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茶的故乡,国人饮茶,传说始于神农时代,至少4700多年的历史了。http://s15/mw690/001mEsM2zy7oXNO33ga9e&690
至今,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中国的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也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茶文化是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一种文明。它以物质为为载体,在物质生活中浸润了丰富的精神内容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中国历史上吹响了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融入了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社交和经济领域。由此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和丰富的由饮茶而引发的精神文化,归属于文化学范畴。中国的茶文化大体经历了三国前茶文化、晋代茶文化、隋唐茶文化、宋代茶文化、明清茶文化和现代茶文化。其中,宋代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晋朝的饮茶品茗开始的。进入中唐后,茶成为了日常生活饮料,禅寺茶风的兴盛推动了文人茶文化的形成。禅寺成为文人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会”则成为联结茶与文人的桥梁,并有僧人邀约文人到寺院品茶、赋诗,进行切磋交流,演绎出品茶赋诗的一种形式。唐代陆羽组织的大型茶会——杼山茶会就是一种大型品茶吟诗的诗会,并一直到清代仍延续不断。http://s16/mw690/001mEsM2zy7oXNQdrZlbf&690
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他和皎然等一批文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并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基础。
茶叶,因此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
随着文人对饮茶的参与和推动,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人茶文化,随着茶文化的兴盛,全国各地的茶馆业也蓬勃发展。例如:广东的茶馆把“茶”、“食”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北京作为古代帝都,历史上的茶馆名目繁多,有大茶馆、书茶馆、红炉馆、清茶馆、野茶馆等;四川的茶馆集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于一身;苏杭的茶馆以幽静雅致著称。这些茶馆与其他地域的茶馆相比,更富有文化气息与韵味。http://s7/mw690/001mEsM2zy7oXNSbJ4y76&690
早在1700多年前,茶就渗透进诗词中,为数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已创作了很多关于茶叶的优美诗句。唐代约有500余首,宋代多达1000首,金、元、明、清以及近代也约有2000首以上。茶与诗成为与饮酒赋诗之外的另一种创作方式。唐代的杜甫和白居易、宋代的苏东坡,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徐达等诗词大家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饮茶佳作。白居易一生嗜茶成瘾,做了50多首咏茶诗。苏东坡也有咏茶诗几十首,曾把“佳茗”比“佳人”,且到了嗜茶于梦中。也有的诗人借茶咏志和抒怀。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临江仙.试茶》,更是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文人情怀。
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一种茶名)共破春温。
高标终是绝尘氛。
两厢留烛影,一水试泉痕。
饮罢清风生两腋,余香齿颊犹存。
离情凄咽更休论。银鞍和月载,金碾为谁分。
现代著名活动家、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也曾在《咏天华谷尖茶》中写道:
深情细味故乡茶,
莫道云踪不忆家。
品遍锡兰和宇治,
清芬独赏我天华。
字里行间中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人们在品茶时,往往会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红泥小炉煮素叶,乐在品茗吟诗时”。茶叶,不仅孕育着炎黄子孙的生命之躯,也历练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品格与精神内涵。
茶文化的另一朵奇葩——茶联。自唐代到宋代,饮茶赋诗被文人墨客所推崇,茶联也随之诞生。
如:
饮一盏新绿,染满身清香。
尘虑一时净,清风两腋生。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客至心常熟,人走茶不凉。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茗外清风移月影,壶边夜静听松涛。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
为爱清香频入座,欣同知己细谈心。
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欲把西湖比西子,従来佳茗似佳人。
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
四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酒来。
从吟诗赋诗的形式看来,其内容已经涉及到了做人做事的品德和操行,描述了人与人、人与国家和社会的联系。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更有着遐想奇思并品味饮茶之情趣。
品茶时也在“品人”:品自己、品茶友、品茶器、品环境和氛围。最重要的通过品茶相互读懂(茶友)对方,通过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相互沟通和交流,达成一致见解的过程。http://s15/mw690/001mEsM2zy7oXO9mCqa4e&690
不管是遇到烦恼郁闷还是天大的喜事,都不可颓废和忘乎所以,泡上一壶香茗,居雅静之处,自斟自饮,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通过细啜慢饮,慢慢体会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客人临门,也总要沏一杯好茶待客,以诚待人,以清待人。
中国人饮茶,不仅要追求美和物欲感官的享受,还要通过饮茶来培育和修炼自己的精神道德,通过饮茶活动来协调人际关系;通过饮茶来求得自己思想的清洁和自律自省;通过饮茶来沟通彼此的情感。以茶咏志,以茶交友,通过饮茶,将佛之禅机,道之清寂,儒家的中庸与和谐,渗透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并把这些悟道的过程用一定的仪式来表现,这便是茶仪、茶礼。
饮茶是精神内容与礼仪的交融,以及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使茶人得其道,达成了精神与物质、个体与群体、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大道。这就是茶道,也是品茶的最高境界。品茶,绝不是简单的止渴与附庸风雅,其道既行,便会与传统文化结合深入到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人们通过饮茶,也就产生了宫廷茶文化、文人士大夫茶文化、道家茶文化、佛家茶文化、市民茶文化等等。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包含着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又与其他文化相结合,派生出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茶的交易中出现茶法、茶榷、茶马互市,既包括法律,又涉及经济。文人饮茶,吟诗、作画,民间采茶出现茶歌、茶舞,茶的故事、传说也应运而生。于是茶又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出现茶文学、茶艺术。随着各种茶肆、茶坊、茶楼、茶馆的出现,有关茶的民俗建筑也应运而生,成为一门特殊的学问。而在各种茶仪、茶礼中,又与礼制,甚至政治相联系。茶,成为中国人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
随着茶业走向世界,又成了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http://s7/mw690/001mEsM2zy7oXNVyEUm66&690
中国茶文化的产生,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其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邃的多。欧美和日本的茶文化是注重物质的和物欲感官的享受,日本的茶道为了适应感官的需要,添加了艺术的表演形式,两者是有区别的,中国的茶文化注重内涵,欧美注重物欲享受,日本注重形式的表达。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差异所形成。、
伴随着中国当前经济的发展,茶文化更加渗入到政治行为和经济活动中去,不管是附庸风雅还是品茶悟道,国内的接人待物,商业活动也很多在茶案前进行,一些政治行为的表达,也在饮茶中徐徐产生。如果单纯把茶叶作为一种噱头和演艺,就失去了中国茶文化的意义。
物质和精神的结合,通过饮茶达到强身健体、塑造和规范个人品德,关注国家大事,爱国爱家爱朋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剔除其糟粕,才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意义所在。
当今的中国茶文化,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考验。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面对国内外的复杂状况以及人际关系的紧张,人们开始变得浮躁。追逐名利和生存的基本条件,成为当前人们的主要生存手段,能够坐下来沉心研究和发展中国茶文化的人少之又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包含着茶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中国茶,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认可,因为它是一种健康养生的饮料。中国茶的文化内涵,也将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了解和认可。并会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也会更加呈现出多元化。
中国的茶叶,已经随着其物质和文化的内涵,渗入到人们日常行为中去,它将伴随着人们的活动和生存一直延续下去,发展下去。
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存在,茶文化就将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同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