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才落,重阳便至。 玉露生寒,梧桐叶落,红衰翠减。
一阵秋风吹过,阳台上飘来清雅的香气,醉在心田,吸引我到阳台探个究竟。
打开通向阳台的门,但见阳台上的菊花正如火如荼的盛放着。它们扎成堆,一簇簇围在一起,就象一团团燃烧着的红的、黄的、白的、粉的火焰。丝丝花瓣低垂,弯弯曲曲,飘逸隽美,绚丽多姿,妖娆婀娜,美不胜收。
都道天凉好个秋。面对如此五彩缤纷,繁华似锦的景象,谁还能说秋天是萧瑟悲凉的?
唐代诗人元稹诗云: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一定意识到自己是四季里最后一道风景,所以开得那么肆无忌惮的热闹非凡,忘情恣意地洋溢着芬芳。一株株的怒放的菊花,在花盆里,和着泥土的芳香,借着清爽的秋风,淡雅的香味在空气中扩散着,蔓延着……清香的氛围,常常令人从心尖都幽幽地散开了菊花的香,芬芳幽婉,温润恬淡。
难得的是菊花不仅有很好的观赏价值,而且药食兼优,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价值。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据说餐菊落英还曾引来诗坛一场有趣的公案。宋代王安石《残菊》诗有“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句,欧阳修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向有“拗相公”之称的王安石反唇相讥曰:“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古人对菊花的钟情和利用,由此可见一斑。
年年岁岁,春去春又回。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再美的花儿,也有香消红断的时候。真不忍心,这么美丽的花朵,在我的眼里凋零、枯萎,香消陨落,化为尘埃。潜意识里总认为,那凄美的一幕,宛如飘落的是衣香、是鬓影、是韶光、是年华、是纷纷的落寞的记忆和心事,不忍面对,不忍触及。
所以,在菊花开得正盛的时候,我会把它们从枝头采摘掉。清洗、阴干后收集起来,泡酒或者做成菊花粥、菊花糕等美食。当然,我还会将采集的菊花,收入枕中,作成菊花枕,伴我入眠。因为,我明白,花开不多时,堪折直须折。
采撷,其实是爱的一种方式。(06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