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向导】中华文物典藏之瓷器篇(明1)
标签:
浅草幽幽休闲收藏向导中华文物典藏之瓷器篇安徽老文 |
分类: 收藏向导 |
明代的瓷器的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当时烧制瓷器的瓷窑遍及全国各地。当时较著名的瓷窑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宜兴窑、广窑等,其中尤以景德镇窑的发展更为突出。明王朝的每一任帝王都在此设立官窑,民品瓷器也同时在这里大量生产。文献载,景德镇窑面积十公里,官民窑30余个,“昼间白烟蔽空,夜间红焰熏天”。景象颇为壮观。
明瓷胎骨颜色与元代大致同,皆为白色,明更白些。明代早、中期胎质较为精细,胎壁也稍薄一些,而晚期胎质逐渐转为粗糙,胎壁也变得厚些;明瓷的胎土比元代洗得要精细,故瓷胎内所含杂质较元代为少;明瓷器的釉质比以往更为紧密、精细,釉色品种大为增加;在造型方面,明代瓷形式多样,盘、碗、瓶、罐、炉、盒等品种齐全。
明 龙泉窑暗花折枝花卉纹筒式三足炉

明 青花松竹梅纹碗(2件)1996年常州雕庄出土。侈口,深腹,小圈足,釉面清亮,青料发色鲜艳,碗心绘一朵茶花,外壁口沿绘一周回纹,腹部为松竹梅三友图,通体施釉,圈足内书六字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伪托款,外围双圈,实为嘉靖景德镇民窑产品

明 青花云龙纹碗,侈口,深腹,宽圈足,釉质莹润,青料发色淡雅,腹部绘两条戏珠云龙,胫部饰一周仰莲纹,内口沿绘两条戏珠云龙,胫部饰一周仰莲纹,内口沿绘水波纹,碗心为一绶带如意云纹。圈足内书青花六字双行楷款“大明成化年制”,外围双圈。此碗为同期景德镇官窑瓷器中的上品。
明 景泰。青花古钱纹碗。侈口,深腹,圈足,釉色青白,青料呈色鲜艳,略见铁结晶斑。外壁满绘互联的钱纹,胫部为一周变形莲瓣纹,内壁饰花瓣,古钱和璎珞组合图案一周,碗心为以钱纹为花心,外围七个变形莲瓣组合的团花纹。此碗为景德镇窑空白期瓷器的典型作品。
甜白釉鸡心碗
明宣德(1426年
-1435年)。侈口,深腹,斜弧壁,外底有凸脐,小圈足。施甜白釉,白中泛青灰,滋润匀净,圈足你书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款,外围双圈。
明德化窑达摩塑像、高43厘米
明嘉靖红绿彩云龙纹方盖罐
明弘治白釉碗
明万历仿宣德青花阿拉伯花卧足碗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明洪武。故宫博物院收藏。瓶撇口,束颈,垂腹,圈足。裹白釉。裹口饰卷草纹一周,外颈饰蕉叶纹、回纹、卷草纹,上腹绘道垂花叶纹一周,腹中部饰缠枝牡丹花纹,上下腹饰仰莲瓣纹一周,足边饰卷草纹。底白釉,无款识。此器是洪武瓷器中的典型制品。这表现体,而是演变成形体匀称,比例协调,端庄典雅,对后世这种造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纹饰则继承了元代器纹饰注重表现汉地传统文化的倾向,并且在布局上保留了元代严整的特征,因而使装饰画面显得规整饱满。
青花云龙纹瓶 明洪武。上海博物馆收藏。景德镇窑。小口圆唇,短颈丰肩,腹下部收敛,至底外侈呈凤尾形。胎质坚硬,釉色晶莹,青料苍翠浓艳。器腹主题纹饰绘青花云龙纹,龙五爪伸展,昂首奔腾于云海之间,画面布局合理,形象自然生动。肩部篆书[春寿]两字,笔力雄健遒劲,洪武瓷中书写篆款者稀少。

