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趣闻杂文轶事 |
平时不太关心时政或者政治新闻的人,可能会觉得这篇文章有些枯燥,请忍耐一下。
现在,媒体在报道时,开始喜欢做民意调查。说什么反对的人有多少,支持的人有多少。这本来是件好事,但这些媒体实施的所谓民意调查的可信性实在是令人怀疑。耳边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新浪网上的网民投票”和“市民信箱投票”。换言之,所有民意调查的数据全部来自网上。毫无疑问,网络调查是民意调查的方法之一,可是……
民意调查最重要的是真实,否则就是歪曲民意。而保障真实的基础是调查群体的覆盖范围尽可能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种族等等。而网络调查首先就排除了那些不会上网者的发言权。同时,上网群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会去参加这种调查,所以网络调查的覆盖面是非常狭窄的。
正确的民意调查应该怎么做呢?有的机构会在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城市就某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这是最具可信性的调查方法,不过暂时咱们还用不到。
以日本网络新闻(JNN)关于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支持率做的民意调查为例吧。需要公布一共发放了多少问卷;问卷在日本的哪几个城市的街头散发;回收率是多少;有效问卷数量;回答者的年龄范围;然后再制作成图表发布。
这种街头问卷调查可信度较高,成本也比较高。
也有便宜的,台湾地区在进行民意调查时比较多的采用电话随机调查的方法。
例如调查政党支持率时,一共拨打了3000个电话,其中蓝营支持者有多少,绿营支持者有多少,个人的收入是多少,拒绝回答的人是多少等等。既便如此,如果各个机构得出的数据相差超过一定百分点,调查的正确性也会遭到质疑。
补充一点,包括民意调查在内的任何抽样调查,都必须达到一定数量才行。一般而言3000人是底线。有时看到我们电视台上的听众电话支持率,一共就一百多个人,竟然就敢拿着鸡毛当令箭。
我们公司的总经理特别喜欢开职工大会。明明公司里只有6个人,他老是要开会表决制度,也不想想如果出现了3:3该怎么办呢?后来问他,他说只有事先把表面文章做好了,以后发生矛盾时公司才能占据上风。换言之,为了将来推卸责任,尽可能地利用职工表决。
当时我马上联想到了西方对律师的称呼“戴着领带的流氓”,这个词语形容律师不想着遵守法律而总是钻法律的空子。然而钻法律空子总比不遵守法律要好吧?至少他是在法律的框架里面进行,法律有漏洞可以补救,并不算是太严重的事。
同样,虽然总经理老想着不让将来员工占便宜,所以接连出台了“福利制度”、“培训制度”、“假期制度”、“考勤制度”、“薪酬制度”……但是总算也是在法律条款内做道场。比起那些无视法律的总要可爱一些吧?
然而,总也有走样的时候。比如这民意调查,看起来聊胜于无,其实是废纸一张,有不如无。否则还容易误导人民,以为大部分人的意见果然如此,这才是最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