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失业在家的人,看到报纸上与求职就业的信息与文章总是本能地瞪大眼睛,死盯着不放。那天拿起手头的报纸,看见一名公司职员被问道自己进入公司的过程时,一本正经地说:“刚刚毕业时,考虑到就业市场的严峻,我没有盲目地投入到求职活动,而是通过自己掌握的人脉资源,加盟了现在的公司,跨出了人生第一步。”
读了这句话自己先是楞了一下,感觉怪怪的,仔细一想,这句话翻译成通俗版不就是“老子毕业时不高兴到处去找工作,托关系混进了现在的公司。”倒也不是对利用关系有啥意见,只是被他这么一包装,有点化腐朽为神奇的关系。
仔细想想,语言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觑。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也不反对语言更加进化,文明。之所以要包装,就是因为原来的词汇过于粗俗与直白,无法满足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心愿。比如把“秘书”改成“行政助理”,把“业务员”变成“销售主管”,或者把“瞎子”叫做“盲人”,“聋子”叫做“听力障碍”,不仅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有弊就有利,有时刻意通过语言美化丑恶的行为,使其正当化,这时人们就要警惕,学会还原语言的本来面目。比如“企业破产”叫“资产重组”、“职工下岗”叫“分流”、老百姓集体抗争叫做“群体事件”、最绝的是把“独裁”称为“民主集中制”,多有特色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