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11月26日(星期三)黎平翘街---高屯鸬鹚架---天生桥---红军桥---黄岗侗寨---肇兴
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黎平,年平均气温15.8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森林植被丰厚,原生态山水风光与独特民族风情、光辉红色文化和厚重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可观可游可赏处众多,我们这一天的行程也充实而紧凑。
酒店早餐后,再次走进翘街,亲近她了解她,探寻她的前世今生,感受其独特人文风韵与沧桑历史。

翘街东起城亘东门,西至二郎坡荷花塘。位于荷花塘这端的黎平一小前身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设于学宫前厅的官办养正义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培养人才无数,是黎平文化发展的摇篮。

翘街沿街两边的小巷众多,青瓦翘檐徽派建筑错落有致,鹅卵石和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光滑洁净。如今的翘街商业依然繁荣,商铺幡旗悬挂,市井气息鲜活。

乍看这些陈设的古董瓷器,还会以为九如堂是家古玩店。其实是间中医世家开的药铺,且自道光年间从湖南迁至贵州省黎平县"翘街"已有一个多世纪。


九如堂药铺斜对面,就是"黎平会议会址"。
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中国具有战略转变意义的一次关键会议,也是遵义会议前召开的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红军长征的方针,也彻底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命运,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非常厚重的一笔。黎平会议旧址,陈列着红军长征时出自黎平的各种重要文献,及当年红军用过的的实物,印章等。






结束翘街的寻访,我们驱车前往黎平的粮、油、茶、果的鱼米之乡---高屯镇。高屯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集山、水、园、林及村寨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八舟河风景名胜区全境贯通,天生桥、飞龙洞、石龙山、仙人岩、红军桥、鸬鹚架、湾寨千年银杏等景点如一颗颗翡翠、玛瑙点缀其间,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园林镇“。
穿过峰形奇秀杉木参天的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再沿山间石径步行几分钟,就到鸬鹚架了。鸬鹚架是一处架有横木栅栏的崖洞,需要乘坐木筏才能靠近,非常原生态。因这片水域渔产丰富,靠捕猎鱼类为生的鸬鹚常年在这里出没繁殖,崖壁中有天然的石架供其栖憩,“鸬鹚架”便由此而得名。
粼粼碧波之上,有独木桥连接对岸,对岸有寨曰”乌鸦寨“。传说很久以前,乌鸦和鸬鹚是不分彼此同进同出同栖息的好友,后来却未能抵住一场自然劫难的考验,情谊不再,乌鸦搬到河的对岸,俩俩相忘,不相往来。曾经美好结局却无言的故事,为这里添了抹神秘色彩,又让人多了几分深思,几分启迪。




天生桥在森林公园另一端不远,它是因地下河流长期侵蚀岩层,导致河流上游及两岸岩石溶蚀、塌陷、独留中心一段横跨两边岩墙的岩体或石块而成。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一座纯天然石拱桥。天桥之下,流水潺潺,波光盈盈;碧潭之内,山光树影,倒映其中。古人曾有诗赞“人凿难施鬼斧穷,天心不厌地玲珑,西山壁上鼍梁架,巧妙争传造化工。”



当年红军跋山涉水,在黎平留下许多足迹,走过许多的桥。不过还数横亘于八舟河道上的红军桥最为出名。据说这座木板桥是红军长征路经此地时,当地少数民族为迎接红军而特别架设的。经历多年的风雨侵蚀,山洪冲刷,如今这座桥依然保持当年原样,成为当地人生活起居,劳动生产中的交通要道。桥两岸绿树成荫,远处村寨,瓦屋栉比,人家炊烟袅袅,田园生机勃勃,俨然山水粉墨画。




农家乐午餐后,历经两小时的山路,奔赴黔东南最古老村落之一----黄岗侗寨。黄岗侗寨置身于黎平县西南隅高山间, 村寨前后都是茂密的森林,
寨内鼓楼、花桥保存完好,民族风情古朴浓郁,侗族大歌原汁原味,服饰、银饰独具特色,人们生活还保持着独特的模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稻作文化原生态保持最完整、最原始的第一寨。
勤劳乐观智慧的黄岗人,千百年来创造积累了无数歌曲,反映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男声侗族大歌曲调优美,气势磅礴,在各地侗族大歌中独树一帜,因此享有”男声侗族大歌之乡“美称。在寨口的一个鼓楼里,这些朴实的侗家汉子现场为我们献唱。鼓楼里,火苗熊熊,歌声飘扬,歌者乐在其中,听者也如痴如醉。











依依不舍中告别黄岗,我们又驱车前往下一目的地---千年古寨肇兴。
虽然一路行程紧迫,山路波折,但远远还在半山腰,看到清空中错落的梯田,飞檐的鼓楼,心情都大好,拍照兴致高涨。
在下榻的肇兴印象酒楼安置好行李,夕阳渐落,我们漫步欣赏肇兴侗寨夜景,在镇政府附近的广场围着篝火品百人长桌宴,看侗族舞蹈,听侗族大歌。吃饱喝足,大家还牵起手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手舞足蹈,尽兴而欢乐。








返回酒楼途中,寨口夜景,更是给我惊喜,让我震撼。见过很多都市霓虹,也见过许多的楼阁夜景,大山深处青山绿水环绕中这般流光溢彩却少了喧嚣浮华景致;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肇兴侗寨梦之夜,注定难忘,注定深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