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芭蕾《吉赛尔》
舞剧编剧:戈蒂埃、圣.乔治、科拉利
舞剧编导:科拉利、佩罗
舞剧音乐:阿道夫.亚当
舞剧首演:1841年6月28日 巴黎歌剧院
舞剧《吉赛尔》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的《德国冬日的故事》,是西欧芭蕾史上的重要作品,代表了浪漫主义芭蕾的巅峰。其第一幕的终场(吉赛尔发疯)和第二幕的维利斯女鬼的舞蹈,分别是“情节芭蕾”和早期“交响芭蕾”的范例。
同大部分浪漫主义芭蕾一样,作者努力创造出两个彼此对立、反差鲜明的世界:第一幕是悲惨、冷漠的人间世界,欺骗、虚伪和偏见摧毁了一位天真少女的爱情并扼杀了她的生命;第二幕则是一个维利斯女鬼的幽灵王国,吉赛尔纯洁高尚的品质和真诚的爱情拯救了幡然醒悟的伯爵阿尔贝特。《吉赛尔》中的这两个世界以夸张的戏剧性冲突使对比更加鲜明,更加动人心魄。
剧情介绍:
第一幕
莱茵河地区的一个乡村,住着美丽单纯的农村姑娘吉赛尔和她的母亲。看林人汉斯一心追求吉赛尔,但吉赛尔并不喜欢他,贵族阿尔贝特伯爵扮成农民模样来村里游玩。吉赛尔爱上了他,两人沉浸在热恋中。

突然柯特兰公爵带女儿巴季尔德和家人们来山谷打猎,路过吉赛尔家,受吉赛尔热情招待,为了答谢吉赛尔,巴季尔德送给她一副珍贵的项链。

一心追求吉赛尔的汉斯,为了阻止吉赛尔与阿尔贝特相爱,从屋里搜出阿尔贝特的剑和号角,揭穿了其贵族身份,企图说服吉赛尔不要受骗。吉赛尔却向大家宣布她已爱上阿尔贝特,但巴季尔德出示订婚戒指,表明她早已和阿尔贝特订婚了。本来就有心脏病的吉赛尔承受不住这意外的打击,她扔掉巴季尔德送给她的项链,心碎疯狂的舞蹈后悲愤地离开人间。

第二幕
寂静的林中墓地,冷月凄风,一群生前被负心的未婚夫遗弃的薄命女鬼(欧洲传说中的维利斯幽灵)在四处寻找复仇的机会,她们曾多次围住走进森林的男青年,强迫他们跳舞,一直跳到力竭而亡。
今夜汉斯来到墓地即被维利斯幽灵们围住,惩罚至死。无比痛悔的阿尔贝特也来到吉赛尔的墓前倾诉心曲,幽灵们又欲置之于死地,由于善良的吉赛尔全力相助,才得以幸免。黎明的钟声响了,吉赛尔和幽灵们消逝了,阿尔贝特心里无限悲伤,从此,他永远失去一个少女纯洁、坚贞的爱。
编导佩罗创造了飘逸的“阿拉贝斯克”(如上图),这个优雅的舞姿成为维利斯女鬼形象的生动记忆,并在以后的芭蕾中,具有了更丰富的表情性。
奇特的构思使舞蹈有了充分展现的空间。来自异教葬礼的仪式,双手交叉腹前的独特舞姿,安静地移步,阿拉贝斯克动作的重复,对角线的大跳,都刻画了灵界的那些飘忽却又狂热舞蹈的幽怨生命。

“阿拉贝斯克”arabesque[法]------芭蕾基本舞姿之一,名称源自摩尔人的一种叶片状连续花纹图案。舞姿为单腿半蹲或直立,另一腿往后伸直,与主力腿成直角,双臂成与此相应、和谐一致的姿势,从而构成从指尖到足尖尽可能长的直线。它可以立脚尖做,也可以在飞行(跳)中或转身中保持不变,是古典芭蕾中最为优美的舞姿之一。不同的学派在舞姿上稍有差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