青花缠枝菊花纹碗 明洪武。故宫博物院收藏。直口,墩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裹心饰缠枝花纹,裹外壁均饰缠枝花卉纹一周,裹外口均饰回纹一周。此器形制存在元代遗风:纯朴、浑厚,纹饰描绘娴熟明快。洪武时期的青花处于元代青花与明代永乐青花之间,因此其特色具有元代青花的于浓重色调中见凝滞黑斑的现象,但普遍泛灰没有神采。
青花竹石灵芝纹盘明洪武。故宫博物院。折沿,浅腹,圈足。通体青花纹饰,盘心饰竹石、灵芝纹,四面各有一如意云头纹,纹间饰缠枝纹,裹壁饰折枝牡丹、石榴、菊花纹一周,盘沿饰卷枝菊纹及莲瓣纹一周。此器纹饰富于寓意,竹石是一种高节不凡的象征,灵芝是一种长寿的象征
青花折枝花果纹玉壶春瓶 明永乐,上海博物馆收藏。景德镇窑。撇口,长颈,斜肩,鼓腹,圈足。自口至底饰青花图案五组,颈、肩三组为卷枝、散点和如意状开光,光内为卷枝图案花纹;腹部主题饰以折枝花果。造型秀丽,坯体轻巧,釉面光洁平滑,滋润肥厚,青花色泽清新明快,晕染有疵,纹饰排列疏朗得体,为永乐青花器中的佳作。
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 明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青花自烧制成功以来,历经元、明至今始终不衰。其间,虽有各种精美彩瓷频出,但青花瓷仍以其朴实幽雅的魅力深为人民所喜爱。此件圆口,略外撇,长颈,扁圆腹,平底。瓷质纯净细腻。颈饰卷草纹、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满绘海水纹。在汹涌起伏的浪涛之间,两侧各有一条饰似暗花的白龙,奮爪腾身,履水而前。

青花缠枝莲纹茶壶 明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直口,丰肩,圆腹,圈足外撇。流与颈间以横片连接。腹部绘缠枝莲纹,肩及近足处分别绘覆、仰莲瓣纹,颈部绘朵花,柄上绘卷枝纹,流上青花双线框内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竖行款。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钮,盖面绘折枝花六朵。此壶造型新颖,既美观又实用,是宣德时期的创新之作。铭款不署在外底,而署于流上,亦属别出心裁。
青花云龙纹十棱式执壶明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壶通体呈十棱式。腹部均匀分布十个菱花式开光,开光内绘云龙纹。柄上绘卷草纹,流上绘串枝花纹。壶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盖面绘覆莲瓣纹。外底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青花缠枝莲纹碗 明宣德,首都博物馆收藏。敞口,圈足。碗内白釉无纹饰,外腹绘缠枝莲、菊、月季、牡丹等四季花卉八朵,胫部为变形莲瓣纹,圈足外为卷草纹、底有釉。外口沿有青花[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一行楷书横款。

青花仕女赏月图高足碗明宣统。故宫博物院收藏。撇口,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碗外壁青花描绘仕女携童子在庭园中赏月,高足画山石梅树。碗心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青花发色艳丽,所绘人物生动传神。传世此种造型的宣德青花人物纹高足碗中,尚存有仕女秉烛夜游庭园者,文献中称之为[高烧银烛照红妆]。
青花云龙纹钵 明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此钵造型近似半圆体,平唇平底,底部无釉。钵外壁青花纹饰,内壁白釉,钵外口沿一周海水纹,腹部绘两条狰狞凶猛的苍龙和游云,下部为变体莲瓣纹。画面青花呈色浓艳深沉,画意豪放不羁,显示出宣德青花的特点。钵内心青花画双圈线,内画[大明宣德年制]两行六字款。
青花狮球纹盘明宣德,上海博物馆收藏。景德镇窑。盘形制较大,制作规整。胎质细腻滋润,釉质晶莹肥厚。盘内底和内外壁均饰狮子戏绣球图,狮子体态灵活轻盈,形象自然生动,构图布局合理。底平无釉,其上有褐色细小斑点。青花色泽浓艳,浓艳处理基本无铁锈斑点,这在同时期的青花器中较为少见。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高足碗明宣德,北京文物研究所收藏。敞口,弧形浅壁,高圈足略外撇。碗外壁饰缠枝蕃莲托八吉祥图案—轮、螺、幢、伞(盖)、花、鱼、瓶(罐)、结(长、肠)。足外绘缠枝花。器内底双线青花圈内为双线青花竖框,框内书[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书款。此碗釉面晶莹光亮,胎骨缜密坚硬,青花色泽浓艳,是明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青花龙莲纹渣斗 明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景德镇窑。侈口鼓腹,高足外撇,通体纹饰三层,口、足部绘海浪纹,腹部绘莲池游龙。青花发色浓艳,深沉处有黑色结晶斑,具有宣德青花的典型风格。

