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SM的理系方程式——森博嗣与他《诗般的杀意》
(2010-12-30 00:44:15)
标签:
森博嗣日本不会笑的数学家诗般的杀意新本格杂谈 |
分类: 推理小说事件薄 |
在日本这个人才辈出的推理小说界,39岁才出道并且作为推理小说家活跃起来的人应该并不多见。1994年以平面设计为工作的京极夏彦在业余时间下凭借自己的兴趣写成了姑获鸟之夏,由于当时日本的推理小说家出道都要依靠一些大的推理赏,那些推理赏中都有着明确的内容以及字数限定,姑获鸟之夏的字数远比要求字数要多,当时正是5月黄金周,也没有什么值得参加的比赛。突发奇想下京极夏彦直接联系了讲谈社编辑部,恰好当时有人在值班,姑获鸟之夏在寄去出版社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出版。以此为契机,讲谈社开始考虑,要设立一个新的推理赏,不限定内容和字数,让新人作者得到最大自由的发挥。这也促成了日后此奖项作品多为天马行空般的趣味性作品。以此理念为基准,影响了日本推理界的梅菲斯特赏就诞生了。而第一位获奖者出现是在1996年。1957年出生的森博嗣就在他39那年以《全部成为F》获得了极具意义的第一届梅菲斯特赏。
与京极夏彦一样,森博嗣也有着自己的职业,当时他是某国立大学的助教,现在他已经具有了博士头衔,就当是来说应该属于工作稳定的类型,投稿无非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在同一时期,他完成了《全部成为F》,《冰冷密室与博士》,《不会笑的数学家》以及《诗般的杀意》。这四部作品是同一时期完成的,可以说与SM系列的后几作有明确分割点。在投稿的时候,他首先选择的是《冰冷密室与博士》和《全部成为F》,而编辑部认为《全部成为F》这样的作品更适合第一届梅菲斯特赏受赏。于是将《全部成为F》列为SM系列首作。但读过这两部的作者都不难发现,《冰冷密室与博士》无论是文笔,故事性,人物性格都不如《全部成为F》完善,该作应该才是森博嗣的处女座。
SM系列几乎就是森博嗣本人真实环境的写照,森博嗣出生在爱知县,系列中犀川所在的大学也是爱知县,由于身为理科博士,森博嗣拥有大量理科知识,他周围也尽是学者和研究员。这一点他很好的运用到了故事中,系列作品中犀川周围的人尽是博士与科学家。舞台通常也构筑在研究所之类的场景。在事件中,他常用一些具有理科知识的杀人手法,他的作品也常被称为理系推理小说,随时理系,解说却不复杂,绝不会出现未知的装置和技术。与西泽保彦的科幻不同,他的作品仅仅是科学。他的作品风格影响了很多后来的作家。比如当红的小说家西尾维新。推理天王东野圭吾的侦探伽利略系列似乎也能看到理系推理小说的影子。除了SM系列之外,森博嗣还创作了多个系列作品以及若干极具轻小说风格的作品。他的作品获得出版的有100多部。销量也常进入排行榜前30,可以说是一位国产而畅销的作家。深受日本读者的喜爱。
他笔下的SM系列是副教授犀川创平和学生西之园萌绘的第一个字母的简写。故事是以这两个人为主角进行。与传统系列推理小说一样的双人组合。自从血字的研究华生与福尔摩斯组队以来,两人组合成了系列推理小说的宠儿。随着时代的发展,侦探与医生这种搭档逐渐被各种关系二人组所取代,形成了新的特色。伽利略系列中的学者汤川和刑警内海,京极堂系列的书店老板中禅寺秋彦与小说家关口巽,御手洗洁系列的侦探御手洗洁和石冈和己等等。在SM系列里,两个人是师生关系,犀川还是萌绘父亲的弟子,说起来也算是萌绘的师兄,两个人在以前就见过面,关系很好。由于萌绘的家庭问题,她没有和其他人有多太多接触,以至于对犀川有着特殊的情感,犀川虽然知道,碍于某种禁忌的妨碍一直没有正视。以至于产生了犀川如木头这样的看法。在塑造这2人形象的时候,森博嗣特别强调了暧昧,即使双方一人采取行动,对方也会即使避开。