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昔日难上青天入蜀之咽喉,今日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

(2017-07-26 22:14:03)
标签:

女皇故里

蜀道难

明月峡

诸葛亮

金牛古道

分类: 安然行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7f17185ae822451ba667d19cdfe0140d_th.jpg

明月峡位于女皇故里广元市嘉陵江西陵峡东段,因峡两岸的山岩多呈银白色,并和青峰、江水相辉映,使整个峡江好像镀上了一层朦胧的月光而得名;也是川陕公路入川的起点,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鹄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就是描写此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6d55eae96a8c42b8a3751f1e6ef36ac6_th.jpg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月峡扼秦陇入蜀之咽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地位十分显要;它上接陕西陈仓道,直达关中渭河流域,与繁华的中原腹地相通,下经飞仙关、剑门关而直通成都,在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秦之灭蜀、刘邦兴汉、诸葛亮拒曹、南北诸朝扩张西南、唐宋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等,这里均为其主要通道,故史有“栈道千里,无所不通”之称。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战争的需要,开剑门阁道,修整明月峡栈道,才有了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故事;进入景区,迎面的蜀风广场上,有一尊诸葛亮坐像,身后墙上,是《后出师表》的摩崖诗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0b9e863379b14b56aa96056f5d374b6e_th.jpg

木牛流马,由于蜀道艰险,运输不便,诸葛亮便发明了木牛流马这一交通工具“人不大力,牛不大食”有效解决了军需,但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样子,鲜有人知。后来很多人按小说中描述的样子仿造。其实,大多数人认为,川北这一带的鸡公车(独轮车)应是当时适应山路、最简便易行的交通工具。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e78bd11d61dd47e2a76b31f96d4734af_th.jpg

明月峡全长约4千米,宽约100米,两岸石崖 壁立,其东就是有名的朝天岭, 谷深约2千米,是嘉陵江冲破山脉而形成的峡谷峡长两公里,宽百米,江心至峡顶约千米,两岸峭崖壁立,直插云霄。它与朝天镇北面嘉陵江谷口处的清风峡遥相呼应,互为姊妹二峡,形成的“二峡夹一镇”的天堑式地理格局,素有“明月清风拱朝天”之美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422402534d74499983723c205b5fccec_th.jpg

明月峡白浪汹涌,一泻千里,有“天门中断楚江开”之势,嘉陵江最奇峻、壮丽的一段,其雄奇诡异、惊险莫测,它的激越飘荡、清幽秀丽,从古至今,不知震慑、吸引了多少骚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唐代诗人王维《晓行巴峡》就曾写道:“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9f4211ee1eee44b8b0c818a2715d7e07_th.jpg

史载,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兵进驻汉中,经后主刘禅准奏,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的北伐生涯。六次伐魏,主要从三个方向出兵:一是沿嘉陵江而上进至略阳或凤县,再由左沿嘉陵江支流西汉水等河流,溯江而上达甘肃成县、礼县、祁山一带,进而出祁山与魏军争夺关中;二是沿嘉陵江而上,进至阳平关,向右取陆路走沔县去汉中,再从汉中出褒斜道攻魏;第三是直接沿嘉陵江而上翻秦岭,出散关,攻击魏国关中的陈仓(宝鸡)。诸葛亮数次过朝天,还对栈道进行了精心维修,相传栈孔里的栓眼和水槽是他发明的,并在朝天留下了筹笔驿、军师庙等胜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fd258fb02476470ca55c6ae985349cd7_th.jpg

古栈道是明月峡最令世人惊叹的历史人文景观,其开凿于春秋末期,后世称为嘉陵云栈、蜀栈的古栈道。李白诗云:“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焉”,即说古蜀王国历史古远,数万年来与陕甘地区、中原大地难通消息,直至栈道修通,“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相传蜀王令“五丁开山”,修通金牛道和栈道时已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秦惠王由此挥军南下,3个月内一举灭掉巴、蜀二国,为其后并吞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30e0af22a6b44fb6a699c7ddb0f59b36_th.jpg