青花缠枝花卉纹盖豆 明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敛口,圆腹,下承以外撇中空高足。通体青花装饰,口沿下绘几何纹,腹部绘缠枝萱草,腹下部及足上分别绘仰、覆菊瓣纹,足边涂圆点纹。豆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钮,盖面绘覆莲瓣纹及圆点纹。造型仿自青铜器,应为当时宫廷祭祀用器。
青花缠枝莲纹盖罐 明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唇口,短颈,丰肩,鼓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肩部绘如意头纹,腹部绘缠枝莲纹,近足处绘折枝花纹。罐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钮,盖面绘覆莲瓣及缠枝花卉。此罐虽不署款,但其造型、纹饰和青花发色特征均与署有宣德年款的同类罐相同。
青花凤纹梅瓶 明正统。湖北省文物总店收藏。平口,丰肩,腹部下收,浅宽圈足外撇,整体古朴浑厚。胎体坚实厚重,内腹可见一周明显接痕,内外施白中泛青灰色的底釉,细砂底,底足露胎处泛火石红,青花呈色蓝中泛灰。多有铁锈斑,但不入胎骨。主题纹饰由两对云中凤组成,绕器腹一周排列。每对有一只三尾凤和一只香草尾凤,相对比翼翻飞。每对凤之间绘有一朵长脚飘带云,凤的描绘充分运用了流动的线条,尤其是凤的尾部,夸张的手法将飘拂的尾翎描绘得仿佛就像迎风舒展的裙裾,加上头上高耸的顶冠和颈部装饰性很强的卷曲羽毛,将飞凤的曲线美、连动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瓶的颈部绘一组卷草纹,肩部为一组缠枝花卉纹,胫部绘一组海水礁石纹。

青花八仙庆寿图罐 明景泰,故宫博物院收藏。罐直口内收,圆形唇口,圆肩,腹以下渐内收至近足部外撇,足边斜削,宽浅圈足,足底无釉。无款识。颈部绘菱形锦纹,肩部饰云鹤间难寳纹。腹部主题纹饰绘仙人庆寿图。老者中有执杖者(后有背光)、下棋者、观棋者、执板者、吹笛者、进香者;童子有持物、执伞、执果盘等。除人物外,辅以山石、小桥流水、鹤、鹿、松等,寓意长寿福禄,并辅以大片灵芝状云纹。足边绘海水江牙纹。青花色泽浓重扁灰,釉面泛青,并有明显的片纹。
青花访贤图大罐明天顺。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此罐口圆唇,圆肩,肩以下渐内收,罐式较高,口、底足径相同,砂底。罐子、通体绘青花纹饰,口部一周绘菱形纹,肩部绘海兽纹,腹部主题纹饰绘人物携琴访友,辅以大片的云气纹。携琴访友是绘画中的常见题材,瓷器纹饰借鉴这一题材,用以反映文人雅士优闲风雅的生活情趣。此纹饰在明代器物中常见,如罐、瓶、碗、杯上。人物纹图案在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少量出现,人物、仕女纹辅以大片云纹。天顺青花瓷器继承这一画法,云的形状似如意云头形,画法一般以粗线画云的外轮廓,裹用细线勾画。足部饰一周海水纹。天顺时期青花器物数量不多,此罐造型端庄,纹饰清晰流畅,是该时期珍贵的器物之一。
青花携琴访友图罐 明天顺。故宫博物院收藏。罐直口圆唇,圆肩,肩以下渐内收,罐式较高,口、底足径相同,砂底。罐通体绘青花纹饰,口部一周绘菱形纹,肩部绘海兽纹,腹部主题纹饰绘人物纹携琴访友,辅以大片的云气纹。携琴访友是绘画中常见题材,瓷器纹饰借鉴这一题材,用以反映文人雅士优闲风雅的生活情趣。此纹饰在明代器物中常见,如罐、瓶、碗、杯上。人物纹图案在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少量出现,人物、仕女纹辅以大片云纹。天顺青花瓷器继承这一画法,云的形状似如意头形,画法一般以粗线画云的外轮廓,裹用细线勾画,形成与明初云气纹相似,但却又有区别的画法。足部饰一周海水纹。天顺时期青花器物数量不多,此罐造型端庄,纹饰清晰流畅,是该时期珍贵的器物之一。
青花边龙纹碗 明成化,上海博物馆收藏。碗撇口,鼓腹,圈足。胎质细白坚致,透明釉细润,具有成化轻巧后秀的造型特点。外腹部绘有四条[变龙],呈首尾相接的排列,龙为三爪,嘴衔一朵莲花。变龙最早出现在明代宣德年间,在成化时期是较为常见的龙的形式。青花的发色清新淡雅,是典型的成化陂塘青的发色。碗底有带双方框的[大明成化年制]青花楷书款,是典型的成化官窑器物。
青花山石牡丹纹碗 明成化,故宫博物院收藏。碗敞口,瘦底,圈足。裹白釉光素无纹饰。碗外及足墙上各绘两道弦纹,碗身四面绘山石牡丹,辅以坡地、花蝶。底有青花双圈[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快书款。碗胎质较薄,釉质细腻滋润,青花呈色淡雅,是成化时期青花瓷器中的代表作品。
青花宝相花卧足碗明成化,首都博物馆收藏。1962年北京市小西天清墓出土。撇口,卧足,内壁口沿处为两道弦纹,外壁饰缠枝花一周。全器胎白体薄,白釉腴润,青花色泽淡雅明快。器外底心为青花双圈[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青花麒麟纹盘 明成化。故宫博物院收藏。青花大盘,绘麒麟纹饰极为少见,此盘内绘二麒麟,周围以云纹衬托。盘的外口沿处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盘底无釉,有黄黑色斑点,称作[米糊底],亦为成化时期特有现象。
青花折枝花纹瓜稜瓶 明成化。故宫博物院收藏。瓶口微撇,长颈中部起凸棱,丰肩,腹下部内收,圈足外撇。整体器型为四瓣瓜棱形,底白釉无款。颈部共饰纹饰三层,分别为海水、缠枝花卉及折枝花卉,肩部及足部边缘饰海石榴纹一周,腹部绘缠枝宝相花纹。
青花人物故事图三足炉明弘治。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直口,筒腹,平底,三足。胎白釉厚,内外白釉,温润似脂,釉下青花纹饰,白砂底。内壁光素,口沿一周弦纹;外口沿一周回纹,其下凸起白弦纹。主题纹饰为一仕女手抱枇杷,两侍女持物随后,抬头远望,前面是一座城楼,上立三员蕃将,整个画面表现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炉的三足饰以如意云纹。
此瓶为蒜头小口,细长颈,溜肩鼓腹,腹下急收,底部呈喇叭形。在瓶的口沿饰有如意云头纹,颈部为一枝梅花从岩石中伸出,显现出一枝寒梅独放;在肩部饰有缠枝菊花及莲瓣纹,腹部饰有湍花间三角云纹;底部饰变形莲瓣纹,整个纹饰繁而不乱,再配以肥厚的白釉,及国产青料,更显得清丽淡雅。青花始于唐代,至元代更趋成熟,到了明代则是青花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逐渐以国产料代替进口料,从而使青花色泽更显淡雅,给人一种水墨画的感觉。
青花蒜头口团花纹瓶明弘治,武汉市江夏区流芳龄出土。武汉市江夏区博物馆收藏。
青花灵芝纹阿拉伯文罐 明正德,首都博物馆收藏。胎质厚重,釉色白中闪青。口微撇,短颈,丰肩,肩以下收敛,折底,圈足外撇。通体青花纹饰多组,颈部六圆形书阿拉伯文及对角云纹,纹上下圈以回纹各一周;腹部以灵芝纹作底绘两个斜方形开光,黄内书阿拉伯文,胫部绘蕉叶,足边绘如意头,纹间隔以三角形线。图案布局严谨,纹饰清晰。青花灰中泛紫,浓处有钴铁斑。造型与纹饰均是正德时期的典型艺术风格。
青花莲瓣纹高足碗 明正德,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碗呈敞口,内外壁用青花装饰五条威武矫健的穿花龙。一龙盘绕于碗心,器壁内外感各有二龙在花海中穿行飞舞。管足外壁饰有缠枝莲花,足内壁书有[正德年制]四字青花楷书款。胎体极薄,造型优美,制作精湛。青花瓷器发展到正德时期,色调已由成化淡雅变为青中带黑,呈色稳定,带有成化遗风,是正德青花器中的上乘之凿。景德镇窑的穿花龙装饰图案,最早出现于明初,至成化、弘治时期较为流行。这件正德器秉承了明初的画风,但画面更趋繁缛。

