过水师。乾隆帝在西海诗中对此有过说明:“师古有前闻,锡名昆明湖”。

昆明湖扩展时将淤泥堆于瓮山,使瓮山东麓在原小丘基础上增高和延长不少。乾隆为其母庆祝六十大寿时,在山上原圆静寺旧址兴建大报恩延寿寺。竣工后,乾隆将瓮山易名为万寿山,取长寿之意。乾隆在万寿山一诗中称:“选胜廓精蓝,延喜资释昙。山名扬万寿,峰势压千岚。宝网鸿祥集,璇池浩泽涵。载赓天保什,长愿祝南山。”

站在湖岸,左有南湖岛,十七孔桥,右有美不胜收的万寿山。湖面开阔,长桥卧波,宫阙错落,壮丽空明。西堤一线的柳色更使得景色更加深远,而西堤的玉带桥又仿佛镶嵌在绿色项链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幽幽湖水映着森簇的树木和隐约的楼阁,更有如屏的西山,倒映的峰塔,优美恬静。放眼望去,绿柳冥蒙,青山淡远,水天一色,浩渺无垠。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湖堤上嫩柳娥黄、桃红灼灼,绿波环绕、湖泊似镜;在在细雨霏霏的夏日,湖面上荷浪翻滚,片片的葱绿、点点的嫣红;在万里无云的深秋,荻花飞舞、如雪如絮;在败絮纷洒的隆冬,冰雪满湖,玉树银花。随时变幻着妩媚婀娜的倩影,四季如画,大自然的神奇风韵与万寿山金碧辉煌的宫阙交相辉映,展现了帝王宫苑的雍容磅礴的气势与仙山琼阁般的意境。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诗画】 <wbr>七律·万寿山昆明湖 <wbr> <wbr>颐和园系列之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