明月峡这些悬崖搭建式栈道是早于万里长城的一次大规模的土木建筑工程,比世界公认的陆地交通“世界之最”古罗马大道还要早。即是在陡直的悬崖处,因无法于水中立柱,便凿两层或三层孔眼,第一层横梁下支撑柱立于第二层横梁上,第二层支撑柱立于第三层横梁上,且横梁越到下面越短,这样既可分解受力,又可减弱洪水的冲力。秦昭襄王时就已修筑“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古人修建的艰辛程度真是令人叫绝难以想象。修建的原因是秦国日益强盛后,起于政治和军事目的,为统一六国而大修道路,不过后来长期得益的是民用,成为中国古代穿越秦巴大山的国家级的高速驿道,使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得以交汇。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37029164838343c78ff4e0f9d877d434_th.jpg

饱含古代人智慧的古栈道孔眼,明月峡现存有栈孔400多个,分布在3公里长的坚硬的岩壁上,从南至北分四段,其中峡南段和中段最为险竣,峡南段上下层壁眼多达三至四层,峡南第二段有三层、二层、一层之分,中段老虎口壁眼多达到六至七层,每层的栈道孔眼基本在同一水平线上。这些孔洞深约75厘米,宽约45厘米见方,向岩壁内下斜,插入木梁稍稍向上。底部有插入横梁的栓眼。有的孔眼底部边沿开有一小槽,水可顺小槽流出,避免横梁底部腐烂,延长使用时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4df443cc6b2e43c5b4aace7bdd3aa85b_th.jpg

古时栈道艰险难行,明月峡栈道是补充军需的必经之道,军队主帅常在此设坛点将以整军容,激发士气;因此诸葛亮对这里进行了精心维修,相传“栓眼”和“水槽”均为他发明,并留下了筹笔驿、军师庙等胜迹。明月峡现恢复的有点将台、营房、哨楼、拴马桩、旗台等。电视剧《三国演义》“火烧栈道”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呢。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e3986ea1370740fd824c67da029c58af_th.jpg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因流经陕西省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全长1119公里,自古以来便是川江的重要水上航道。晚唐诗人李商隐有“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的佳句。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9227da621da14f84a8b77e8d778ffb52_th.jpg

嘉陵江早在秦汉时已开通水上运输。唐代水道发达,商运兴盛。宋代,嘉陵江漕运兴起,栈道逐渐衰落。明代曹学佺说“朝天者,水驿也”;岸边现留有纤夫石,石头上留有船工拉纤时纤绳磨过的深深槽痕,它是嘉陵江船工辛酸劳作的见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ecfe3b6db6b04424aa1bbadc03e29dc8_th.jpg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码头旁,李白《蜀道难》石刻。李白的“春水月峡来“和宋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也是咏明月峡广为传诵的佳句。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933ff4a7ee4442d796537c337f5653a5_th.jpg

明月峡蕴含先秦文化、秦汉文化、三国蜀汉文化、 唐宋元明清诸朝文化、民国和新中国文化,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明月峡就被誉为剑门蜀道的珠冠。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d4777b96d0a14e16957f3a1f8fc4aa64_th.jpg

明月峡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这条宽仅百米的深谷险峡之内,竟密集了古今六种交通要道:一是明月峡顶、朝天关上的金牛驿道。宋元时期,民房、商店、庙宇、兵营等建筑沿驿道一排儿散开,被南来北往的人们称之为“北门天街”;二是先秦时期沿临江峭壁开凿的栈道;三是嘉陵江沿岸一线纵贯的纤夫道,至今岸边石头上还留有拉纤的痕迹;四是与纤夫道休戚相关的嘉陵水道,先前可由重庆直通陕西略阳,如今已全线萎缩;五是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六是上世纪50年代兴建单轨、经90年代改造为双轨的宝成铁路复线通道。古今六道汇集于一峡,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罕见的。因而明月峡堪称是中国交通发展最生动、最直观、最宏伟、最完整的一座天然博物馆,享有“中国道路交通博物馆”、中国道路交通的“活化石”之称。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1b08700008ba426cae7e22b74c7e1959_th.jpg

川陕公路明月峡段一处炸开了巨大的岩石,路面上方悬垂着张牙舞爪的巨岩,形如一只张开巨嘴的老虎,因此此处被称为“老虎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726/4ee9fba54a8d4410a1de1a4d057c3efb_th.jpg

不走古栈道,不知蜀道难。置身这山水隽秀地势险要之地,油然而生幽思怀古之情,想那金戈铁马人喊马嘶场景,吟那蜀道难的艰险沧桑……然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蜀道已不再难,明月峡恰如一部拥有千年豪情,荡气回肠英雄史诗,令“蜀道难”成为艺术作品,豪迈雄壮展现于我们面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