故宫博物院收藏。青花卷叶纹洗 明正德。洗敛口,圆鼓腹,圈足。口沿下青花双方框内自右至左横书[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以青花为饰,呈色淡雅,腹部绘卷叶纹两周,足上亦绘圆珠纹。正德青花常见以阿拉伯文、龙穿花纹为装饰,而此碗通体以卷叶纹装饰,且描绘得精美细致、雅洁古朴,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青花阿拉伯文烛台 明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烛台造型分上下两层,上层托盘小而浅,下承以细长支柱;下层托盘为敞口、折底,下承喇叭形外撇高足。底有青花双圈六字双行楷书款[大明正德年制]。小托盘外绘如意云头纹一周,大托盘外饰双勾花枝纹间菱形纹。上下支柱为开光阿拉伯文,外围以双勾花纹及菱形纹。下层纹饰上下分别饰以连珠纹及如意云头纹。
青花双狮纹绣墩 明正德。首都博物馆收藏。鼓形,用两道鼓钉纹将墩体分为三层。上层饰梅花锦纹;中层绘两组双狮戏绣球,间以贴模印铺首相隔;下层为寿山福海纹。墩面有四多对称的牡丹花卉;中心镂雕反瓷牡丹。青花色泽呈灰蓝色。画风比较拘谨,反映出这一时期瓷器绘画的一般作风。
青花灵芝阿拉伯文笔架 明正德。首都博物馆收藏。笔架作五峰山式,下连须弥台座。用双线勾勒平涂缠枝灵芝纹,主峰的正背面均有菱形开光,内书波斯文。台座饰勾云纹。青花色泽泛灰。釉面匀净,白中闪青。底有[大明正德年制]楷书款。
青花缠枝花卉出戟尊 明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景德镇窑。撇口,长颈,鼓腹,收颈,圈足微外撇。通体青花纹饰,裹口双弦线内绘青花蕉叶纹一周。颈、腹各绘缠枝莲花两朵,足上绘如意云头纹及波浪朵花纹各一周。颈、腹足的两侧均有出戟。此尊系仿古铜器造型烧制而成。
青花人物纹套盒明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景德镇窑。盒体呈灯笼式,分为三层,器身垂直,折底,圈足。通体青花装饰。器身中间两层绘庭园仕女图。盖面中心绘骑马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衬以云山和松亭子,盖、底之周边均绘龟背锦纹。全器纹饰构图层次清楚,青花色泽淡雅,釉质莹润,为正德青花瓷器中的上乘之作。

