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情其实是一种宗教

(2023-09-14 09:24:16)
分类: 谈情说理

  有些现象如果认真思考起来,会让人觉得忍俊不禁,觉得为什么人们没有发觉其中的矛盾之处呢?

  如果有人说只要坚持买彩票,就一定会中头奖,大部分人会嗤之以鼻;而如果换成,只要坚持等待,就一定会收获爱情,绝大部分人都会信以为真。

收获爱情,真的比彩票中头奖更容易吗?

  首先,彩票的中奖率是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出来的,可能是购买彩票人数的百万分之一,甚至千万分之一。当人们看到这个比例后,一般便不会觉得自己一定能中奖。

  然而在等待爱情的人口中,到底有多少收获了爱情呢?甚至连等待的基数也无法掌握,那又怎么知道收获爱情之人的比例呢?也就是说,“只要坚持等待,就一定会收获爱情”是没有任何数据可以支撑的。它的比例可能比彩票中头奖更低,但也可能会高。在这里,“收获爱情”论调的优势在于,没有统计数据,反而给了人们模糊的希望。

  而彩票公司的策略是,从不不宣传中奖者的比例,而只宣传具体中奖的人,这样才能诱惑别人来买彩票。

  然而,彩票公司的这一做法,却无法用在爱情的宣传上。这就是另一个问题,收获爱情这件事,能得到客观验证吗?彩票中奖,是可以用肉眼确认,第三方(他人)可以验证的客观结果。

  但是收获爱情,该如何检验呢?到底什么是爱情,本身就没有标准。到底是以当事人的主观为标准(比如哪怕他/她被伴侣虐待折磨,但本人觉得这就是爱情)来判断,还是以第三方(他人)的意见为标准判断呢?(比如本人觉得伴侣不爱自己,但在旁人眼中,伴侣对他/她呵护备至,充满爱情)。既然连是否收获爱情都无法判断,又是怎么得出“必定收获爱情”这个结论的呢?

  当然,相信爱情必将到来的人,他们对于爱情有着自己的标准理解,比如对方会对自己好、会为了自己做出改变和牺牲、会保护自己(这些标准也过于抽象,而且即使对方这样表现出来,你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不是真的爱你,还是别有所图)……当他们觉得自己收获爱情的时候,便会陷入一种幸福至极的快感之中。也就是说,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感。

也就是说,爱情的定义不明确,也没有客观标准,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只能靠当事者的主观感受。所以“爱情”是否存在,是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

  但坚信爱情一定会来到自己身边的虔诚者,把爱情作为自己寻找伴侣的指南。

  对一个无法证明是否存在的概念,他们坚信它的存在,一旦认为自己得到了,就会感到幸福——这同信仰神,信仰宗教真的有区别吗?坚信自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VS坚信自己必将收获爱情。

  宗教工作者在布教时,会宣传无法验证的神迹,然后劝说人们不要去思考,而是用心去感受;而宣传爱情的信徒们,也会劝导人们要用心去感受爱。当一件事要求你放弃理性思考,只是强调必然实现,一定会成功,那就是宗教。

  电影电视里的超人你知道是假的,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唯美甜蜜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你就相信会轮到自己?

  一定会有人反驳,说自己确实品尝到了爱情的幸福感。那不就是大脑分泌出来的多巴胺吗?服用一些违禁药品,一样可以让大脑分泌出多巴胺,从而得到无限的快感。

  其实我很好奇,到底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宣传爱情的?就像传教活动(各种宗教)几千年延绵不断,而对于爱情的宣传,甚至超过了宗教活动,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都在宣传爱情。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以爱情为题材的文艺创作。彷佛全世界都在爱情这个宗教的统治之下。

  了解到是否相信爱情其实跟相信神是差不多的,那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伴侣之间可能在感情上有无法沟通的地方。就如同信神者无法与无神论者沟通一样,信仰是无法说服和改变的,而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所以爱情的信徒与不信爱情的人,永远也无法在爱情这件事上达成共识。

                   痴魔居士

                   2023.9.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