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园,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一座园,丽人才子佳话广流传。这座园林,就是百多年前江南才子冒辟疆与秦淮佳丽董小婉栖隐之处,被中国现代园林之父陈从周教授赞为“天下名园”的水绘园。
水绘园位于南通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是邑人冒一贯的制业,历四世至冒辟疆时始臻完善。园中亭台轩榭假山池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小桥流水清潭流泉蜿蜒流淌,处处烟波,映影如绘。陈从周教授游览如皋水绘园后,曾即兴填写《忆江南》词一首:“如皋好,信步冒家桥,流水几湾萦客梦,楼台隔院似闻箫,往事溯前朝。”所以当地还有“来到如皋,不游水绘园,等于没到过如皋”之说。

冒辟疆雕像,在园子入口处不远,公子翩然而立,傲视前方,刚毅中带有儒雅,也带几分书卷气息(不过个人觉得这儿因董冒爱情故事流传扬名,如果设立的是董冒两人的雕像,会更妥帖,更容易把游人带入且行且探幽浪漫氛围)。



园子右边,绿萝爬满墙头的院子,就是古澹园。古澹园原为私家园林,始建于明朝末年,原名壶领园;清乾隆二十五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将其更名为“古澹园”。如今这里辟为中国如派盆景园,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渊源久远,始于宋代。数百年来如皋花木盆景技艺相传,形成独具风格的“如派”盆景,为全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古澹园内珍藏有自宋代以来的大量“如派”精品盆景,其中一件北宋教育家胡瑗宅中遗存的古柏盆景“蛟龙穿云”,依然苍劲挺拔,神韵不减,故此园素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




盆景艺术属于绘画艺术范畴,盆景是“无声诗,立体的画”,盎尺之盆、竟尺之树,可藏天地,可抒胸臆。如派盆景具用“云头雨足美人腰
左顾右盼两弯半”独特艺术造型。


步出古澹园,又是一座小石桥,直通水绘园。湘中阁,园中位置最高,为最富丽、也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乃水绘园之象征。竖两层楼,若方十字形平面,十字交叉歇山卷棚顶。四面朝外山花,蝴蝶瓦屋面。室内设屏风,室外四面框廊,栏杆钩窗,垂以挂落,围以木作花栏杆。
湘中阁毗邻的是三面临水的因树楼,楼前有女子拨动琴弦,扮作书生的男子摇扇踱步,琴声悠扬婉转,在园中飘散,若乎重现着那时那月董小宛与冒辟疆情趣日子。


园子一衣带水,清秀雅致,以水绘形,岸堤夹镜而入,悠然而宁静。董小宛随冒外出战乱不幸染病,久治不愈沉疴在身,及至身形消瘦容颜枯蒿。爱美善感的她,怕看清自己变丑的样子,便弃镜不照,梳妆时就站在河边,以水为镜看个大概模样。因树楼前这颗卧柳,据说是当年冒辟疆特地为小宛横着栽种的。遥想当年,美人踏着树干,碎步前行,观水中倒影,也许百般滋味在心头吧。


枕烟亭独处一隅,秀影绰约,若露若显,清幽宁静。董小宛才艺出众,能诗善画,尤其擅长抚琴。这座亭阁是她最常静坐、赏景、抚琴之地。




董冒两人其实只相隔12岁,但美人红颜薄命,董小宛仅28岁就玉殒,冒辟疆却活了82岁;故画像中两人并不是同一时期之像。





“由壶岭水行左转更折而北,曰:小浯溪。浯溪出入萑苇,若楚浯溪然。”环绕水绘园的小浯溪直引城外河水,贯通全园水脉,使园因水成景,隐映如绘,波烟袅袅,处处如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