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滇南小城最炫民族风,恍如一梦回千年金临安

(2017-01-11 08:56:56)
标签:

云南旅行

建水小调

金临安

旅游

分类: 安然行摄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5bca9947a33e4aa5a0ba647590659bb5_th.jpg

  墨香古城,上善建水。提到建水,有人会脱口而出“爸爸去哪儿4”,有人会提及建水紫陶;但其实,建水并不仅只有此,还有数不清的古巷古建、绚丽的民风民俗,悠久的历史与深厚人文底蕴等等,不一而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a3c7349a4c8d46989eb5172c09b62c05_th.jpg

  对于古镇控的我来说,建水最吸引我的,当然是她那悠远的古韵与绮丽的民俗风情,加之看过国内多个地方山水实景印象类演出,趋于模式化的演出让人兴致索然;所以抵达建水的当天,领队告知我们晚上会去茶楼观看《建水小调》时,我并没有上心,也没什么期待。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9/f568e01a744b41d9ac1500b4523c57a2_th.jpg

  但当夜幕降临,我们穿过古城熙攘的街道,折入一条石板路小巷,走不多远,看到简简单单悬挂着的“金临安茶苑”招牌时,只觉古意盎然,心生静然安宁。茶苑位置所在,是有着“滇南大观园”之称的朱家花园百年商号“朱恒泰”旧址。因为建水自元、明时就曾设临安府,是滇南政治,军事,文化,宗教和交通中心;明代谢肇撰写《滇略》一书中,就有临安繁荣昌盛,富庶甲于滇中的记载;因而“金临安,银大理”之说也在民间广为流传,金临安茶苑亦是由此得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54f49b00c17c4fc995ba4d2c6c175185_th.jpg

  民俗里有音乐,音乐里反映民俗。建水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各族人民都以自己独特的演唱方式表达自己的信仰与追求,抒发内心情感。建水小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族小调的唱词格律,并结合建水彝族民间音乐的传统音调而成为特有的歌种。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e658a36aa5e1463282229933b7e5dfb5_th.jpg

  建水小调民间称为小调子,是彝汉两族人民文化交融的结晶,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建水小调内容广泛,涉及民族节日、婚庆、祭祀祈祷、男女谈情求爱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音调质朴流畅、含蓄细腻。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7429dfedb723442ebb33b6d708bdad04_th.jpg

  据悉,茶苑每天晚上都会定点进行建水方言小调表演。古色古香的大堂,宽敞典雅的空间,舒适的沙发靠椅,还有可口好吃的零食,甘醇明艳的红茶,让人油然而生的是舒适惬意,身心无比放松。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b2e2a37ba314464b8e80d85b0265c4bb_th.jpg

  有人说,建水人说话像小鸟叫;也有人说,建水十八怪,说话比唱歌逗人爱。建水小调最大特色是方言在小调中广泛运用,建水方言不仅儿化音较重,还吸收了彝族白话抑扬顿挫语音音调;同时融入了彝族民歌的杂旋调、花灯调子等,而且其表现形式极具舞蹈性,众多曲目都是伴随着彝族烟盒舞、花灯扇子等道具翩翩起舞,民族风情韵味十足。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de0e0f3c40be4733b32d737be38498a0_th.jpg

  茶苑的演出在保留建水原生态民俗文化的前提下,以民歌小调、方言说唱、情景小品、民族歌舞为主,呈现着建水的市井生活文化和当地的民族、民俗文化。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d741b6c3e5f146d3829806ba1a5b96c4_th.jpg

  不可否认,茶苑的舞台布景,灯光变幻远不及山水实景剧的多变华丽,也没有央视的气派流光溢彩,演员阵容也没有他们壮观强大;但演员服饰精美艳丽,身段婀娜灵动,体态轻盈曼妙,表演认真精湛,精彩绝伦,弦乐悠扬绕梁,质朴清新,极富感染力。恍惚中,若乎也跟随这美轮美奂的演出,回到建水的前世----临安古城,漫步鲜活的市井,感受那时繁华昌盛,淳朴民风与绚丽民族风情。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3ce8c182344747c9ad550a85490a5730_th.jpg

  《四门调》开启古临安城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采花调》,《送郎调》讲述的是浪漫的爱情故事,《这个小城好奇怪》唱的“建水十八怪”,《出门调》《矿山谣》让你回到解放前建水人到个旧矿山的砂丁生活......曲目林林总总,上山有打杵歌,下田有栽秧调,居家过日子有数不胜数的生活小调,真可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38a054d94e5d49578d20dc3cce86b802_th.jpg

  方言,四弦,竹笛,二胡伴奏,说唱相间,歌舞互衬;建水小调仿复一扇窗,一道门,携着浓郁的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向人展示着千年古城的市井民生和文化魅力,让每一个观者深深陶醉。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d0b3a47cd4af4415812b55e73722b004_th.jpg

  建水小调,承载着建水人的情怀,彰显着建水人的胸襟,成为了建水人生活的元素,也成为建水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时光荏苒,流年变迁,一代一代的建水人仍一如既往地热衷于属于自己的小调。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8e5ea9316b4d451cbde8d6c9498b2ff6_th.jpg

  建水小调,源自山村乡野,盛于茶楼酒肆,千年传唱不衰。于是外地人游建水,听小调不仅在情理之中,亦是不可或缺的体验。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106/bb85ff4ff3604e34bcbbdeae6e38f8e9_th.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