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藏向导】日本岩铸铁壶

(2012-01-06 22:53:45)
标签:

浅草幽幽

休闲

日本南部铁壶

分类: 收藏向导

缘来缘去,有时候就在那不经意间。

那日下午去文化市场的嘉文堂,本是来听台湾琴师袁先生弹琴的,却见雅室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古式玩意儿,于是,[转载]瀹茶利器鈥斺斎毡狙抑一边听琴,一边欣赏着博古架上的那些主人的藏品。未曾想,无意间的浏览,却意外地发现有一把款式精美的生铁壶,霎时间,我的目光一下子被它牢牢地吸引。毕竟是喜欢喝茶的,但凡一切与茶相关的玩意儿,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多看两眼。

小心翼翼地从博古架上取下来,捧在手中翻来覆去地仔细看着:果然是一把早期的日本南部岩铸生铁壶,壶身上半部及盖钮上面,排列的都是凸起的樱花,那些个花瓣,就像是剔出来的,工艺及其精致。再看那壶身、壶把、壶盖,无不彰显着工艺家的巧思,那韵致,只有手工造出来的才有。真是:“踏遍青山寻不见,原来风景在这边。”如今这么完好的老铁壶确实少见了!

问嘉文堂的主人这把生铁壶的来历,堂主说:“前些年偶然收到的,是日占时期留下来的遗物,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是否“近百年”了还有待于查证,但从铁壶的工和款上看,确实是一把日本南部岩铸老铁壶。难能可贵的是:这铁壶年岁虽老,看上去却光亮如新,色泽滑润,就连铁壶内壁的光釉都完好如初,如同新壶一般。

很少见到品相如此完美的老铁壶。

以前遇见的,不是锈蚀斑斑,就是残缺不全,能够如此完美地保存下来,想必这把壶一定是经过爱惜它的人用心呵护过。

多少年来,生铁壶似乎被人们遗忘了,直到今天,人们才回过头来再看这些岁月磨砺出来的东西,才发现它们已被冷落了很久,才觉得这些个美器丢弃了可惜,于是乎,又想起了它的各种好处,又开始想和它们亲近……

然而,丢失的过去,而今又能找回多少呢?心灵往往都是脆弱的,即使一丁点残缺破碎的记忆找回,也可聊以慰籍那份情感。

铁壶的不大,跟300cc容量的紫砂壶大小差不多,虽然小点,但煮一二人喝的茶却是足够了。

[转载]瀹茶利器鈥斺斎毡狙抑捧于手中竟然搁舍不下。

估计堂主也猜到了我欲“横刀夺爱”的心思:如此爱不释手,想来志在必得。没多言语,便以其收购时的价格转让与我。虽然价格不菲,我还是当即拿下。缘分是不能错过的。

茗事所以为雅,情与趣缺一不可。佳茗惟有好器相配,才能相得益彰。

一直喜欢用生铁壶烧水泡茶,间或有泡过的好茶叶底也不舍得丢弃,置于铁壶中,添水以瀹,品味那叶底中未泡尽的滋味。我称其为“榨取最后一道精华”。虽然家中已有三把大小不等容量各异的铸铁壶,可是心中一直惦念着寻求一把日本南部的老铁壶,因为但凡玩过铁壶的都知道,南部铁器制造的生铁壶,不但是煮水瀹茗利器,还是值得收藏的手工艺品。

生铁壶在日本叫做“铁急须”、“铁瓶”,是日本南部岩手县的著名特产。拥有400年历史的日本南部铁壶,其美归功于纹,其韵归功于型。 岩铸由南部铁器职人——岩清水末吉于明治35年(1902年)创立而建,采用传统铸造法,手工打造模具,纹型完美的结合,造就出了岩铸铁壶的古老神秘,所以一直受到好茶者的喜爱,也受到众多工艺品收藏者的青睐。

按陆羽的《茶经》记载,被称为茶器的物什有28种至多。粗看来,我们的茶对于炭火与茶釜(煮水器)不很在意,而陆羽非常重视,还亲自设计了风炉,宋代爱茶人苏轼也重视,自制提梁壶,寻水煮茶,自烹自吟:“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如今喝茶的情趣越来越少了,简单到了除了盖碗就是紫砂的地步,甚至连玻璃杯都充当起泡茶的器具了。幸好还有这些老了的旧货让我们寻思。即使是一星半点的寻思也好,若不然,真觉得愧对于古往今来的那些茶了。

[转载]瀹茶利器鈥斺斎毡狙抑生铁壶的导热保温效果好,开水可以烧到100摄氏度,而我们通常所用的“随手泡”电热壶等烧水往往只能达到96度左右的温度。我用专用温度计测试过。因为随手泡的温度加热是自下而上,整个壶体的受热面积达不到30%,而生铁壶不同,铁壶本身导热快,保温性能好,加热的时候水的底部和周边都在受热,等于在导热体的包围之下,所以温度能够全面提升;而随手泡的设计是在壶体的下方部位部分加热,壶体周围和上面都在散热,即使随手泡的水沸腾时,也只是部分水温达到一百度,全面达到一百度的时候,需要沸腾一段时间,但是那样的话,水就煮老了。而生铁壶沸腾瞬间就达到100度。二者区别在于此。

另外,实践证明了用铸铁壶烧水还可以改善水质,因为烧水的过程中,生铁壶释放的亚铁离子(二价铁离子)能够将水活化,所以铁壶煮过的水会有山泉水一般的柔活甘冽。

又多了一样瀹茶利器,也增添了几分喝茶的情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f5ac9501011ing.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