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话”
(2022-02-20 22:25:42)分类: 谈情说理 |
一般跟不熟悉的人聊天,说到我是日语专业毕业的,十有八九都会说一句很傻的话(有的是真傻,有的是找话题)“感觉日语比英语难学啊!”。我的回答是:“如果把学校的外语课从英语改成日语,估计就会觉得日语容易,英语难学了吧?熟悉的觉得容易,陌生的觉得难,仅此而已。”何况,外语都是难学的——更确切地说,语言都是难学的。只不过母语自幼习得,不以为苦罢了。
不以为苦,也可能是不记得自己苦过了。人从出生时只会哇哇哭,到说出“爸爸、妈妈”的简单词语,需2、3年时光。再从只会说单词,到能说句子,能表达想法,大概要5岁以后了。这样算一下,学习母语一点也不简单啊。
而人只有从能说话开始,才摆脱了“动物”的蒙昧状态。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不觉为奇,但仔细想想,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只有人能够用口腔器官说出各种复杂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近似于奇迹。
而人其实是很喜欢说话的。除了食色,说话也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享受。
能够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者吵架时压倒对方,都会有极大的快感(反之,听别人滔滔不绝,自己插不上嘴;或者吵架吵不过别人,精神上都会很痛苦)。比如家长“教育”孩子,最大的乐趣便是不管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只能听着。等到哪一天孩子突然长大了,反驳父母了,父母便觉得索然无味,懒得再与孩子争执了。可见“教育”是假,说话图个爽快而已。领导开会,就是想搞一言堂,说个爽,下属真要是提意见,就是让领导不爽。如果对方能完全附和自己,好不反驳,那真是幸福到家了。
所谓朋友、恋人和家人,便是个“能听自己说话,甚至说废话的”人。无论自己说什么鸡毛蒜皮或奇谈怪论,能认真倾听,不嫌弃自己烦,不嘲笑自己的,便是好朋友,好恋人、好家人。
神奇的是,说话的快感其实与内容无关,说话这个行为本身,就能带来愉悦,而且越是“道德不正确”越是快乐。只有教别人不要说脏话,不要说人坏话,不要说下流话的,几时见过说脏话,说坏话,说下流话要教的?因为不用教,自学成才。由此可见,说话是人的本能,近似吃喝拉撒睡。不需要理由,说就行。
因为是本能,如果不让人说话,或者逼人说假话,虽然不会真的把人憋死,但确实有憋疯的可能。无论是谁,如果限制你说话的自由,不让你说想说的话,还是早点拜拜的好。
自然,既然是本能,就需要节制。与暴饮暴食纵欲伤害自己不同,说话不节制者,伤害的往往是身边的人。尤其是那种因为利用上下级关系,单方面说个不停的上司,实在是下属痛苦的源泉(还有父母对子女说教,以及利用任何关系,单方面说教的)。我曾经碰到过一个日本人上司,每次跟他出差坐高铁,他都可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不停地说下去。并且都是重复的内容,听过很多遍,没有新意。几乎成了一种精神上的折磨。但上司却精神奕奕,越说越兴奋——据说日本陪酒女郎的主要工作,就是听男人们说话,只能附和,不能反驳。由此可见,听人说话,可以作为谋生的职业。
另外,有经验的人,可以听出对方说话是善意还是恶意;是真的在替自己着想,还是对方只是为了说而说(图个爽);能够听出对方是不是相信自己说的话,还是在说假大空的大道理;甚至还能分辨出对方说的内容到底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是转述别人的……
其实,语言,也就是说话,是一件应该敬畏的事。当我们开口时,不仅仅是在说一个个词语,也是在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想法。而说出去的每一个字,往往会不知不觉得影响到对方。也许对方不相信你说的话,也许对方只是漫不经心地听你说话,但只要你说的话让对方听到了,就必然会在对方的心里留下一点点痕迹。雪地留痕,无论深浅,总是落了印迹。可能让对方心头一热,也可能让对方味同嚼蜡;或许让对方心生疑虑,又或许让对方怒从心起……
上古之人,相信语言中,宿有神灵。认为人口吐之言,会影响世界,不可轻易开口,更不能信口开河。日语中有“言灵”一词。我辈则该谨记,一词一句,可影响他人心境,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