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叫过您一声"妈妈"。您出生在一个封建思想很浓的家庭,您的上面,已经有三个姐姐。据说外婆怀着母亲的时候,您在外婆肚子里折腾得厉害,令她吃不下睡不着,与怀几个姨妈时大不相同.外公原以为这回会是个带把的,没想到,生下来的,依然是女孩。
所以,从出生开始,外公就没有给过您好脸色。很小您就知道减轻家庭负担跟着三个姐姐放牛打猪草,帮着做家务。不知不觉,和您同龄的孩子都背着书包上学了,您多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啊!外公只冷冷地说:女孩读了书以后还是别家的人,要读就自己挣钱。
为了攒钱读书,您便和大人一起,每天在凌晨三点起床,用稚嫩的双肩挑一担青菜到离家十多里远的集镇去卖,卖完又带一担煤回家。要知道,您那时才7、8岁,是现在孩子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父母百般宠爱的年龄。下一个学期开始,您终于可以用自己挣的钱交学费,走进学堂。
虽然上学了,外公仍然布置您放牛打猪草的任务。常常,最小的您是家里起床最早的一个;山坡上,您总是边放牛边看书;夜里,您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做作业。历来顺受的外婆心疼您,也只能投以慈爱的眼神聊作安慰;但您始终是乐观的。您背着外婆用旧衣服缝制的书包,和同龄的孩子走在乡村的田埂上,一起欢呼着,跳跃着,如同一群欢快的小鸟。
因为深知学习机会的不容易,母亲您不仅学习刻苦,还总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有一年暑假,村里有户人家来了个在城里读书的女孩,十五六岁,还带着一个木制算盘。得知这东西能够计算做帐,您很好奇,硬是缠着那女孩,要学习使用算盘。没事的时候,就在地上画个算盘的样子,嘴里背着口诀,双手象模象样的啪嗒着。一个暑假下来,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算盘的母亲,珠算水平竟然超过了那个女孩。这事在村里传开来,村里人都说刘家这幺女儿了不得,将来一定胜过男孩。年底的时候,村里还把小小的您请去协助会计,计算村民的工分。外公为此,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出来了。母亲您是那个乡村学校的第一名,很快就收到县里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当老师带着礼物到家里报喜的时候,迎接老师的却是外公冷若冰霜的脸。顽固的外公说什么也不肯再让您读书了,斩钉截铁的说女孩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行,读多了是浪费。最后,那个老师在多次登门说服无效情况下,也只能是为这个自己最喜欢的学生惋惜。
难以想象,您是怎样度过她的那段岁月.她该是怎样的伤心和难过?
可是,母亲,我坚强的母亲,好象并没有绝望。反而以十五岁的年龄,当上了公社里有史以来最小的村干部。每次开会,看到发言稿字写得好的,母亲就带回家,偷偷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您因此练得一手流利工整的钢笔字。即使现在,有陌生人看到您那刚劲流畅有力的钢笔字,总不免吃惊然后赞叹一番。
或许是应证了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您依然长期坚持学习,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乡村,成为一个吃公家饭的人。
工作中,您积极认真,非常要强,一次次被当之无愧评为先进人物。有了我后,怕因为我影响了工作,毅然把我送到外公外婆身边。只能休息的时候,才回家看我。
每次您回家,便会用自己平时省吃减用的钱给我买回好吃和玩的东西。现在想来,您一定是以这种方式弥补对我的母爱。每当这时,我那些堂姐堂弟们都跑得比我还快的涌向您身边"阿姨"--"阿姨"的叫个不停。正咿呀学语的我,也跟着叫"阿姨"。往往还来不及纠正,就要分别。下次再见,仍然是叫"阿姨"。大了,回到您身边,朝夕相处,您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养成的习惯却怎么也改不过来。称呼您"阿姨",就这么沿袭下来。多少次,心里默默说,要叫您"妈妈",却,总是怯怯的,那两个字,始终不曾说出口。
如今,看着您仍旧为我们操劳的身影,看着您日渐花白的鬓发,真希望,自己能够勇敢的叫您一声"妈妈"!
祝福妈妈
健康长寿!
女儿敬上
大赛相关文章,欢迎登陆点评支持:
两地书一:(给侄女)爱情的理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