青花八仙云鹤葫芦瓶 明嘉靖,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景德镇窑。瓶葫芦形,上圆下方,腰部细长。通体青花绘饰,口沿为两道弦纹和一道下垂如意纹,上部绘云盒及八卦,腰部绘仰覆莲瓣,腰与下腹连接处有下垂如意纹两周。下腹部绘八仙人物。胫部四面绘海马及云山波涛。青花色调浓艳。明嘉靖帝朱厚熜迷信道教,葫芦式器型也体现了道家的[天圆地方]之说。
青花龙凤纹双环耳瓶 明嘉靖。故宫博物院收藏。瓶盘口,长颈,颈两侧分置兽耳衔环,溜肩,圆腹,近底外撇。瓶口一面从右至左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横款。以青花为饰,发色艳丽。自上而下共有六层纹饰。口沿绘卷枝纹,颈部上层绘朵花纹,下层亦绘朵云纹。腹部绘龙凤、海兽纹,衬以海水江牙纹,近底绘变形如意头和莲瓣纹。龙凤双环耳瓶是嘉靖青花的典型器物,由于制作精美,后期万历朝及清代雍正朝均有仿烧。
青花松竹梅三羊纹碗 明嘉靖。上海博物馆收藏。景德镇窑。呈仰钟式,敞口外撇,深腹,矮圈足。裹外青花,口内沿饰以锦纹,碗心画一麒麟,外画三羊,三羊神态各异,一羊正面伫立,一羊侧面作行走兽,一羊回首观望。三羊间衬以松、竹、梅及杨柳、芭蕉,取三阳开泰之意。此碗圈足镟削,胎釉间泛赭黄色,白釉肥润泛青。青花纹饰新颖,色泽浓艳而不晕散,为典型嘉靖回青之作。底有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款。

青花地白龙纹碗明嘉靖。承德避暑山庄收藏。口沿外撇,腹渐收,直圈足,器物线条流畅。器身均以青花釉作地,饰白龙穿花纹碗,外足饰有梅花朵纹,碗的内沿饰一周白缠枝花纹,碗心饰缠枝花团龙图案。整个器物蓝白相映,构图明快。白色纹饰中可看出用尖锐器刻划的纹样轮廓,器底青花双线圈内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青花两竖款。此器造型端正,纹釉和谐讲究,是明代嘉靖朝独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也是极为少见的传世珍品。

青花群仙庆寿图罐明嘉靖。1955年北京市海淀区百万庄出土。造型厚重古拙。腹部主题纹饰为群仙祝寿图。画面有鹤、鹿、石及人物二十二个。笔法精细,层次分明,色调明快。底有[大明嘉靖年制]款。
青花寿字盖罐明嘉靖。故宫博物院收藏。罐直口,溜肩,肩以下渐收,圈足,足内青花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盖面隆起,上置宝珠形圆钮。造型雄浑粗犷,胎体厚重坚硬。以青花为饰,呈色艳丽。盖面与腹部绘缠枝团寿纹,颈部绘扇形纹一周,近底处绘如意头纹。以寿字做瓷器的装饰,在嘉靖朝较为流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大面积使用寿字并与缠枝纹融会在一起,却不多见,表现了嘉靖青花不拘一格的装饰技巧。
青花鱼藻纹出戟尊 明嘉靖。故宫博物院收藏。景德镇窑。撇口,长颈,圆腹,束胫,圈足外撇。颈、腹、足的两侧均有出戟。器裹外均绘青花问世,裹口绘蕉叶一周。器裹以淡描青花海水纹为地,以深色青花绘鱼莲水草。胫部为鱼纹、朵莲、海水纹各一周。器身装饰方法新颖,利用青花色泽的深浅对比,相互衬托,使莲花鱼藻更加生动逼真,为嘉靖青花瓷器中少见的品种。

青花团龙纹提梁壶明隆庆。故宫博物院收藏。景德镇窑。通体饰多组青花纹饰,肩部为两行龙纹,腹部五组团龙灵芝及暗八仙等吉祥图案。形体较大,肩部附提梁。壶底青花双圈[大明隆庆年制]款。此器采用[回青]料,青花呈色浓鬱,蓝中泛紫。

