芊芊和念念同年,只相差几个月。姐姐芊芊9岁时,一场车祸夺去了亲爱的妈妈;妹妹念念6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失去父爱。这两个家庭结合到一起,她俩刚刚12岁,读小学六年级。两个女孩儿,同龄,同校,同一个屋檐下生活,长大。十几年过去了,两个人的性格命运却各不相同,天壤之别。如今,芊芊处于要被父亲起诉到法院,讨要房产、断绝父女关系的境地;念念,却是情真意切愿意做妈妈永远的依靠,只要妈妈幸福,健康。同一对父母养育,一个对长辈不闻不问,动则恶语相对;另一个却是彬彬有礼,懂事乖巧,为什么有如此差异呢?
世间善恶皆有因果。芊芊的今天,应该说是父亲一手造成,而今又在自食其果。再婚后不久,男人就开始偷偷攒私房钱,理由是担心做后妈的女人对自己的女儿不好,怕女儿受委屈,特地留一手。其实,男人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女人的母亲在她出生时就因难产逝去,从小就受到继母的另眼对待,饱尝世态炎凉,受过良好教育也重视家庭教育的她是真心把芊芊当自己亲身看待。也正因为此,女人顾忌到自己后妈的特殊身份,平常,吃的、穿的、用的都把芊芊排在第一位,自己的女儿念念,反倒放在次位。
女人如斯,男人却未必。两个孩子,同读六年级,男人却只给芊芊辅导,不管念念。念念心生羡慕,对妈妈说:我好希望爸爸教姐姐的时候也让我听听啊!于是女人对男人说:你教大女儿的时候顺便也教教小女儿嘛,反正她俩同年级。男人是答应了,也做到了。不过,两个女儿分别坐在他两边,他却侧过身子背对念念,只对着芊芊讲解。偶尔念念插句嘴,男人不是武断打断就是厉声对待。如此,念念不再对父亲辅导抱有期望,也不想让妈妈为自己担心,所以学习很是用功勤奋。此后年年都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理所当然成为重点大学学生。倒是芊芊,长久以来有父亲依赖,上进心不足,成绩一直平平。还有芊芊,平时说话对自己总是呵来斥去,对继母也缺乏应有的尊重,男人开始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问题也不大,不值一提。后来是习以为常,根本不觉有什么不妥。
虽然男人一直表现很自私,但因为女人的善良和仁慈,对芊芊视为己出,使得这个再婚的家庭,在很长的时间,都相处得很和睦。矛盾的爆发,是在芊芊读大学时。那是10多年前,消费水平相对低下,一般大学生一个月400元生活费足够,可男人硬要给800元。女人说应该养成孩子勤俭节约好习惯,生活费太多容易助长孩子浪费等不良习惯。结果是尽管女人极力反对,男人还是按自己定的标准给了芊芊。可这厢父母为生活费问题尚未消气,那厢芊芊又发生财政赤字,经济告急。初入大学校园的她,拿着生活费到商场狂购,一下买了5件衣服,800用光不说,还欠人500大洋。男人没有半句怨言,在第一时间,给芊芊卡上又打了1000大洋。女人自是对男人做法不满,和他争吵。离谱的是,男人只字不提女儿的不是,丝毫没有教育训斥女儿的意思,只把女人的反对一五一十写信告诉了芊芊。结果是芊芊写回一封“检讨书”,自此也和继母结下梁子,关系疏远。认为还是最毒后母心,女人以前对她都好都是表面,对念念才是真好。男人知道这些,也不对自己的女儿解释,任其自然发展。
芊芊大学毕业,男人把她召回身边,为她安排工作,还拿出自己所有积蓄,为她买了两套住房,一间车库。父亲情深意重,芊芊却对父亲依然呵来斥去,后来谈了朋友,结了婚,还是如故。开始,女人私下告诫芊芊,千万不要在老公面前不尊重父亲,不然人以后他也学会。可芊芊仍是我行我素,发展到后来,小俩口对女人也是出言不逊,极不友好,甚至,有时还对男人动起手。家有这样一对活宝,男人女人日子也不好过,人到晚年,闹起离婚。这时候,作为大女儿的芊芊,不是调解劝和,反而一个劲出谋划策,怂恿父亲离婚。婚很快就离了,芊芊却对为自己付出几乎全部的父亲置之不理,形同陌路。
现实给男人上了一堂残酷的课,他反思自己的行为,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走投无路的他,向女人提出复婚请求,伤痕累累的女人自是犹疑不允。倒是念念,他们的小女儿,不离不弃照顾男人,还劝慰妈妈,不要因为别人影响自己的生活,说父母的健康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做女儿最大的幸福。
故事至此,两个女儿的善恶好坏一目了然。无意评论男人女人的是非曲直,两个女儿黑白泾渭截然不然的表现,使人生出吃亏是福的感慨。芊芊从小生活在父亲的溺爱庇护下,父亲以强大的羽翼将她藏在自己的保护包围之下,使她养成唯我独尊骄横刁蛮个性。相反念念生活生活在漠视下,迫使她养成自立自强的个性,也懂得体贴理解人。回头看这一切,芊芊当年似乎是享福了,生活优越,其实是受到不公正的家庭教育,是吃亏了。而念念,正是因为当年在家里不被重视,触使自己奋进,从而成为一个使父母倍感欣慰的孩子,吃亏的经历于她,看似吃亏,实则受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