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影《虎!虎!虎!》
(2022-02-06 13:07:09)分类: 影视书籍动漫赏析 |
今年是虎年,新年贺词里少不了有“虎”字(有时候想想,真的觉得很无聊,十二生肖轮一回,不要每年都搞动物了)。有的人,实在想不出什么贺词,会写出“祝您虎年虎虎虎”的字样,按照这个句式,马上联想到“狗狗狗、猪猪猪、羊羊羊”,实在倒胃口。
不过,看到“虎虎虎”,倒是让我想起一部老电影,1970年日美合拍(日本松竹映画和美国福克斯)的《虎!虎!虎!》。还有另一个译名《偷袭珍珠港》。后一个译名太过直白,缺了内涵。而“虎虎虎”则是日本联合舰队袭击珍珠港成功后,发出的暗语,意指偷袭成功。用来做电影名称,实在是绝妙无比,也显示出导演深厚的历史素养。
这部50多年前的历史电影,在拍摄技术上肯定落后于现在。比如片中飞行员在飞机里的镜头,一看就是知道是抠镜头拍的,并非实拍。但除去这一点外,整部影片几乎毫无缺点,场面恢弘,高度还原历史,尤其难得的是,完美得营造出了当时的气氛。
时至今日,还有人惦记着阴谋论,说罗斯福事先知道日本会偷袭珍珠港,故意纵容,以便得到借口对日宣战云云。
而50年前的这部电影,就已经做出了最接近真相的解释:美国也知道日本会进攻,但是进攻哪里?什么时候进攻?东南西北,年月日,情报满天飞。珍珠港里,日本侨民几万,日美混居,种族关系其实不错,美国人下不了狠心。即便有时候发出了戒严通知(空袭前一周),日本人却没有来。甚至破解了日本驻美国大使馆的电报,已经知道日本要断交了,马歇尔的警告却被耽搁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现场。而不是已经知道结果的后来者,指指点点,该如何如何。考试结束,已经知道了题目和答案后,去指责别人为什么事先猜不到题目,有道理吗?
事实上,偷袭往往都是成功的。二战时,德国偷袭苏联就不说了,因为苏联体制比较特殊。就说波兰难道事先不知道德国会打过来吗?英法真的以为德国占领波兰后不会继续进攻,比如绕道比利时吗?拜托,一战时德国已经干过一次,法国人没那么笨吧!中国战场1944年,日本要发动“一号作战”,这都打了7年了,国军愣是毫无准备,被打得溃不成军;南北韩互相敌视,南韩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说,偷袭几乎是无法预防的。敌人要攻你一点,你却要防御全部。加上人的惰性与侥幸心理,注定无法实现预测。
关键在于,偷袭之后,该怎么办?对偷袭方而言,偷袭成功后,能否一举彻底消灭敌人,灭其国呢?很难,因为现代国家基本都幅员辽阔,有纵深和预备队,不太可能一击毙命(如果不是苏联与德国两面夹击,波兰亡国与否,尚未可知)。时间拖得一久,不仅面临被偷袭方的反扑,还会遇到各种变数(国际干预)等。
总之,珍珠港偷袭其实是难以事先预防的。美国方面固然懈怠,而日本方面也有疏忽。行动总指挥南云忠一过于谨慎,没有发动第二波空袭,未能给珍珠港以毁灭性打击(山本五十六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偷袭珍珠港的计划由他拍板,决定实施。但实际行动时,执行部队的负责人是南云忠一)。可见,偷袭方也有失算。
《虎!虎!虎!》里,日语和英语的对白各一半,甚至感觉日语还多一点。有趣的是,如果是一个对二战背景完全不了解的人来看这部电影,应该是看不出哪方是正义,哪方是不义的吧。又或者说,导演刻意去除了价值判断,只是真实还原历史,不涉及对与错。这才是好的历史电影。于是,片子中的美军和美国政府显得糊里糊涂和官僚,而日本方面却锐意进取,上下一心。尤其还强调了山本五十六不愿意与美国开战,却不得不服从命令的无奈。片中,一架飞机被击中后,日军飞行员第一反应是寻找合适的地面目标,直接撞了过去,以身许国。美国佬实在是太喜欢赞美敌人了。
《虎!虎!虎!》在中国也引进,播出过。但按照现在的审核标准,这种电影是绝对不可能被引进了吧。今年壬寅年的春节,央视电影频道,不停地播放主旋律影片。往年春节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是必不可少的,图个喜庆。今年却再也看不到了,都是国产片或合拍片。
看来,国产电影也要走国产动画片的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