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主任工作日志之真正的快乐

(2021-05-07 22:44:08)

5月7日,第495天

考倒计时已经不足50天,让人欣慰的是目标明确的娃娃们战力十足,但毕竟是少数。透过五一假期的作业不难发现,作业打折,糊弄者不在少数。特别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家长,还在和娃娃们一起“骗”老师,实在难以想象中考的那张试卷上会有多少“送分题”。而一些娃娃眼看自己普高无望,自暴自弃的行为更是让老师们痛心疾首。

首先五一英语单词小测共三张16开单面,是七年级下的一个单元的单词。要求是家长监督孩子闭卷填写,然后自行批改。改错没有遍数要求只要背写来就好,家长签字。再在我们收到的全部小测篇里,只有三位同学家长未签字,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是家长太忙或家长放弃孩子学习,至少是诚实的。而其余的都有家长签字,显然是家长监督和督促了学生背记。但当我把娃娃们错误率高的20个词汇重新听写时,竟然出现了最多错12个的情况,大多错7-8个,满分的只有4人。我就不理解了,家长签字的时候就只是签了字吗?

如果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如果你是一位放弃孩子学习的家长,如果……我可以理解。可你们是一个马上面临人生重要分岔口的家长,是一个看似对孩子学习认真负责的家长,是一个貌似积极配合老师工作的家长,为何会出现这种,写了等于没写,背了等于没背的情况?这不是联合孩子“哄骗”老师的行为吗?这样做的后果,如果不是我不放心的再次检测,我还被你们编织的“家校合作”欺骗。

化学作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上课时间有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能压制学优生等着学困生学会了,再复习吧?那么把一些简单的习题,用自己核对答案的方式,查缺补漏,这不对吗?别拿社会上的那些给家长增加负担的言论来评价我们的老师。谁要是放弃孩子学习,只需要孩子快乐成长,你就别摆出一副特别在意孩子成绩,特别重视班级集体荣誉的架势,让老师误会你知道努力学习对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其实,你还不如我的娃娃们懂事。至少,在批评他们时,他们知道是他们做错了。而你们呢?还在跟着一些莫名其妙的社会人,吐槽着你们根本不懂的领域。

今天我们的英语阅读题,有一道完形填空,我讲着都觉得恶心,看着里面作者表达的意思,都觉得是扯淡,纵使它的考点再多,考得再符合中考题型,我也没有兴致去讲。娃娃们心领神会,也没像讨论其它题一样,去讨论他,寥寥数语,也都是嘲笑文章的错误观点。但我知道这篇文章里的观点就是现在社会的舆论导向,也是“替家长发声”。大概内容是作者作为一个母亲,不能接受老师让学生把大量的作业带回家里,应该在学校就完成了。因为她给学校支付了费用(西方的文章,而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初中为义务教育阶段)。她是体育的爱好者,宣扬体育活动才应该是重点。即使她的孩子不能如她所愿喜欢体育,她也会让孩子学习画画,跳舞,艺术之类。因为她觉得孩子的快乐最重要……因为要解释题,不得不翻译出几个这种歪理邪说的句子。娃娃们不屑的表情,表明了,他们知道什么才是他们真正的快乐。 要让孩子们快乐,大多数孩子会选择,上手机课,上游戏课,上追剧课……到那时安排一节体育课,他们都会不快乐的。那结果呢?二十岁时呢?三十岁时呢?谁能给他们安排什么课?

关于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悟。那一个初中生,十几岁的孩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如果让付同学不学习,去学习唱歌;让默哥不学习,去学艺术;让西子不学习,去学长跑……她们会快乐吗?他们会星光无限,充满自信吗? 因材施教本意是让天生我材必有用。重点是“有用”。孩子的快乐是玩,没几个孩子能把自己的爱好玩成事业,玩成能养活自己的手艺。如果你让他刻苦练习任何一样技能,包括打游戏,你觉得他还会快乐吗?

你怎么就知道那些通过自己刻苦努力练得一技之长的人,那些通过拼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的人,那些始终不停折腾自己无限提升的人,就不快乐?他们收入可观,他们不怕吃苦,他们积极乐观,难道他们只是比你优秀,只是比你努力,就不快乐了吗?

所以我认为孩子们的快乐是来自家人的认可,外人的夸赞,有所收获的喜悦……别让你自己太“快乐”,就像之前讲过的“舒适区”一样,你一直让自己快乐,一直在舒适区里自满,你必将无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自然也没有本事去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生活。

不要小瞧中考这个分岔口,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用不了十年就能决定你们家的生活水平。而这一波分岔口,在十几年后,注定让一些家庭不及一些家庭了。而不只是两个孩子直接的差距。

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快乐,而不是一时的潇洒和不知所以的傻笑!

班主任工作日志之真正的快乐

我们的快乐!没有黑板和粉笔,我们照样能讲课!体育老师是贵人不顶重发,不是他岁数太大!哈哈哈哈哈哈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