以此来对两人内心做描写充实作品推理意外的因素,借由二人关系延伸到其他出场人物,借以塑造人物的性格。还有就是关于MEMORY的运用。为西之园萌绘添加了悲伤的往事,这也是和犀川的羁绊。讲起叔叔设定为权力机构,是利于事件后的调查,而犀川的学者身份则可以产生事件的因缘。两人所处的阶级也不同,在金钱方面的看法不同,有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笑料。杀人事件中的沉重紧张气氛也得以在二人的轻松氛围下得以缓解。比如在《全必成为F》中的一幕:犀川对萌绘说“我这块表花了9000元,我是考虑了很久才买的,对了,西之园,你那块表多少钱”,西之园的回答是“也就是20万吧。”当时犀川是想稍微的炫耀一下自己钟爱的手表,他也没有多想,但萌绘的回答顿时让他石化了一阵。在《不会笑的数学家》中犀川也用自己身着的服饰价格与萌绘进行了一下对比,不过这次是心理活动,诸如此类的关于两人之间算是八卦的东西有很多,这也成为了读者的一大乐趣。
梅菲斯特的获奖作品在乐趣上都很下费工夫,不像古典推理追求公平性与逻辑性。也不如本格作品中追求的解谜的快感。他们的作品很多都属于所谓的新本格。以布局胜于诡计,诡计胜于逻辑为主张。作品的舞台夸张,诡计华丽爽快,动机艺术性。可以说是尽一切可能带给读者最大的推理阅读快感。森博嗣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全部成为F》的舞台是一座孤岛上,《不会笑的数学家》则是三星馆这样的奇异建筑,《冰冷密室与博士》和《诗般的杀意》都是大学研究所。在舞台的构筑上,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如孤岛基本上都属于暴风雪山庄模式,根据绫辻行人的暴风雪山庄讲座来说,警察和现代搜查无法介入较长一段时间,出现连续杀人事件被称为暴风雪山庄。像《不会笑的数学家》和《冰冷密室与博士》的作品中暴风雪山庄状态时间不长,警察在案发后很快就介入了。相关人员此后还离开了舞台,类似这样的则不应该属于暴风雪山庄模式,最多可以称为非典型暴风雪山庄。森博嗣很擅长这种用法,把大部分时间放在案件场景之外,在日常中寻找答案。这点虽然在紧张感上欠缺一些,却符合逻辑,并显得不呆板。也能加强非案件角色的登场和表现。诡计方面,森博嗣很喜欢使用密室,大场景诡计,分尸,死亡讯息等等,几个案件的诡计都可以说是华丽,富有极强的娱乐性。在《全部成为F》中使出的超越时代的诡计领先于一个时代,1996年,在那个时候,即使是日本这个信息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电脑也没有达到普及,对于编程,二进制,操作系统这些东西,很多人都如同看到ET一样无法理解吧。可以想象到当读者看到了作品中那些声控,指纹识别,虚拟游戏,影像化传输,邮件交流时的惊讶,也许现在看来这些很是平常,14年前又是怎样呢。作品有着很强的时代预见性,当利用这些近未来的高科技设备时,所映现的效果是要加倍给予读者冲击的。曾经有人说过,既然有京极夏彦这种生活在现在却将故事放在过去战后昭和时代的作家,却也有像森博嗣这样即使生活在现在却能预测及着眼于未来的作家。或许正是由于这些作家的超于常人的创作思维,才有了现在日系推理百家争鸣的盛世。
