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
---明 。朱臣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辞》的词句,早被广为流传,令人耳熟能详。代父从军巾帼英雄花木兰将军的故乡,因而得名木兰山。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北部,距武汉市50公里,是大别山脉南麓的高峰之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石一木,一宫一殿,无不和千古流芳的木兰息息相关。唐代名诗人杜牧曾游历木兰山,赋诗留痕: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高度赞扬了木兰将军女扮男装,奔赴沙场英勇杀敌的高风亮节和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木兰山为大别山余脉,海拔581.1米,个把钟头时间,便可登临山顶,来个“会当凌绝顶”。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用来形容木兰山,实在再贴切不过。因为早在隋、唐时代,木兰山就有佛、道活动,被宗教人士视为香火圣地。及至如今的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前来木兰山叩拜抢烧头柱香的香客信徒,人如潮涌,络绎不绝。香客可谓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不仅有附近安徽河南等省份,更有些是来自距离遥远的福建广东等地。壮观虔诚的场面,不得不令人叹服,木兰仙山,灵感四方,美名在外,魅力非凡。
五一小长假的第二天,和家人又去了趟木兰山。这是我第N次去,记得最近的一次是去年10月,送妈妈和L阿姨,上娘娘殿还愿。那是个炎热的午后,太阳发着白色的光,风难觅踪影,树木也显得无精打采,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蒸笼,热乎乎让人难以喘吸。上得山,登南天门后,我和老公便在文昌宫前的长廊里等候。闷热的天气里,看着已过花甲的妈妈和L阿姨,提着重重的还愿礼物,步伐艰难行在曲折的山道上,我想上前给她们拎拎包,减轻负担,却被拒绝。那一刻,我深深被她们这份执着坚持感动,忍不住默念:礼不在多,心诚则灵。



五月的阳光,明快而热烈,这样的日子爬山,舒适而惬意。早上从家里出发,九点不到,便到达木兰山脚下。远远望去,木兰山山势嵯峨,翠峰壁立,树木葱茏,金顶与玉皇阁,逶迤与山峦之上,宛若天宫。



作为香火圣地,湖北道教名山,庙宇宫殿无疑是木兰山特色之一。山中原有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古佛千余尊,总建筑面积达三万余平方米,后因年久失修大部分建筑被废。现存主要建筑有一天门、雷祖殿、讲经堂、南天门、木兰寨、二天门、木兰将军坊、木兰殿、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金殿、玉皇阁等。这些建筑,古朴别致,独具宗教特点,佛中有道,道中有佛,将佛教与道教建筑融为一体;多为就地取石干砌而成,没有沙浆勾缝,经受岁月洗礼,巍然屹立山间,香火氤氲中,接受着代代善男信女们的虔诚膜拜……




木兰殿内供奉木兰将军塑像,金殿内祀披发跣足的真武大帝铜铸鎏金造像,像高 1.8
米,金童玉女与水火二将列侍左右,其像亦为铜铸鎏金。














帝主宫外,石墙装饰精美,刻有32幅不同的花卉。




唐木兰将军坊高5米、宽9米,下刻二龙戏珠的浮雕,双凤在上,双龙在下真是寓意很深的佳作,也是尊重女子气节的真实写照。





玉皇阁坐落在海拔520米的千尺峰上,始建于唐代,阁高10米,相传是木兰将军凯旋归朝后,朝廷赐冠的地方,整个建筑没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块交错干彻而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