青花仕女纹八角盘明隆庆。广东省博物馆收藏。口、腹、底均作八角形,沿口外折。口沿和足外壁均画双弦纹,外壁每方画相间的折枝花和如意头纹,内沿画双弦纹和如意头边饰,内底画嫦娥与玉兔。青花浓艳灰蓝,釉白稍泛黄色。足心青花方框内书[隆庆年造]楷书款。
|

青花龙凤纹盒明隆庆。故宫博物院收藏。盒呈圆形,平顶,圈足,足内青花双圈楷书[大明隆庆年造]。以青花为饰,青花蓝中泛紫,通体描绘龙凤穿花纹,口沿绘缠枝纹。龙凤纹,是隆庆青花装饰纹样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多用于主题问世,形式多种多样,此盒龙凤纹描画精工,线条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青花仕女纹碗 明万历。故宫博物院收藏。碗敞口,圆腹,圈足,足内青花双圈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以青花为饰,腹部绘仕女下棋、赏画等图案,空间衬以山石、花草纹。画面纹饰布局疏朗,仕女描绘形象生动,神态幽闲,绘画技法精细,制作规整。反映了万历青花的工艺水平。
青花吹螺人 明万历。上海博物馆收藏。景德镇窑。器为一塑像,胎土细腻,釉色青白,人物局部和兽、座、螺、剑以青花料涂抹,人物左手持剑,右手托海螺,吃奏状。制作方法系捏塑,中空,无接痕,底部无釉。人物面部表情丰富,衣褶线条清晰流畅,人、兽姿态各异,为万历时景德镇窑瓷塑中的佳作。
青花地白花果纹盘 明万历。故宫博物院收藏。盘撇口,弧壁,圈足,足内青花双圈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裹外以青花为饰。盘心绘四株折枝牡丹花,内壁绘折枝花果八组,外壁绘缠枝莲花纹。此盘国土紧密繁缛,纹饰优美。绘画技法上更是新颖别致,多数万历青花不同,采用青花作地、白釉作饰的手法,这样既能加强绘画效果,也使所绘的花果纹形象更为生动突出,精美动人。

青花莲花难宝纹盖罐 明万历。景德镇窑。直口,圆腹,平底,有盖。器口与盖沿均作八边形,子母口套合。盖面隆起,中有六方尖顶钮。底部单线圈内楷书[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四行款。其花纹装饰,通体繁花似锦而又排列有序。器身纹饰共五层,每层八组纹饰。颈部蓝釉螺纹地突出白色的云纹和折枝花。肩部蓝釉螺纹地突出白色的牡丹蕃莲和蕃菊。腹部主体纹饰,在龟背状纹内突出白地蓝花蕃莲、蕃菊及芙蓉。近底处一层为青花海水为地突出白色的难宝。足边为变形莲瓣一周。绘画工艺独特,运用了蓝白相映的技巧。底有[黔府]款识,为稀有珍品。
青花海涛纹双耳三足炉明万历。1972年江西省新干县出土,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炉为敞口,束颈,扁鼓腹,锥状足,颈部置一对扁平长方形耳。配笠帽盖,狮首钮。盖面饰镂古钱纹,且以海涛纹为地。口边饰带状方格纹,颈部饰折枝果,腹部为三极开光,内绘海涛纹,中间圆形开光,内绘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四周以瑞云点缀,炉的两侧饰璎珞纹。内耳饰八卦,外饰海涛纹为地,中绘莲花纹。青花呈色灰蓝,深处发黑。出土时伴有万历二十一年的碑文资料。属民谣青花中之上乘之作,为实用薰炉。。
青花炉台 明天启,上海博物馆收藏。

炉台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为蜡烛的插座,下部是承接插座的底座。底座上有明代天启元年纪年款,记述了徽州黄舜耕率全家供奉寺庙、祈求平安的事。青花的色泽偏灰,这是由于明代晚期普遍采用国产钴料,提炼不精的结果。明代万历后期,景德镇窑厂官窑已经停烧,很少见官窑瓷器,而天启朝历时很短,除极个别的器物外,不见官窑瓷器,多为民窑器物,而该烛台虽为民窑制品,但有明确的纪年,是研究明代晚期瓷器的标准器。此类烛台都是寺庙中的供器,成对出现。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对烛台。

