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最先开始出现短路现象,是由于上司的一个提问。那天日本胖子问我:“李困,便宜的马杀鸡的地方你的知道?小姐便宜的好!因为要招待客户,这个是日本的文化!”日本胖子早就结婚了,有四个孩子,但每次他到中国来都要为中国的服务性行业做贡献,原因只是因为比日本的便宜。
可我没想到他居然把这种做得说不得的事情上升到了文化层面。那时,我的脑子便开始短路了。当然,日本胖子并不代表所有日本人,我只是循着他的说法,触动了自己思想中的一个火花。
我一直认为对伴侣保持忠诚(身体与思想)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而且深信一旦发现自己的伴侣对自己有了背叛,定然会引起一方的愤怒。这种道德观念一直长久地支配着我的头脑,以至于我没有想到另一种可能——如果有一天,伴侣之间不再将忠诚当做一种美德,对于身心的出轨都可以淡然一笑,那么自己的这种思想是否显得迂腐可笑呢?
不要觉得不可能。观念的变化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甚至不等我们意识到就已经发生了变化。一百多年前,清朝官员参加欧洲人的舞会,看见男女互相搂抱,如同见了鬼怪一般;三四十年前,穿喇叭裤的人会被看做流氓阿飞;便在二十年前,男人偷看女厕所居然会按流氓罪被枪毙……那是过去的事情,但是我们又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道德不会成为后来人的笑柄呢?
令我困惑的根源在于,我不知道自己内心信仰的东西究竟是否真有意义?如果过了不久,这些信仰将成为垃圾,为什么我要去坚守?而且,我怎么知道我脑中的思想究竟是真实的我,还是被社会教育灌输出来的产品?
如果今天我们跑到一个国家,发现这个国家的人民与官员之间关系不平等,老百姓看见官吏要下跪。而且还有砍头,凌迟这样的酷刑,我们会觉得这是一个文明国家吗?那么为什么一百七十年前英国与清朝的战争,我们要说成是侵略战争?而不是一个文明国家对野蛮国家的战争呢?但如果这样解读,那些在战争中死亡的清朝官员,不是成了愚忠的笨蛋吗?
还是回到男女关系上吧。爱人之间应该互相忠诚,这种思想难道不是被宣传出来的吗?人们心中真实的想法未必如此,只不过在中国大地非主流思想没有发表的场所。在中国处女情结严重,可是看看日本、欧美国家,没有性经验绝对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既然在一个时代,不同地方,可以有截然不同的挂念,我更加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危机。金庸小说写得古色古香,但一眼就知道是现代人的思想。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除了韦小宝,都是一夫一妻,或许是金庸自己觉得牛皮吹大了,所以才弄了个韦小宝出来吧。
女性们以为小龙女与杨过的爱情是完美的,可她们是否发觉,其实这种想法又何尝不是被灌输的?中国传统的结局,是《儿女英雄传》那般,一男配二女,甚至一男配多女。而且那时的女人们不会觉得生气,反而觉得是天经地义。就是放在今天,摩门教的一个分支,一样宣传一夫多妻并且实行,许多女人一样心甘情愿。同样是面对爱人出轨,中国女人、美国女人、日本女人的整体心态,也会有所不同。于是,我不知道自己的脑子里有哪些是值得相信的。
大脑从短路上升到断路,是看了几篇文章。一篇说岳飞与文天祥是阻碍民族融合的顽固民族主义分子;另一篇说史可法忠义,带来了扬州十日,钱谦益软骨头,救下了南京全城百姓的性命。更有一篇提到,汪精卫投降也是为了牺牲个人名节,保全国人性命……写的都有理有据,十分扎实。我无从辩驳,因为时间是残酷的,它会让一些是非变得模糊,因为随着时代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不同。即使现在,我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常常把南京大屠杀挂在口中,而不追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太平天国的屠杀、元朝蒙古军队的屠城?仅仅因为时间原因?
这种混乱暂时找不到出路,但是如果彻底放弃自己所信仰的东西,人们只怕立时便会陷入崩溃。于是稍稍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想了几条:
不要对信仰狂热,因为我们不知道现在的信仰是否真的正确,也许从来就没有百分之百的正确,我们的信仰可能带给别人灾难;
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个人的思想与观念无论如何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不要排斥,不要陷入虚无,被人灌输的思想中,必然也有你自己认为合理的,所以被保留下来;完全没有信仰的人意味着没有禁忌,他可能是天使,也可能是魔鬼;
虽然不必狂热,也不用去迁就别人的态度,因为信仰是值得为之付出与牺牲的;
对历史的研究,绝对不能站在今人的立场并且用现在的价值观,而必须尽量还原历史的背景,尽可能的以客观公正的标准去分析并判断;
跟你的伴侣好好谈谈,了解一下他(她)对忠诚的理解以及底线,看看你们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
确定你坚守信仰是因为你真的想这样,而不是因为受环境影响,为了贬低别人或者抬高自己,故意伪装——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行为与内心的真实想法截然不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