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骨子里的那点东西
(2021-10-03 22:05:24)分类: 痴人痴语 |
有人说:黄金其实就是金属,跟铜铁锡没什么区别。只是因为人类刻意鼓吹它们的价值,人们接受了这种洗脑,才会以黄金为贵。脱离了人类社会,黄金跟石头没什么区别——我觉得有道理;
有人说:很多文人骚货喜欢写诗歌赞美景色,什么“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鹭齐飞”,还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巴拉巴拉的,都是人类的意淫。山川河流太阳就长那样了,地壳运动形成的,它们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美丑。还有什么天险,那是人类眼中的定义,天险自己不觉得自己很特殊。还有美丑,是人类强加给自然景观的,说这个景色秀美,那个山川壮丽,给所有景色分了三六九等。黄河肯定不会觉得自己比黄浦江壮阔,它没这个概念。而很多人也是受了影响,跟着瞎起哄。难道每个人都会觉得夕阳很美吗?扯淡,纯粹是受环境影响——我也觉得有道理;
有人说:所谓价值观,是教育加社会环境灌输形成的。有的社会提倡自由,有的社会提倡有钱,有的社会提倡有权,有的社会提倡狼性。看起来差别很大,如果考虑到还有食人部落提倡吃人,其实也就可以理解了,都是一种价值观,根本没有对错。你看,都21世纪了,不是还有阿富汗塔利班这种,不允许女性接受教育的价值观吗?而且还受到了很多人支持。所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就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我依然觉得有道理;
有人说:什么美女,也都是一种人造的概念。中国以前男人喜欢三寸金莲,再往前推,喜欢胖子。欧洲古代喜欢细腰,所以女人都束腰。现代才开始兴起对女性丰满的吹捧,以及对苗条身材的宠爱。另外还有对双眼皮和单眼皮的区分等等……由此可见,对女性(异性)的审美观是不断变化的,并不存在绝对的标准。今天的丑女,未来可能就是美女了——
这话,我觉得有问题。
自幼年懵懂,开始上幼儿园时,我就会觉得有些小朋友很讨人喜欢,有的女生特别想跟她说话。这种意识一直到成年后,才终于明白,感觉与众不同,特别想亲近的女生,就是所谓“漂亮”的人。那种吸引你的感觉,是不需要别人教的,也没有受到任何外界的影响(幼年时,家中只有黑白电视机),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这种感觉源自何方,就是自然而然地想去找那些“漂亮”的小朋友玩。那可是幼儿园。
每个人的取向,兴奋点固然不同,但比起三寸金莲,应该还是女性的胸部更让男性为之着迷吧?虽然对尺寸的要求可能因人而异。总之,男性的骨子里(基因里),对女性的痴迷,还是有一些不受环境影响的东西存在的吧。
如果生理上的需求是这样的,那么,在思想上,我们每个人是否也有那么一点骨子里的东西呢?或许正是这一点点完全不受环境影响,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改变,顽固地存在于我们骨子里的东西,把我们跟其他人区别开来呢?
“我”之所以为我,而不是“你”,也不是“他”,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若是真的存在,我们是不是应该努力搞清楚,自己骨子里的那点东西,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