青花沐象图笔筒 明崇祯。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直筒形,底部有极浅的两层台,平砂底,结拜细润。筒身上部绘太阳、山峰及山间的扁形流云,下部绘有一幅完整的[沐象图]。青花分色深沉有致,精雕细刻。口、底部各有一条暗刻花纹带,上条为连续栀子花纹,下条为内填波涛纹的正反三角形连续图案。釉色白中内青,光洁而欠肥润。明晚期,景德镇艺人受版画艺术的影响,将版画艺术运用到青花瓷画上,形成这一时期极有特色的青花瓷器产品。此器即是以版画为蓝本绘制的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花红彩海兽纹高足杯 明宣德。上海博物馆收藏。景德镇窑。口,高足外侈,砂底。外壁满绘青花海水及礬红海兽,上下各栏弦纹一周,口内绘青花双弦纹一周,杯心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此杯在釉下以青花海水作为地色,釉上用礬红料染绘海兽,波涛汹涌,怪兽奔驰,构图十分新颖。是宣德青花加彩器中的杰作。
青花红彩海涛龙纹碗 明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碗形如杯,口微撇,深腹,圈足。外口绘回纹一周,主题纹饰绘海水及龙,用釉下青花绘海水,礬红彩绘龙四条。宣德时期,釉下青花与釉上红彩首次运用在同件器物上,创造了青花五彩这一新工艺。宣德瓷器中青花及海马纹等,多装饰于碗、高足杯等器物上。这一装饰丰富了瓷器的色彩,为以后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花金彩荷莲纹碗明永乐。曲阜市文物管委会收藏。景德镇窑。胎薄质细,色洁白,内外施满釉,釉色白中闪青,釉薄光润且匀。敞口,深腹,腹下部内收,圈足。器裹外均为青花纹饰,裹口为斜方格锦纹。内底绘青花荷莲,并用金线勾勒,外壁绘青花缠枝不樨。内底花纹中的永乐年款,已模糊不清。造型秀丽,青花色泽浓艳,制作精致。曾为衍圣公府旧藏。

青花红彩海涛龙纹盘 明宣德,故宫博物院收藏。盘内外均以青花礬红彩海水龙纹装饰,以青花绘龙,礬红彩描绘海水,盘心一龙,外壁九龙,外口沿绘回纹。款。青花礬红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宣德时期,既有以青花绘海水衬托礬红海兽纹者,见有高足杯及盘等。另见有宣德青花礬红彩盉碗,以青花纹云朵,以礬红绘龙。宣德青花礬红彩的特点是青花浓重艳丽,红彩凝厚闪黑。
青花红云龙纹盘 明弘治。故宫博物院收藏。盘撇口,圈足。盘内外以青花及红彩绘纹饰。盘裹口绘青花弦纹两道,盘心青花绘朵云纹,红彩绘行龙,外围以青花双圈。盘外口绘青花锦纹一周,外壁仍以青花绘云纹,红彩绘行龙四条,近足部绘海水纹一周。底白釉无款识。此件器物系两次烧成,先绘青花纹饰,施透明釉,入炉中经高温烧成。然后再绘红彩纹饰,再经低温烘烤而成。工艺虽复杂,但彩色鲜艳,与青花釉裹红的风格完全不同。
青花红彩海兽纹碗 明正德。上海博物馆收藏。胎质洁白细腻,釉层肥厚,略呈青白色,直口,腹较深,圈足,底有釉。外口沿绘青花几何图案,腹以下满绘青花海水,色泽青蓝浓艳,青白相间的海水中有红彩海兽奔腾于波涛中,神态生动,同类产品传世甚少。
青花礬红鱼藻纹盖罐 明嘉靖。故宫博物院收藏。鱼藻纹罐,通体用青花绘鱼藻莲花纹,藻泽间有不同姿态的游鱼,鱼体较前期的肥大,鱼身施以礬红彩。彩下以黄色为地,鱼鳞及鱼身轮廓均用褐彩勾勒,这又是礬红彩的另一作风。整个盖罐绘工精细,釉色光润
青花釉裹红婴戏纹碗 明万历。故宫博物院收藏。碗撇口,深腹,圈足略高,足内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裹外均以青花釉裹红为饰。碗裹绘麒麟云纹、七珍八宝纹,外壁满绘婴戏纹。纹饰欢快活泼,准确地表达了婴孩不同性格及神情,青花与釉裹红巧妙搭配,既鲜艳夺目,又和谐统一,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
釉裹红缠枝莲纹执壶 明洪武,故宫博物院收藏。壶唇口,垂腹,圈足,一侧有弯流,流、颈间有一横片连接,一侧有曲柄,柄上端有一小系。釉裹红纹饰:口沿饰回纹,颈饰蕉叶纹、回纹、缠枝花纹和倒垂如意云头纹,腹绘缠枝牡丹纹,近足处饰莲纹,足墙饰忍冬纹。此种执壶在传世制品中不属个别,在景德镇御器厂遗址的出土物中也十分多见,看来这种器物在当时也是被成批生产。此种器物的制作与前述大盘一样,皆延续元代时中国与西亚阿拉伯民族交往的传统,通过海外贸易加强同西亚各国的联系,因而便大量出现这种阿拉伯民族风格的器物。值得注意的是洪武时一度实行海禁,但后来又解除了禁忌,使这种执壶逎至大盘一类的器物广为流行。
釉裹红松竹梅纹罐 明洪武,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景德镇窑。胎体厚重。撇口,短颈,鼓腹,造型雄健,白釉,釉下用铜红料绘画纹饰。口沿至肩部分别绘如意垂云纹、变体莲瓣纹、缠枝菊,腹部主题纹饰为松、竹、梅,并附以蕉叶和坡石。腹下部有两组莲花瓣。纹饰虽然层次繁多,但主次分明。画意澹远雅洁,为洪武时珍品。
青白釉暗花勾莲纹碗 明永乐。故宫博物院收藏。

