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考在7月
(2022-06-22 23:16:11)分类: 痴人痴语 |
今天气温一下子升到了36度,火辣辣的热,让我想起了高考。
记得很清楚,2003年高考改革,首次改到6月,当时的理由就是7月份实在太热了。那时的空调可是奢侈品,反正我家是没有的,我同学家也几乎都没有。公交车还分成5角的普通车和2元的空调车——花2元钱坐空调车可是会被家里人骂浪费的。
而我就是在这年参加的高考,考场的教室里绝对没有空调。座位如果能在电风扇下边,就谢天谢地了。
时隔19年,上海的高考被延期到了7月。官员们信誓旦旦地说,考场里都有空调,不会影响考生发挥。
但考生一次只在考场里坐3个小时,其他时间他们都不在考场。他们在考场外要花掉更多的时间复习备考。而炎热的夏天早在6月中下旬就如猛虎一般扑过来了。
可能每个考场里都有空调,但并不是每一个考生家里都有空调的。有空调的考生也未必舍得开一整天。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缩小先天的不平等(家庭出身、财富、智力),努力让每个学生尽可能平等地参加高考,是公平的起点。
然后,6月之前,上海的高三学生无法去学校,只能在家复习备考。然后便是考试时间推迟到了7月。上海的酷热是非洲人也难以忍受的——非洲小伙说“上海太热了,我要回肯尼亚去避暑”是有名的段子。
经济条件好的考生可以天天在家孵空调复习,而家境一般的考生,特别是懂事的孩子,就不舍得增加家庭的负担,肯定不会一直开空调。甚至,有的家庭,真的没有空调。学习环境已经拉开了距离。
更过分的是,以前还可以到图书馆、肯德基、麦当劳(奢侈点去星巴克)去蹭空调。平时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结伴到这些地方学习。但现在的上海,禁止堂食,图书馆压根不开门,没有公共空间供学生避暑和学习。如果家里比较逼仄的,环境比较差的,学生也只能忍着。
本来,如果关系好,家里条件差的同学也可以到条件好的同学家去复习(从效率角度,我个人认为学习还是独处比较好……),现在去别人家里成了一件不礼貌的事。考生失去了选择的余地。
2003年时,没有空调,没有星巴克(有肯德基!有图书馆!有学校!),高考也这样过来了。但是既然现在有条件可以提供给学生(考生)更好的环境,又为什么要给考生制造困难,制造痛苦呢?
想着想着,有点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