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摄诗文】 烟云尽态亭 北海系列之十四

(2008-04-11 06:24:08)
标签:

摄影

诗文

北海

琼华岛

烟云尽态亭

【行摄诗文】 <wbr>烟云尽态亭 <wbr>北海系列之十四

 

烟云尽态亭

 

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

韵映绿钿初透月,香浮寒苑乍摇风。

廊池延水垂霜远,苑树飞花落暮空。

人世荣衰犹自恨,春思缭绕见无穷。

 

    烟云尽态亭建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坐落在山麓西部,为一座八角攒尖石亭,亭盖系砖雕宝顶,八根八角形亭柱和八面矩形额枋均用汉白玉石制成。石亭虽然不是很大,其位置也并不明显,正因为它处于极偏僻的位置上,我也是在游览了无数次北海公园以后,在寻访铜仙承露台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

    这座八角攒尖石亭建在水池中间,周围是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和山洞,宛如层峦叠嶂,树木植于山石之间。烟云尽态亭立于长方水池中间,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石板与池边相连,石面呈弧状,跨度长只有0.57米,宽1.85米,无栏杆,无花纹。这块石板自建成就称桥,是北海公园中最短的古桥,也是北京最短的古桥。

    据乾隆十八年四月初一奏案记载,在水精域发现一口古井,遂加以保护和利用,修建水槽,在阅古楼后面建一水池,将从水精域古井中打出的水注入水槽,流入水池,水池中还建了一石亭,即烟云尽态亭。池中立有五处古奇石,均为人工雕凿的烟云状石纹,高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置于清代汉白玉须弥座上,可惜大部分已毁坏,在干干的方池中遗有顶部折断的残存古石在石座上。

    在烟云尽态亭的八根汉白玉石八角形亭柱和八面汉白玉石矩形额枋上,都镌刻着乾隆皇帝御书的诗句。此亭正因为在石亭的额枋内外及亭柱上镌刻了二十六首乾隆御制诗而出名。我真的有些孤陋寡闻了。惭愧!

    世人对乾隆的字褒贬不一,其实,乾隆自幼就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一不精,文化修养很高。在清代十二个皇帝中,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书法最好,而在这三位中书法功夫最深的还是乾隆皇帝。

    乾隆一生酷爱书法,他最推崇赵孟頫的书法,乾隆的书法从学习赵孟頫入手,心慕手追,身体力行。从存世的乾隆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但缺少变化和韵味,并无明显的成就,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评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乾隆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尤其对诗歌知识了解得非常透彻。乾隆自己写诗也一丝不苟,无论平仄、押韵,都合规合拍,而且请学士校阅。乾隆书读得多,于是在诗中便处处炫耀知识,古书词语、古代为人鲜知的历史在他的诗中如潮如涌,他自以为得意,以难倒儒臣为能事,孰不知一首诗如果离开注释便不知所云,那这首诗还有什么读头?这可能就是乾隆有诗十万首还评不上一个诗人资格的主要原因吧?

 

 【行摄诗文】 <wbr>烟云尽态亭 <wbr>北海系列之十四

 

【行摄诗文】 <wbr>烟云尽态亭 <wbr>北海系列之十四

 

 【行摄诗文】 <wbr>烟云尽态亭 <wbr>北海系列之十四

 

【行摄诗文】 <wbr>烟云尽态亭 <wbr>北海系列之十四 

 

【行摄诗文】 <wbr>烟云尽态亭 <wbr>北海系列之十四

 

 【行摄诗文】 <wbr>烟云尽态亭 <wbr>北海系列之十四

 

【行摄诗文】 <wbr>烟云尽态亭 <wbr>北海系列之十四

 

 【行摄诗文】 <wbr>烟云尽态亭 <wbr>北海系列之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