|
斗彩高士纹杯 明成化
高3.4厘米 口径6.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杯身绘斗彩纹饰两组,一组绘陶渊明爱菊,陶站立,双手下垂,作观菊状,一童子腋下夹琴侧立。一组绘王义之爱鸡,王坐于岸旁观鹅,一童子捧书侍立。空间衬以松、柳、梅、菊等纹饰,足内青花双方格双行六字[大明成化年制]款。成化斗彩瓷用平涂绘法,只分浓淡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其所绘人物、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此杯虽小,图饰丰满,人物色彩鲜艳,乃罕见的珍品。
|


http://www.cchicc.com/data/upload/edit/0091_fyEkrf6adbpc.jpg
彩莲花纹盘 明弘治

彩凤穿花纹梅瓶 明嘉靖
http://www.cchicc.com/data/upload/edit/0128_g4fdzqBwjrFe.jpg
http://www.cchicc.com/data/upload/edit/0169_jRBXlsSUd6no.jpg

| 描述: | |||
|
五彩童子像 明万历
高35.4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为持荷童子像,童子立于莲蓬之上,上身裸露,以白釉为肌肤,青花为头发,以红肚兜遮腹,下着黄色长裤,上饰红绿相间的花卉纹,赤足。双腕带金色镯饰,双手持荷,荷花茎叶绕颈项而上,于童子头顶处饰莲蓬。脚下莲蓬满饰绿彩,上饰以色彩缤纷的花瓣。莲蓬背面有一片长方形白釉,上书[大明万历年制]单行款。
|
http://www.cchicc.com/data/upload/edit/0177_Qb9SR3SETAth.jpg
| 描述: | |||
|
白釉刻填绿龙纹碗 明弘治
高6.7厘米 口径12.6厘米 足径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碗口微撇,深腹,圈足,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明弘治年制]。通体以白釉为地刻填绿彩云龙纹。白釉绿彩是明代弘治朝的著名装饰品种,此碗釉面白润如玉,绿艳如翠,龙纹刻填简练,纯朴自然,具有弘治朝龙纹的典型特征。
|


http://www.cchicc.com/data/upload/edit/0222_zcGGGfZLGxZS.jpg
|
德化窑白釉双螭壶 明
通高16厘米 口径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执壶呈直桶形,微有束腰,平盖上有花蕾形钮,壶身中间以两股束腰的绳索为装饰,并贴塑有绳结装饰。执壶的两侧堆塑螭龙各一条,形态各异,一条螭龙后肢抓地,作俯身探视状;另一条则四肢紧抓壶壁,形成了向上攀缘的动态。而两条螭龙的装饰且具有实用性,向下俯视状的螭龙形成了执壶的把,而另一攀缘回首状螭龙则成了壶流,且两螭龙形象塑造不同,作壶流的螭龙肌肉饱满,形体丰满,较为写实,而作壶把的龙则形体简洁而流畅。执壶的胎质洁白细腻,所施的透明釉肥厚滋润,使得执壶的整体造型显得简洁明快,把和流的奇特构思则充分反映了德化窑工匠极强造型能力。
|




|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蝶纹香筒 明
高23厘米 口径10厘米 底径10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唇口,深腹,覆钵式高圈足,足内无釉,通体以白釉黑花为饰,腹部两面各绘折枝花一组及蝴蝶纹。造型优美、古朴,纹饰舒展流畅,具有典型的民间磁州窑风格。
|

青花仕女梅瓶 宣德至正统
高34.2厘米 口径5.6厘米
私人收藏
青花缠枝莲纹梅瓶 正统
高30.5厘米 口径6厘米
河北省博物馆藏

青花"岁寒三友"梅瓶 天顺
高16.5厘米 口径3.2厘米
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藏
青花"岁寒三友"长颈瓶 天顺至成化
高12.6厘米 口径1.5厘米
私人收藏
青花"福、禄、寿“六棱葫芦瓶 万历
高24厘米 口径2.5厘米
私人收藏

青花凤凰牡丹纹花觚 天启
高32厘米 口径14.4厘米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