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旋风管家完结

(2017-06-19 20:04:34)
标签:

动画

旋风管家

分类: 我的ACG世界
通常纪念一部作品完结,都会用“永远的xxxx”,"还想一直看下去的XXX"。旋风管家已经完结有一阵子,但我刚刚才看了最终话,我不太想用永远来形容该作。即便对我来说有着极大的意义。

在我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推理小说的校对。而几个月后我就跳槽去了一家图书公司,但没想到那家公司是做盗版漫画的,那是盗版漫画的繁盛时期。国内的盗版漫画从开本来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那种32开的薄本,后来是32开四拼一和32开的口袋本。2003年前后,国内开始仿台版漫画制作单行本,定价从6.9到现在的16.8。这个单行本热潮起初是扫描台版已出的来做,因为省事,只要扫描就行。不久之后,就开始做没有台版的日版漫画,扫描修图嵌字的工序。《旋风管家》就是紧随JUMP那些强力IP之后的畅销作。盗版做到了30卷前后,可以说是见证了国内盗版市场兴衰的作品。我入职后接手制作的第一本漫画就是旋风管家的第7卷。后来,接连做了20多本。都说汉化组对其情感最深,其实我也不差。对他们来说汉化是兴趣所在,对我来说可是工作。后来我买了台版,又卖掉了台版。

旋风管家这个作品,从我现在的知识程度来看可以说是里程碑的作品。它是继承《福星小子》,《天地无用》两大系列的作品。也是把搞笑后宫喜剧提升到了新世纪流行高度的作品。当初的福星就是主打一对情侣,周边形形色色的角色来客串,各种热闹的喜剧。而天地无用则大量增加了后宫戏份。2000年以后,这样的作品有不少。但后宫就是后宫,一男多女的配置,而多角色的喜剧却基本没了。像是近年的阿松这样的古典喜剧很少。旋风管家的初期就是走的古典喜剧+后宫恋爱的路线。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引领潮流的。我认为能够与其喜剧部分匹敌的只有《即便如此,世界依然转个不停》,而后宫质量能匹敌的则是《TO HEART》。《旋风管家》塑造了很多性格突出的角色演员,比如管家克劳斯,桂老师,白虎球球,神父,中期的修女等,经常客串来惹事,经常能靠一个配角的配角就水1话。后宫阵容可谓强大,18卷以前是雏菊与大小姐平分天下,西泽步和玛利亚则是经常客串,不要忘了还有咲和路痴。王庭十章是个巨大的分歧点。在此之前,这就是没有主线的喜剧,我认为能够画上一辈子,而且也非常喜欢。王庭之后强加了主线,但又要拖着。雅典娜是个超人气角色,但让其怎么登场都不合适,再加上以后的偶像,宅女他们加入,角色实在太多了,每一个角色都需要50话左右来消化才行,可是最后有点赶就浪费了。在进入大屋篇前还是可以的,越往后越偏离初衷。这也是为什么30卷以后,国内盗版销量大跌,虽然很大原因是手机阅读的普及,但关注度的确低了,TV动画都不照常改编,直接原创了2期。其实,在国内也是如此,30卷以后,关注度有下降的趋势。我认为作品太长造成了读者跨代现象严重,以及相似作品的冲击,还有老FANS对剧情与风格的关注持续度不够造成的。这也是我不太满意的地方。

从结局来说,大小姐独立,圣诞误会的伏笔回收,都在预料之中。偶像小姐没有露面,雏菊的告白有始无终,雅典娜的自我放弃等等,情感线收的实在太差,比三流后宫作品还不如。畑健二郎这个作家其实很擅长去画古典喜剧,随便就能水1话的那种,不要什么主线,或者主线直接拖下去。对比其另一部作品《这就是声优》有着明显不同,声优准备是典型的现代日常剧,没有一点古典喜剧的路数,每一话都要有内容,不是特别能水。我估计这种题材是画不长的,周刊很快就会让人腻烦。所以月刊比较合适。不像旋风管家,如果保持前期风格,周刊是绝对没问题的。每一话来点捏他,其他人搞搞事,偶尔来段小煽情,是绝对不会厌烦的。当旋风管家完结的时候,我没有火影忍者完结的那种缺失感。旋风管家从后期对我的吸引力就不再了,当时追看只是职业惯性。所以,若即若离的时候离开,就没有了那么深的情感。

由于现在的作品都是一萌当千,角色性格全部交给设定推动。我预计很难再出现桂雏菊这样细心耕耘,用一周一周的时间细心呵护出来的形象。现在又是角色快餐时代,一个角色还没火到顶点,就被另一个取代了。角色塑造是需要时间的沉淀,而不是人气捧上去的。我想旋风管家是这个时代最后的古典后宫喜剧了。说起现在比较有人气的喜剧,无非是打着百合萌的那几个片子,再有就是靠美少女拉票房的后宫。如同这个时代一样的浮躁,不会好好讲故事,不愿用心培养角色。只追求自我满足与经济效益。不过,我也没什么资格说别人,现在早已洗白的我也还是在做着这样的职业。在每天麻木地阅读分析大量作品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想作品结构剧情有没有走红的可能,版权方的运作会是怎样,商品化的热度能维持多久。偶尔可能会被某些作品震撼一下,惊叹一下,兴奋一下,偶尔也会开怀大笑。可是带着兴趣走入职业的那个阶段的快乐与笑容似乎找不回来了。现在偶尔在网上看到大家热烈讨论喜爱的作品,想象着他们阅读作品时开心的表情,不禁有点羡慕。

不过,我也不是社畜。我也有我的快乐,取代了当初的青涩。以更加职业,客观的视点阅读作品,并且能够亲自接触到作品的运营。我还记得当初由我全权引进的《织田信奈的野望》放送动画,虽然动画跟我没有一点关系,但是我的确参与了整体IP的运营,因此当我看到第一话、小说变成动画放送的时候,激动地泪流满面。那种喜悦也是非常开心的,可是当时我的立场比较特殊,不能跟人分享。现在很多在日本工作的国内原画没事就在微博上晒工作,有一部分是虚荣的趋势,但还有一部分就是想与他人分享自己参与了作品的喜悦。我是非常能够理解的。写篇纪念文,抒发几许怀旧的情感,聊以宽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