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到孝感,现(县)过现(县)。曾经,有俗语如此,流传于家乡。如今,一个是省会城市武汉直辖区,一个是地级市。这样的俗语,已然很少有人提及。但,黄陂区与孝感市,一衣带水,有一界河为纽带,两地居民互相往来,结亲拜友,有着牵扯不断联系者居多。
老家就在界河边,孝感有戚者众。孝感姨家,近日有喜事临门,明天将去道贺之。行前,心跃跃然,意欲将孝感,这个因董永行孝得名,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又以孝传名的城市的美丽传说,介绍给大家,与朋友们分享。
毋庸置疑,孝感市之所以称为孝感,是与“孝”分不开的。而“孝感以永名,而孝感之孝子不独永也。”与孝感之名有关的几件事,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
孝感历史上,第一个跟孝感有关的典故,当是“卖身葬父,孝感天庭”的汉孝子董永。传说董永家境贫寒,董父逝世后,董永无以埋葬老父。百般无奈之下,竟然卖身葬父,此行“孝”“感”天动地,引得天庭七仙女大为倾慕,不惜违反天庭条例,不顾玉帝和王母百般阻饶,执意到凡间与董永成亲,并在“三日之内,织出十匹金绢”,帮他葬父、赎身。这样一个淳朴而憨厚的农夫和美丽的七仙女传奇故事,被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相信不要偶多说,朋友们就知道故事的名称----《天仙配》。
“董永遇仙,孝感天地”稍后,古泽云梦(也是孝感境内)有个年轻人叫黄香,汉安帝时官至尚书令,颇有政。他为其老父“扇枕温衾”家喻户晓。亦有诗云:“冬月温食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黄香在台湾的后裔曾回云梦县城北黄香村祭祖扫墓,并有数度回馈乡里的义举。
另外,三国时,孝感有个青年叫孟宗,其母因病想吃笋。而当时正值隆冬,万物收藏,孟宗于是急得哭将起来,正在嘤嘤之际,竹笋破土而出。这便是“孟宗哭竹冬生笋”的故事由来。
凡此种种,据传还有许多这样孝心感天动地之典故。 因此,印象中的孝感人,都是比较乐观直爽,行事说话极少绕弯子,遇到困难,也能坦然豁达面对。这些表现在语言上,最为有趣有代表性的便是面条的“面”,发音为“命”。若是不经意件问其吃什么了,孝感人或许回答“吃命”,可千万不要吃惊介意。同时,孝感人还有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口语:“就了”。就了之意,是结束完毕的意思,简洁明了,透出爽快侠义之气。这些,大抵是得益于孝感那些孝心感天动地美丽经典传说所缔造丰厚文化底蕴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