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木与阴邪

(2015-10-31 10:17:43)
标签:

健康

http://s3/mw690/001mEo5ozy6WD2HEIlIe2&690

 (整理书稿,思索新书名,前段时间,考虑《拾粹中医》,昨夜读我月初微信,为最初名字《纯粹中医》写的导语:“中华文化,纯就是杂,杂就是纯;杂流千秋,以成其大;纯其本源,源在内求;求其粹白,昭然洞明;可以卫生,可以延年;益我神智,沦我灵性,以此谙熟医道也!《拾粹中医》是著名导演柳云龙先生建议,在微信群,有众多朋友参与讨论。曾当面请徐文兵老师请教,徐老师讲了个《精粹中医》的名字,当归中医的李永明老师在座,讲也想到”精粹“二字。书名很关键,叫什么名字合适呢?思索中、思索中,微博如海,众网友、同仁,藏龙卧虎,可有建议呢?明空洗耳恭听!)

 

                                            2008—11—23

2008年4月初,与厚朴中医学堂徐文兵先生及友人孙贵安先生等到西山踏青采药,在大觉寺门口得桃木杆一条,长137厘米,直径5厘米。徐先生说,桃木乃镇邪之物,称之为"降龙木"“鬼怖木”,可侍诊,可驱邪。

5月间,友人潘兄来访,谈医论道,笔者自述诊务烦劳,自觉左脚心数月来有阻滞,约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知是诊病中蓄积阴邪之物,下行至涌泉,练功中,觉脚心刺痛,内力难以通透。

潘兄见室内有桃木杆一条,用利刃削圆端头,令余俯床上,脚心对天,以桃木杆端头抵脚心,缓缓运力,约1小时,脚心大畅。潘兄习内家拳,气力浑厚,如此之力,其曰:可撬动寸许大块钢板。笔者自觉周身通畅,在脚心化内传之力,阴邪阻滞随之大减。潘兄视其间阴霾灰黑之气渐渐化解。

11月14日夜,备中药汤剂数服,约潘兄来取。去岁其曾因生活变故,患硬膜下脑出血,笔者为其针灸服药,收大效,神情安祥,英武俊朗如初。今再服药,以应冬气闭藏,潜阳益阴之道。

11月19午间,潘兄又来,药五服后,自觉精力胜过夏季,已入冬,亦不畏寒。约其在为笔者再诊治左脚心之阻滞,因近日仍觉似有一薄纸般,粘腻不通。潘兄用桃木杆端头抵脚心,脚心已柔软,阻滞感移至根骨前端,触之大痛,唯有周身放松乘之。

潘兄有看气之功能,问其:有何变化?

曰:发起来了。筋膜间黑色渐腿,如发面馒头的蜂窝状,根骨间弥漫出白色正气。

潘兄忽又曰:我明白为什么桃木可驱邪气。

笔者曰:为什么?

潘曰:你看,这桃木干端一尺左右,充斥脚跟排出的黑气,桃木能吸纳阴邪,能化解阴邪。这应不是你的,是残留病人信息。

笔者曰:11月5日,治疗一痛风病人,左脚痛不欲生,用灸,1小时,霍然痛轻,或许来于此。你可以对窗外,用心意把病邪之气送如虚空中。潘兄开窗,轻轻转动桃木干,曰:去亦!

笔者曰:开不开窗是一样的。潘兄告曰:再掂量杆子,顿觉轻省。阴邪之物,亦有形质。

潘兄又为笔者灸脚心及脚跟,顿觉艾之热力透入。潘兄又曰:哎、哎,还有气儿打这个艾火。

笔者曰:是不是如有股小风吹在艾条端头,艾火就忽的亮一下。

潘兄曰:是。艾亦阳物,能化阴邪也1

在《艺文类聚》卷八十六引《庄子》佚文:"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北宋文人王安石有"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端午节,民俗也总是习惯,把艾草悬挂在门框辟邪。桃木、艾,皆是阳性,可化阴邪。

《山海经·海外西经》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即桃林,夸父的手杖变成桃林。桃木,被称为"仙木",果实也美其名曰:"仙桃"。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曾载有以桃枝治疗男子疝气的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本草经》曰:"枭桃在树不落,杀百鬼。"(枭桃,经冬不落的桃子。桃子干后悬挂树上,如枭首之状,故名。)"挂在树上不落的桃实可以杀除百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

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厌,读作压,是避邪析福的饰物)之具的风俗,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梳子,却最贴近生活。《典术》记载:"桃木乃五木之精,仙木也……能压邪气,镇治百鬼"。桃木梳子,不产生静电,不拉抻头发。长期使用,可畅通经络,醒脑宁神,固根养发。

阴阳,不仅是个哲学的概念,是理性的思维,阴阳本为一体,在人体交融,表现为一个整体的生命活动,一个精气神一体的生命力。中医把外在治病因素,风、寒、暑、湿、燥、火称之为"六淫"。其中寒和湿,其致病多损伤阳气,阻碍气化,归为阴邪,与风、暑、燥、火等阳邪对应。而笔者此文的阴邪指的是人体内寒、湿、冷的负面物质,当其弥散在经络和脏腑,且占上风时,人体就为疾病的状态了。这个阴邪,不是滋润、宁静、沉降的真阴,而是乖戾、凝滞、粘腻,阻碍正常气化的邪气。气化是以阳的推动、温煦、生发来协同完成;阴邪凝滞,气化、化气的过程不能正常完成,就是人体的病态了。

怎么体会这个阴邪,体会一词,体,身体,包括精(形,形的层面)、气、神。会,合也(《说文》);会,聚也(《广雅·释诂三》)。如人与人会面,会了面,你就能懂得,能认识对方吗?

如何认识这个阴邪呢?友人潘兄,是从气的层面,形而上的层面领悟阴邪。形而下,相对容易。

中医教学中,切诊,如腹部切诊,也就是用手对腹部的诊断,重点要体会冲任二脉。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等的患者,用指腹、或指背搭在以肚脐为中心的冲任二脉,多能体会到其间的寒凉,有时寒意透入指骨。拊之,多有痞结,也就是凉疙瘩,有的是一大团,有的如核桃、花生、米粒大小,越小,是凝滞的越久、越顽固。诊察过程,医者用力按压,患者也常能感觉到疼痛难耐。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临床中,要温阳、要化其阴邪凝滞。医家窦材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患者能信且践行,自有功效。阴邪凝滞日久,瘀而生热,医者不为假热所蒙蔽,乃为灼见。

《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丹波元简释曰:"此非邪凑则气虚之谓,言气所虚处,邪必凑之。"医界之中,不论中西,皆有一些诊治哪一种病,最后医者得哪一种病的悲剧,染邪也!

阴邪,医者之敏,能洞察之,而不畏惧。能在意识层面有个切割,你是你来,我是我。医者,一是邪气不能侵;再者,能化解入体之邪。

《素问·遗篇·刺法论》曰:"真气不正,故有邪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医者,要有桃的精气神,"桃味辛气恶,故能厌邪气"。仙木、仙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