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飘渺虚无的封印之地——霧越邸殺人事件!

(2012-04-03 20:47:22)
标签:

推理

暴风雪山庄

童谣

绫辻行人

雾越邸杀人事件

杂谈

分类: 推理小说事件薄
岛田庄司老师是新本格导师,零辻行人先生就是新本格的旗手。先生创作了大量新本格推理,影响了后来一代的作家。虽然久闻先生大名,却始终没能拜读其大作。后因机缘,阅读了《ANOTHER》,先生的逻辑能力与氛围的营造在我看过的作家中是数一数二的,感觉上先生是位喜欢逻辑型诡计胜于奇想型诡计的人。第二部作品则是那部不好买到的推力大师的噩梦,全篇都是叙述型诡计,且掺杂了先生的自省与自嘲。这部作品的几个短篇虽然并非水平一致,却也有几篇经典之作。第三本所读的书就是这本《霧越邸殺人事件》。从这本书几乎可以看出先生的创作风格和实力。无愧于旗手之名。

从本作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舞台是霧越邸这个地方,凡是发生在这种建筑里的故事,大部分都是暴风雪山庄模式。我曾经为暴风雪山庄模式分为3类,完全暴风雪山庄,半封闭暴风雪山庄以及非典型暴风雪山庄。这部作品则是我最喜欢的第一种完全暴风雪山庄模式。大雪封闭了整个宅邸,不幸遭遇暴风雪的演出团被困,宅邸里住着很多奇怪神秘的人,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舞台的构造都是那么吸引人。简单的叙述后,开始进入正题,第一起杀人事件出现,在第一期事件中发现了童谣杀人的线索。此后接连发生谋杀案。与介绍中的相同,暴风雪山庄+童谣杀人的组合。先生在作品中也对暴风雪山庄模式和童谣杀人进行了一些解读,也就是讲座,虽然不如三口棺材的密室讲座系统,大致也说得很明白了。正如先生所说,暴风雪山庄的局限性很强,可选用的诡计方式也很少,所以在推理小说发展迅速的近年来,这种模式逐渐被舍弃,作为暴风雪山庄控来说,也只能在古典推理和新本格中苦寻其迹了。

作为作品中最为核心的诡计,很多人看过后可能会觉得很一般,淡而无味。我的观点是,作品一定要结合背景,一旦脱离的写作背景,作品就无法展现出其原貌。举个例子,在90年代看完金田一,再回去看79年的占星术,会觉得没有那么惊艳,如果是在50年代看过松本大师后再回到79年看占星术又会怎样呢。我国出版的推理小说基本都是10年前,20年前的作品,有的时候因为阅读顺序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故而产生看过了没有新奇感的想法。如此一来,将会体会不到作品的乐趣。本作写于1990年,那个时代梅菲斯特奖还没诞生,新本格也只是刚刚起步,零辻行人的巅峰钟表馆与黑暗馆尚未面世。在那个年代,这种风格的作品已是极具创意的作品。暴风雪山庄与童谣的结合。或许不够惊艳,但确实是本格的不能再本格的作品。解谜要素环环相扣,不同于岛田老师的天马行空,异想天开。先生的本作富有很强的逻辑性。暴风雪山庄的2种凶手模式都有应用,童谣杀人的本质ABC法的精彩演绎。而这相结合的非常好。更为突出的是先生用了大量篇幅对于人物进行描写。推理小说不重人物描写是通病,先生虽然没有着重描写,但对于几个人物的描写还是让人记忆深刻的,对于深月这个角色的描写,可以看出从那时起先生就有了这种造星的理念,直到ANOTHER的見崎鳴,因为見崎鳴这个角色,作品多卖出很多。深月这个人物可以看做是先生早期的尝试。后期先生可能受到小野不由美的影响,作品逐渐轻化。

零辻行人先生的博闻强识也在本作中体现的很多,对于日本艺术的了解,对于现代科学的了解,众多的知识都被摆在了纸上。想想看岛田老师也曾在黑暗坡里写过那些酷刑之类的知识。那是时代的作家知识应该都很丰富吧。网络尚未普及的时代能够了解那么多,可见对于图书的阅读量有多大。不禁让人钦佩。回到正题,其实日本作家总喜欢在作品中扯到一些很炫的东西,比如常见的相对论,物种起源,平行世界,祖母悖论,格式塔等等,先生在这部作品中提到了形态形成场理论,这个我很是熟悉,近期看完的一部作品《9小时9人9门》中的核心理论。没想到能在这里看到。这部分虽然对于作品本身没有多大作用,也增长了读书人的知识面。而且我一直对这个理论很感兴趣。这些东西的应用我认为大部分都是为了营造氛围,零辻行人先生又是营造氛围的高手,整个霧越邸就是先生所构成的氛围,恐怖与神秘的气息包裹住了宅邸。使人压抑或是进入了一个未知的异次元世界。整个宅邸似乎还在暗示着什么,隐喻着什么,先生说宅邸是面镜子,可以反射出未来。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放弃未来之人,这段话很值得探讨细细品味一番,先生的作品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并不直白的表现, 似乎需要读者慢慢去挖掘理解。推理大师的噩梦如此,ANOTHER如此,本作亦是如此,可惜我似乎还未领会。

暴风雪山庄的没落与童谣的不见踪影标志着古典推理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也是任何行业的不变的事实。这些传统的本格推理作品却依然能带来强烈的触动与乐趣。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