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痴魔居士
痴魔居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81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道清凉》观后感

(2023-06-20 09:21:22)
分类: 痴人痴语

《古道清凉》观后感

纪录片《古道清凉》全名是《古道清凉——中国辽宁 妙祥僧团二时头陀修行纪实》,介绍的是辽宁海城大悲寺妙祥法师带领僧团,遵佛陀(释迦牟尼)古训,沿途乞食。最初是1995年,妙祥法师行脚,走千里路到大悲寺。后来则是带领僧团,徒步来往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五省。纪录片里谈到乞食的最后一年是2008年。

《古道清凉》观后感

妙祥法师首次行脚

纪录片共13集,前一半拍得饶有趣味,让我了解到佛教乞食的概念。平时只知道僧人化缘,但化缘的概念其实比较广泛。要食物是化缘,要财物(修庙)也是化缘——看过游本昌《济公》的都知道。

而佛教里僧人去俗人家要食物,被称之为乞食。乞食也有各种规矩(戒律),僧人必须严格遵守。比如俗人给了僧人吃食,僧人是不会说谢谢的,因为从佛法的角度,乞食是给了俗人种福田的机会,是在度化俗人,应该是俗人感谢僧人。所以僧人一般会说祝你吉祥如意

又比如几个僧人去乞食,俗人拿了食物出来,最好让俗人分给僧人,而不是僧人接过食物自己分。这是为了给俗人更多种福田的机会,多给一个僧人,就是多一份福田;

僧人过午不食,一天只吃一顿。过了中午,就不能接受任何食物的馈赠,也不能携带多余的食物……还有许多讲究,就不一一细说了。另外强调一点,按照戒律,僧人是绝对不能收取钱财的,连碰一下都不行。

纪录片的前几集一直详细拍摄了僧团乞食的过程,并讲解了各种乞食和行脚相关的戒律以及其他出家人的戒律,让人们得以一窥出家人的生活——虽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严守古训的出家人。

但是到了后面几集,纪录片就异常乏味了。画面成了背景图,从头到尾只是旁白在宣传乞食的意义,讲大道理,让人听了只想打瞌睡。可能拍片子的人也心知肚明,所以后面几集的时长都只有前几集的一半左右(大概14分钟—17分钟)。

纪录片的片头音乐和最后两集的歌唱都很用心,想努力打造出悲壮的修行者形象以及佛法庄严。很可惜,我无法受到感染,入不了戏。

首先,我敏锐地察觉到,佛教的诸般戒律(仪轨)其实是通过把人日常的衣食住行刻意仪式化,来赋予僧众行为的神圣化。比如走路的姿势、如厕的方式、与俗人交流的方式、睡觉的方式、吃饭的规矩……通过繁琐和刻意的讲究,给予行为特殊的含义,使得执行者与旁人相信行为包含有神圣的含义。

而这些规矩(戒律)有的源自几千年前的印度,佛陀当时的生存环境与现在已经大不相同。严守一些根本戒是必须的,但死守一些日常生活的戒律,不免有些古怪——当然,以这种古怪的方式来体现仪式感,引起旁人的瞩目,或许正是其目的所在。

还有一些戒律其实是别有用心的。比如减少出家人的睡眠,要求每天只睡4个小时,说这样可以减少邪念。因为睡眠太充足,容易产生淫欲。在我眼里,这不就是故意折磨人,让一个人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反抗吗?

然后就是对于乞食,我无法产生敬佩感。确实,比起躲在寺庙里收香火钱,吃得肥头大耳的和尚,行脚的僧团确实很了不起。但南传佛教(上座部,又称小乘)流行的泰国、缅甸等国僧人,一直都在践行乞食,不是像纪录片里的几十个人,而是所有僧人成百上千年坚持不辍。

而且如果对宗教稍微有些了解,就会明白,行脚和乞食这种修行,实在算不上什么苦行。

可以去看看今日的印度,那里还有许多选择苦行的教派,有的甚至有着跟佛教一样悠久的历史。当年佛陀把它们称为外道,其实就是佛教的竞争对手,谁都干不掉谁。这些人的苦行真的是自残身体,个个瘦骨嶙峋。而苦行得越厉害,越引人佩服。

还有伊斯兰教的斋月,整整一个月,全民从日出到日落,不得饮食,只能喝白开水。比之中国僧团的过午不食,更为严厉。

国内西藏的藏民信徒,三步一跪的费时一年甚至更久朝拜布达拉宫,跟他们比,行脚和乞食又算得了什么?

我不是要贬低行脚与乞食,而只是说这些行为无法令我产生神圣的联想。

再就是目前中国国内的环境,令人对国内的宗教没有好感。当所有寺庙都在收门票(国外的宗教场所都是免费的,国内的教堂也是免费的),少林寺还注册了企业和商标,你让我怎么崇敬?粪坑里只能长蛆,我们都在粪坑里。

妙祥法师带领僧团行脚和乞食还是给我带来了一点震撼,那就是在中国末法时代,竟然还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恪守戒律。但我是绝望的,妙祥法师的努力注定是不会被人理解并被遗忘的。我相信,这部纪录片的播出,会给行脚的僧团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并不得不被迫终止这一修行方式。

《古道清凉》观后感

僧团乞食结束,寺僧出迎,信徒沿路跪迎

佛教提倡现世皆是虚幻,人只有通过修行,断绝六根(眼耳鼻舌声意),以及脱离世间各种羁绊,才能得到内心的大自在和摆脱轮回。就是从自身出发,求诸己身,来消除痛苦。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佛教本身也有很精密的理论。

但其实还有一种消除痛苦的方式,那就是通过一点一点改变世界,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比如发明了电灯、发明了抽水马桶、发明了电视机、发明了煤气、发明了制衡权力的制度……虽然在佛教的眼里,这些都是外在的虚幻,毫无价值,但我也没见哪个僧人坚持不用抽水马桶,自己倒马桶的——估计佛陀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没定下戒律。

这些佛教眼中虚幻的东西,实实在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而中国人往往面色凝重,欧美人表情轻松,应该不是欧美人六根断得比较彻底的缘故吧?

 

                              痴魔居士

                                                                           20236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