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催生“无线消费”浪潮
(2010-05-28 13:51:57)
标签:
电信世博日常消费生活消费移动电子商务上海杂谈 |
分类: 学习转载 |
目前,世博园已经迎来超过了500万的参观者。据口碑网数据显示,世博开幕以来,访问口碑上海站的非上海本地用户每天就有近100万,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所浏览的信息绝大多数集中在世博园周边以及沪上一些知名消费场所,如徐家汇、新天地、外滩等地。
“前期更多外地用户是在家里储备上海的消费信息,而随着世博开园大量游客奔赴上海,手机成为大家在上海即时了解当地消费信息的重要渠道。”口碑网人员向记者介绍。
世博开幕后,手机口碑网的各项运营数据都达到了“峰值”,除了利用手机查询消费信息,通过手机口碑网发布点评、下载优惠券也成为不少用户的习惯。这些通过手机完成的行为,都和民众的消费行为紧密相关。
无线消费的出现,带来的不仅仅是民众消费模式的改变,对众多厂商而言,是一次抓住未来的机会。如果能在民众逐渐习惯通过手机实现各种消费需求之前,成为民众在手机平台上的首选,便如同在未来预留了一份宝藏。为了这份越来越加清晰的“宝藏”,国内的不少厂商都开始厉兵秣马。
在传统网络终端领域已占得电子商务先机的阿里,面对无线平台,如何将其庞大的资源、优势复制过去?近日,阿里旗下的淘宝网和支付宝联合宣布,发布移动电子商务战略,手机版淘宝网、手机支付业务、淘宝定制手机等产品应运而生。通过这些应用,手机用户可以实现在手机上的购物、支付等功能。在这些动作之外,业界认为,淘宝网旗下口碑网在无线业务上对于移动电子商务战略具有极大的延伸意义。“手机和PC相比,其最大优势是其携带的便利性,非常适合生活消费的特质,而口碑网的业务重心正是在生活消费领域。”在业界专家眼里,一个能融合购物、支付以及生活消费信息服务的无线业务组合,给人带来无尽遐想。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超过2亿的手机上网用户当然不会满足于只是拿着手机看看新闻、玩玩游戏、聊聊天,他们更期待手机能像电脑一样,能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发挥一些更为实际的功效,譬如购物、支付、查询消费信息、下载优惠券……
2010年,世博的召开,使得手机上网用户的这些需求更为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