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的韧性(妥协性?灵活性?)

(2022-04-24 21:23:43)
分类: 谈情说理

一直听说熊猫只吃竹子,如果没有竹子,宁肯饿死。记得小时候(20世纪90年代),有一年四川那边说是竹子都开花了,熊猫没有竹子吃,要饿死了。于是国家号召人民捐款,(从国外?)买竹子给熊猫吃(记得造南浦大桥时,也号召上海人民捐款,那时国家真的是穷)。如此看来,熊猫只吃竹子的事,应该是真的。

这样想来熊猫还真的是死脑筋。若是一个人,那得有多大的毅力才能绝食,把自己饿死啊。而熊猫则是整个族群都这样,竟然没有灭绝!

还是小时候的事(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次在马路上看到有卖麻雀的。就是一只只麻雀,爪子上绑了细线,卖给小孩玩。卖的人说了,这麻雀买回去,只能活两三天。因为被人抓住的麻雀不肯吃也不肯喝,就这样把自己饿死。

不信邪的我还是买了一只,把线攥在手里,看麻雀扑腾扑腾想飞,却又飞不远的样子,好玩(小孩子其实挺残忍的)。结果这只麻雀真的就不吃不喝,一开始还几次试图逃跑,后来就渐渐没了力气。我拿了水和米粒想喂它,就是不张嘴。我那时还混沌无知,没有什么同情心,只是着急若是死了,便失去了一个“玩具”。尝试用手去喂它,却被啄了回来。

渐渐地,逐渐失去生命力的麻雀让我没了兴趣,我便把线绕在凳子上,自己一个人去玩了。过了好久,我回来后,要搬凳子,便随手松开了细线,一刹那,本来半死不活的麻雀突然蹿到空中,带着脚上的线就飞没了影。善哉善哉,总算没有让我造孽。如果再晚个一天,估计麻雀连逃跑的力气都没了。

麻雀应该可以算是“不自由毋宁死” 的典型了吧。相形之下,人类可就“灵活”多了。无论平日多么养尊处优的人,为了活下去,不要说失去自由,就是被凌辱,被折磨,也会咬着牙忍下去。(自杀的人不是没有,但只占人类总数的极小部分。而且绝食自杀的,微乎其微。)似乎动物并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认死理,只要某个条件不被满足,就宁死不屈,这是被刻在基因里的本能。且动物们的脑子也不好,没法做它们的思想工作。

而在人类社会,说一个人“认死理”,肯定是贬义的。那种认准一个道理,死活不变通的人,是会被周围的人排斥的。绝大部分人类极具韧性(妥协性?灵活性?),当受到威胁时,一个人往往会逐渐让步,直到放弃自己的所有底线和原则,只求活命。更进一步,放弃底线与原则的人还会掉转头来劝说仍在坚持的人,“不要太死板了,放弃吧。成熟一点”。我明白,在绝对暴力面前,人只能忍受,无法反抗,不然就是死亡。但是,麻雀仅仅只是失去了自由,就不想活了——对于生命的执着与对死亡的恐惧,似乎只存在于高智动物的人类身上。低智动物,则轻易地就会抛弃自己的生命。

我觉得,“士可杀,不可辱”用在麻雀身上倒是合适的。人嘛,其实是“士可杀,也可辱”。然而,我真的搞不清,人类的这种“求生欲”到底是促进了人类的繁衍,属于进化的表现?还是导致了人类社会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属于退化的表现呢?

如今的我,在生活中碰到那种死脑筋,认死理的人,会肃然起敬。因为他既有人类的智力,又有麻雀的气节,是令人放心的伙伴。不得不声明一下,死脑筋是指自己心中有个道理,为了坚守这个道理,可以与一切为敌;而只是服从命令,命令改了,自己也就改了的,不是死脑筋,而是没脑筋,即没有自己的道理。这期间的微妙区别,只有靠自己去领悟了。

                                     痴魔居士

                                    20224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