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武大郎其实不窝囊(不怂)

(2022-09-04 15:17:35)
分类: 影视书籍动漫赏析

读《水浒传》时,武松(武二)形象深入人心,打虎英雄,武艺高强,身材伟岸。而他的哥哥武大(郎)几乎是按照武松的相反形象塑造的,其他不说,那个外号是“三寸丁谷树皮”,极尽嘲讽之意。

所以我一直也认为武大郎就是为了衬托武松而被创造出来的边缘角色。然而随着阅历的增加,现在再读《水浒传》,不会只盯着几个主角,而是会更多地留意那些边缘角色的特性,结果发现,武大郎虽然外形矮小,面目丑陋,但他做人做事其实颇有章法,绝对不是读者刻板印象中的窝囊废和怂货。

《水浒传》中说,潘金莲本是大户人家的使女(丫鬟),大户要占她便宜,她只是不从,于是大户为了报复她,故意把她嫁给了武大。潘金莲貌美,武大人丑,但到嘴的肥肉武大也没推辞(潘金莲是使女,没有人身自由,武大却不是,起码可以不娶嘛),是个正常男人;

娶了潘金莲后,一些浮浪子弟天天到武大家门口起哄,说“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搞得武大在清河县住不下去,搬到了阳谷县(这才跟武松重逢)。一般人都是故土难离,武大见有人纠缠,惹不起,躲得起,搬到阳谷县去,确实清净了不少,是个能当机立断的人;

武大确实怕老婆,故而潘金莲勾搭武松不成后,冲武大撒气,让他赶走武松,挑拨兄弟之间的关系。但武大虽然不敢当面违逆潘金莲,却从头到底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兄弟,对于潘金莲说武松坏话,他只是不敢反驳,压根不信。后来武松要替阳谷县县令押送金银上东京,临行前特地关照武大,自己不在的时候,让他尽量少出门,少卖炊饼,不与人争斗:“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武大全部答应,而且照做不误。可见武大是个能明辨是非,分得清好坏的人,光凭这一点,就强过许多耳根子软的人;

武松走后,武大每日真的就只做一半炊饼去卖,惹得潘金莲骂了他三四天,大闹几场,骂武大“呸!浊物!你是个男子汉,自不做主,却听别人调遣”。武大却说:“由他(武松)。他说的话,是金子言语。”忍气吞声,却我行我素。最后反倒是潘金莲没了脾气,顺了武大的意思:“自此这妇人约莫到武大归时,先自去收了帘子,关上大门”。表面上是潘金莲凶蛮,实际却是武大的胜利,可见他自有主见而且能贯彻到底;

然后便是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成奸,瞒着武大。小厮郓哥告诉武大潘金莲有奸情时,武大马上说:“兄弟,我实不瞒你说:那婆娘每日去王婆家里做衣裳,归来时便脸红,我自也有些疑忌。……”马上就能联想到潘金莲的举止异常,实则不蠢!更为重要的是,知道奸夫是西门庆时,若武大真是个窝囊废(怂货),肯定是又惊又惧,不知如何是好,双方的实力和社会地位差距太大。换成别人,搞不好会装聋作哑,忍气吞声做王八了。而武大第一反应便是要去捉奸,毫不畏惧西门庆,与郓哥商量好计划,武大当天回家,在潘金莲面前不露半点声色:“当晚武大挑了担儿归家,也只和每日一般,并不说起”。可见有谋略,沉得住气;

捉奸当天,武大也是毫不犹豫,没有丝毫畏手畏脚,直接朝着王婆的茶坊冲去:“只见武大裸起衣裳,大踏步直抢入茶坊里来”,去掉“武大”二字,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形容武松的气势。武大堵在门外,一度吓得西门庆钻到床底下去了,武大好威风!只是没想到潘金莲撺掇西门庆硬闯,西门庆开门,“武大却待要揪他,被西门庆早飞起右脚……正踢中心窝”。这实在是因为碰到了穷凶极恶的西门庆,武大还是吃亏了。但捉奸一事,武大一点都没怂,最后也逼走了西门庆;

武大被西门庆踢伤后,潘金莲不仅不照顾他,反而继续与西门庆厮混。武大真不亏是武松的哥哥,且看他是如何跟潘金莲摊牌的:“你做的勾当,我亲手来捉你奸,你倒挑拨奸夫,踢了我心……我的兄弟武二,你须得知他性格……你若肯可怜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归来时,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觑我时,待他归来,却和你们说话!”这话里有软有硬,既痛骂了潘金莲,又给她留了活路,实在是有阅历,通人情世故的人才讲得出来,我不信旁人能比武大处理得好。

武大只是算错了一点,没想到潘金莲他们会起杀心。这也是因为武大本性善良(如果他不善良,武松又怎会如此敬爱一个“窝囊废”大哥?),不知道人心会恶毒到如此地步。本来只是通奸而已,武大其实给潘金莲指了条明路,就是跟西门庆一刀两断,他则既往不咎。结果潘金莲他们偏偏选了条死路。哪怕他们留下武大一条性命,武松顶多打他们一顿,断不会取他们性命啊。

武大其实是个头脑聪慧,有主见,沉得住气的人。但老天爷太不公平,给他生得面目丑陋又身材矮小,又是穷人,他为了自保,只能示弱,不与人争斗,显得懦弱无能,这其实是他的自保之术。如果他真的愚钝蠢笨,反倒不会有杀身之祸,由着潘金莲瞎搞便是了。武大还是没能装一辈子的“窝囊(怂)”,关键时候,血性压不住了。写到这里,不由觉得,对于所谓的“懦弱、窝囊、胆小……”这些品质,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和定义一下。这些形容词的背后,其实显示的是一个人的出身条件和后天环境对他/她的影响。这些词其实不应该包含贬义,有的只是一个人最终选择(或被迫选择)的生存之道。 

                痴魔居士

               20229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