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社会的伪善传奇——制度决定思想与生活!
(2013-05-10 01:14: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动画作品奇谭 |
开篇一位智者在雪山中濒死,熊为他带来了鱼,狐狸带来了水果,而兔子没有任何东西给他,最后自己跳入火中成为食物,这段故事最早我是在圣斗士里看到的,实际应该是出自印度典籍,提到印度自然想到佛教,而印度传统宗教是印度教,佛教的兴盛主要是靠乔达摩·悉达多,也就是后人称为“释迦摩尼”的人,这部动画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1972年,手冢治虫开始连载本作,其实手冢被称为漫画之神源于创作作品多,开创各种类型,以及故事性漫画的诞生,而我认为他的画工与分镜水准并不出色,尽管对大师有些不敬,但从漫画来看,手冢每页的分镜格很多,而背景也不那么细致,相比之下,藤子不二雄和永井豪等人的作画要更有魅力,更不用说宫崎骏,但手冢作品中的主题与剧情却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以现在的动画技术拍摄手冢治虫的作品其实应该是很适合的,该作讲谈社出版了14卷,而剧场版有3部,大概300分钟,我认为这点数量想要表现出手冢细致的价值观与哲理很难。动画剧场的第一部讲的是悉达多出生的国家释迦国的灭亡以及他29岁以前的故事,其中还穿插着支线剧情奴隶少年查普拉的奋斗。
该作基本以这两个人物为线索开始讲诉,而这两个人各有一个论点,悉达多思考的是为什么人会生老病死,而查普拉则在思考为什么人生来并不平等。本作发生在2500年前,大概是公元前500年,正好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当时中国也分为四个阶层,贵族(天子,王,大夫,士),农民手工业者,商人,奴隶,大致是这四种阶级,但是四种阶级并没有明确界限,这跟日本不同,日本的农民想要当武士基本不可能,但中国的某些地方讲究军功,只要立功,奴隶也可当贵族,而某些忠臣以前还是奴隶,贵族阶层也有失去土地流落民间的情况,在中国等级的墙壁并不是那么森严,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文明程度已经非常之高。但印度不是这样,印度虽然分为几个国,但能看到明显的部落战争的影子,其实他们的国更像部落,掌管知识审判祈祷的婆罗门是最高阶级,但可以看出这有着明显部落早期的祭祀制度,婆罗门就是原始时期的祭祀,也是最早的阶级产生之源,当初就是因为祭祀拿到大量财富,私人财产高于其他人从而产生了阶级。印度的婆罗门就是这样的存在,可以看出当时印度的文明程度相当的低,刹帝利是负责战斗的贵族阶层,但是受到婆罗门的制约,吠陀是无知愚蠢的民众,由于婆罗门垄断知识,没有知识的民众只会受到上级阶级的诱导,自己没有任何判断能力,最后是奴隶,悲惨的被征服者与失去财产的人。印度社会祭祀为了维持自己的特权不会用法律政治,而是通过各种装神弄鬼来愚民,所以要禁止阶级转换与知识外泄,这样的话奴隶永远无法成为贵族,同理。因此印度社会没有任何光明,一片黑暗。而正是这样的黑暗时期诞生了这位伟人。
支线剧情的查普拉是奴隶想要当上贵族,于是隐瞒身份努力多年,这要放到中国必定成为佳话,但是在印度就是不行,不管立下多少功,只要你是奴隶就不行,最后难逃与母亲共同赴死的命运。这个悲剧展现的就是印度黑暗时代的阶级性,穷人永远没有翻身机会,而上层阶级只想维持自己的特权。另外母亲为了孩子拒绝认他,儿子为了母亲一同去死,甚至说出就算流放又怎么能活下去的话,这个故事对印度整体社会结构描写的太出色了,还有很多抢劫者也是佐证,这样的社会是愚昧,暴力,毫无未来可言的。再说说悉达多那边,有能看出贵族阶级的残忍,就因为皇子与奴隶女子玩耍就要刺瞎女子的眼睛,古代刑法越严酷国家越落后,人民越愚昧残暴。可以看出人性与社会的丑陋与野蛮,失去双眼的少女要怎么活下去,想想都是那么恐怖,有人写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但她的痛苦远不如曾有光明但又失去的人,而且失去的不只是光明,还有自由。皇子要按照父亲说的做是历代的常情,皇子悉达多在野外和战场看到了无数死亡,他曾经探讨过人为什么会生老病死,人活着是那么痛苦为何还要活着,他想要救人,更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29岁的他发现只是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体会与思考,于是毅然放弃皇子地位外出,这就是第一部剧情版的主线,虽然主线与支线的并行然后在战场的交叉有点乱,但整体故事还是挺完整的,为救一个人杀了多少人,雪山老僧说的这个可以引申为终生平等,前面我只说了消灭阶级,人类平等,而在智者面前终生皆平等,这也是以后悉达多要去领悟的地方。几位重要角色还在,他们会为后面的剧情添色吧,手冢治虫老师的原作删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宗教意识,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曲折性。而动画也是基于手冢先生的原作,并没有太过深入宗教,因此没有晦涩的部分。看完之后虽然我觉得众生平等与生老病死等话题很扯,但是对阶级社会,野蛮战争非常反感,甚至厌恶,果然还是文明社会更为先进,社会制度决定人的生活与智慧一点都没错。手冢火鸟中经常提到的涅槃也是佛陀的重要思想,而第二部上映恐怕要2015年了,时间真是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