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想飞的语
想飞的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031
  • 关注人气:1,6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需要减掉多少脂肪

(2008-06-02 12:11:12)
标签:

脂肪

减肥

健康

分类: 生活休闲百科

    一个人的身体是由脂肪、肌肉、内脏、骨骼、水等成分构成的,现代人肥胖主要是因为身体含有过多的脂肪。但是究竟过多了多少脂肪?那些地方的脂肪堆积过多以及减肥到什么程度才算健康?为此秀体瘦身体重管理顾问金山建议大家采用以下四种脂肪含量的测试办法,以便大家科学瘦身。

    1、身高体重指数

  身高体重指数(又称身体质量指数,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一个计算值,主要用於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2、皮褶测量

  身体多余的脂肪一般都储存在皮下,通过测量皮褶的厚度,可以估算身体里脂肪的比例。这种办法简单易行,只需稍加学习就可以应用,而且准确性较高。很多健身俱乐部都可以免费提供这项服务。

  3、生物电阻测量

  脂肪的导电性很差,而体内其他成分的导电性较好。生物电阻测量就是利用这种原理,用微小电流通过身体来计算电阻。多数的体脂测量仪器都是采用生物电阻。但这种办法受人的身体状态、脱水程度因素影响较大。要比较测量结果时最好用同一时间、身体水分充足时的结果。

  4、身体围度

  胸围、腰围、胳膊和大腿的围度也可以作为你的参考。

  5、水下称重

  就像曹冲称象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水的浮力,测试身体里脂肪的比例,因为脂肪的比重和其他的身体成分不一样。这种办法是最准确的,但是因为设备复杂,很少应用。

 

 

有助减肥的五大生活习惯

   肥胖就像顽疾,要防止一肥便不可收拾的局面,还得多多预防。可惜对付肥胖不像打预防针那样简单,所以还得从长计议,发掘日常习惯的新功能,成为最懒却最有效的减肥法。

  日常习惯1:先汤后饭

  新功能:最后吃主食可减肥

  减肥原理:进食顺序先吃汤菜再吃饭肉比较符合健康理念,而且可以减肥,这是非常流行的令摄取热量下降的减肥瘦身技巧。按照健康的进食顺序,会不容易感到饿,并减少吃零食的欲望。

  实施步骤:先喝水分多、热量较低的汤,这些汤能很快产生饱腹感;接着吃蔬菜类,相比拌了沙拉酱的蔬菜,更应先摄取煮菜或炒菜;然后是主食,面包、米饭排第三位吃,肉、鱼等蛋白质和脂肪食物这时才一起吃。

  日常习惯2:一日三餐

  新功能:保持一日三餐有利减肥

  减肥原理:有的人认为,省去一餐饭就能减少热量的摄入,这个观点被营养学家认为是错误的。用餐时间间隔过长的话大脑会积蓄能量直至下一餐。也就是说,这顿饭不吃,下顿饭你会吃得比正常进食量多,而且脂肪也会因此大量累积。原来少一餐饭并不意味着少了一顿饭的热量。

  实施步骤:坚持一日三餐,只是调整进食习惯。

  日常习惯3:吃饭“磨蹭”

  新功能:减速“食用”可减肥

  减肥原理:把吃饭时间延长到20分钟一顿。大脑往往需要20分钟的时间才能告诉自己“我饱了”。于是专家建议,用餐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上,要慢慢进食,这才能“边吃边瘦”。而且医学专家也认为,餐餐吃快餐,习惯连在家吃饭也像赛跑似的,这并非是胃口好的表现。吃饭吃得过快的人,往往胃肠并不好,还会容易因一下吃太多而造成肥胖。

  实施步骤:换手使筷子。用不常使用的那只手来握筷子进食,使你不会一下子夹太多菜,因此每口的分量自然有所减少。或者每夹一口菜后就放下筷子,以便养成充分咀嚼食物的习惯。

  日常习惯4:缓慢下咽

  新功能:加长咀嚼时间可减肥

  减肥原理:通过少量的进食产生饱腹感,并且注意细细咀嚼。多咀嚼的优点在于即使是少量进食仍能向大脑传达饱腹的信号。常常因为工作原因而狼吞虎咽,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虽然担心自己的肚子是不是还保持原来形状,一拿起筷子却还是囫囵吞枣、风卷残云。一不小心就吃得过快且过多,营养过剩。

  实施步骤:每口食物至少咀嚼30次是关键。即使一口吃得不多,但只要细嚼慢咽,让食物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越能得到饱胀感。

  日常习惯5:饭后刷牙

  新功能:防吃零食,帮助减肥

  减肥原理:为了消除馋嘴的不良习惯,正餐后马上刷牙是不错的方法,或者在意识到自己吃多了时赶紧刷牙,口中清爽的感觉会让人的心情也随之一振,还容易有“才刷了牙,不想因为吃零食而破坏它”的想法。

  实施步骤:用自己喜欢的刷牙工具和牙膏,即使价格贵一点只要能帮助你防止肥胖,也是值得的。平时爱吃甜食的人,不妨选择水果口味的牙膏,让口中满溢的甜味向大脑传达饱腹的信息,据说这也被证明有抑制食欲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