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奇石珍宝之一奇异的蛋白石
作者:李伊阳
http://www.gss.org.cn/UploadFiles/jpg/SW/2010/3/201003301015186370.jpg
一、蛋白石说
我们通常所知道的蛋白石(opal,中文为欧泊),是一种天然硬化的二氧化(sio2.hHzo)的胶凝体,含5-10%的水分,属于非晶质,内部具球粒结构,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同种类的蛋白石会折射出不同颜色的虹彩荧光。
蛋白石作为宝石,很早就被加工成各种装饰物品,为人们所喜爱。蛋白石主要产自澳洲,其他还有捷克、巴西、墨西哥及南非等地,我国的内蒙的阴山、新疆等地也有蛋白石矿,多为无色或白色的,因此主要作为料石使用。
如果说蛋白石作为装饰品的料石还不错的话,作为观赏石就缺乏许多基本要素了,由于蛋白石属非晶质,无固定外形,又不具备光滑的石皮和多彩的颜色,很难成为观赏石中的一个优良品种。
那么,蛋白石和观赏石之间,真的没有任何关系吗?
二、柳暗花明
零八年的三月末,哈密。
周六的清晨,我和几个当地的石友相约,去远通淘宝。
远通是哈密最早的奇石市场,每逢周六、日的上午,这里是热闹非凡的奇石早市,各地的石农纷纷赶来这里摆摊,各色奇石琳琅满目,当地的,外地的石友、石商如约而至,觅石寻宝。
在市场的尾端,一些人围着一个刚刚到的石农,石农把两箱白色的小石头倒了出来,人们纷纷挑拣,我也顺手挑了一块,总觉得像些什么,便给了5元钱离去,这块小石头也是我那天唯一的收获。
晚上,当地的奇石收藏家邵伟来到旅馆,我才知道,这块小石头是蛋白石,是最近才发现的新石种。于是,我便仔细的端详这个小石头,石头不大,宽4cm,高3cm,放在手里温润无比,深浅不一的漆沁色泽黑褐光亮,显得那么沧桑古朴,一面像兽足,另一面如同一条游动的小鱼(附图一),我忽然顿悟,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块石头一面为鱼,一面如同一支熊掌,可名为“兼得”。
邵伟走了,夜已更深,我却仍然难以入睡,这种蛋白石一定会有更精彩的,因为无论质地,颜色、形状、石韵都是无可比拟的,也是观赏石之中最贴近古玩行的东西。
三、如玉如瓷
哈密,有着无尽的、神秘的沙漠,在阳光、风沙和水的作用下,无时无刻地制造着各种各样美丽、奇异的石头,这种地表的蛋白石就是其中之一。
哈密蛋白,与前文中的“欧泊”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欧泊”无固定的外形,只能靠切割、打磨加工成各种装饰品,而哈密蛋白在风沙的磨砺下,有一层光洁润滑的石皮和变化多端的形状,有的如花瓣,有的如画;二是“欧泊”需要经常在水中保养,哈密蛋白却不需要,它的一层水沁漆浆很好地锁住了石中的水分;三是“欧泊”珠光宝气,贴近西方的审美情趣,而哈密蛋白如玉如瓷,更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哈密蛋白,有的通透如玉,在光下透透的,如同一块鸡油柔柔的、润润的,令人爱不释手!有人为蛋白石把件配珠,选了一颗最好的白玉串在一起,玉珠如灰,难以相配;
有人把一块羊脂玉牌和蛋白石相比,从观感、质感到手感,哈密蛋白毫不逊色。
哈密蛋白,有的纯白如瓷,釉色如古,漆沁如画,配以它独特的珠状凸凹,如同一件精美的瓷雕作品,古香古色;有的石友用此作雕件(见附图二),无论颜色、质感、釉色均为上乘,别有一番韵味!
中国的玉文化、瓷文化源远流长,各领风骚,为人类文明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然而瓷、玉之间却难以相连,恰恰是亿万年以前、更加古老的石头解决了问题,哈密蛋白如玉如瓷、合二而一,你说他不神奇吗?
四、物稀为贵
今年四月,我又来到了哈密。
一年来,我很少听到有关哈密蛋白的消息,原因很简单:资源问题。
哈密蛋白,早在七、八年前在大黑山一带被发现,可惜当时人们认识不足,大批的地表蛋白石被当做料石卖了,以后虽也有发现,但数量有限,真正作为观赏石收藏并引起重视的,还是近两三年的事。越来越多的石玩者,收藏家被哈密蛋白优秀的品质,独特的石韵、如玉如瓷的特性所吸引。现在到哈密,谈石先说蛋白,赏石先睹蛋白,市场上类似我那枚“兼得”大小的蛋白石,价格已近上涨了一、二百倍,真是应了古语:物以稀为贵。
没过两天,传来消息,离哈密三百多公里处有蛋白石。翌日,便驱车前往。
大漠确实神奇,沙滩上一个个石头被风儿吹立了起来,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拣蛋白石也有窍门,一定要迎着阳光走,能透光的就是;
在沙漠中觅石者也奇怪,不乏不累,不思不想,两眼炯炯放光;就这样一直到日落西山……
夜晚,我们安营扎寨,点燃篝火,细数一天各自的收获,浩渺的罗布泊寂静无声,只有我们的歌声和笑声……举望苍穹无尽处,满天星斗任我摘。我沉醉在这繁星似锦的银河,沉醉在这神秘的大漠!
有谁知道,一觉醒来,这片神奇的沙漠又会诞生出多少奇异而又美丽的精灵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