森博嗣的推理小说中还有一个特点,如果说只有诡计,那么只能是徒具形式。他的人物设定出色,演绎精彩完全得力于本人价值观,哲学观,社会观的融入。在看过四部作品后,我们可以认为,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的思想都是森博嗣本人的想法。39年的人生使得森博嗣的价值观,世界观得以成熟,他比年轻人更能深刻的考虑到一些问题。他本人专业所致,也有很多哲学性的思考,他会将这些思想揉碎了掺杂在他的作品中。在《全部成为F》中关于环境资源,通信的描绘,《不会笑的数学家》中关于数学意义,定义,存在价值等问题的探讨。《诗般的杀意》中关于希望与梦想,兴趣与工作,完美主义的看法。他的作品总有一些让人摸不透,看不明的对白,而那些恰恰正是他对自己思想的表白。如果去思考,会感觉颇具哲理,但推理小说并非哲学著作,所以更是点到为止。仍把读者拉回到故事中,而那些哲理也就成了科学家和研究者不同于常人思考的标志。森博嗣的作品在动机上往往让人觉得不如人意,无法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很少见到情杀,仇杀等动机。杀意来自于凶手本身,欲望驱使的动力,虽非诗意,亦是艺术。如朦胧的烟雾笼罩着整部作品,即使最后的推理吹散了烟雾,也只能窥探到轮廓,其本身的意义似乎尚未可知。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会笑的数学家》尤为特殊,凶手落网了。真相仍然没有被完全揭开。当侦探们夸夸其谈着凶手的动机时,不知道那些凶手是否在心中窃笑,自以为是的人们怎么能理解杀人者的心情。即使所说动机符合逻辑,但那真的就是真相吗?森博嗣的犀川只是解释现象,并不解释动机,他说动机去问杀人者就好了。杀人者的动机他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森博嗣或许有能力想出东野般的动机,可是他却不需要,一切就让他朦胧着吧。
《诗般的杀意》在事件顺序上是SM系列的第四作,故事发生在极地研究所事件和三星馆事件之后。某大学突然发生了一起杀人事件,而且还是密室杀人。犀川正要去这所大学执教。从而得知了这个讯息。此后又出现了两起密室杀人事件,死者都赤身裸体,胸前有凶手留下的死亡讯息。三个密室,四具尸体。这就是案件的概况。萌绘在此作大为活跃,她的戏份是犀川的两倍,从中也了解到了萌绘的交友情况和学习情况。对于萌绘心理来说,她在苦恼大学后的前景这些事情。案件发生后,她很快就破解了第一,第二个密室,这两个密室的谜团并非如何构成而是为什么要构成,森博嗣在这点上甩出了他的本作密室理论,既密室的存在理由,追求的是原因,并非方法。第三个密室自然不用说,当然是核心诡计了。在最后解决篇里,犀川酣畅淋漓的做出了正确的推理。三个密室和四具尸体的解答极为出色,符合逻辑又充满乐趣。动机解释上依然是不按常规出牌,相当具有艺术性。改作的案件就是发生在这个爱知县,主要场景就是2所大学。ABC杀人事件诞生以来,凡是连续杀人事件都不会是简单的连续性犯罪,那样直线案件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口味了。连续杀人事件必有其特殊之处,在连续杀人事件中又出现凶手留下的讯息,让谜题更为深化,再加以密室这种诡计之王的青睐,最后还有一个歌词与杀人现场相像的类似童谣的设计。案件呈现了多元性。无论是谜题的设定还有解答都有很高的水准,犀川富有哲理的思考也寄予其中,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工作这个问题,萌绘在犀川出差回来后提出的工作与兴趣之间的矛盾,最后犀川给萌绘留下的作业,梦与希望的区别。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很现实,却又很难找到答案的。在这些简单的问题中存在着每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看法,蕴含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在看到这些时或许也能让读者思考下这些吧。就是作者的目的。萌绘和犀川的暧昧关系又深了一步,犀川允许萌绘抽烟,就是把她当做了成人,承认了她的成长。萌绘在酒醉的时候向犀川求婚,最后就醒的时候向犀川列举了很多不能结婚但必须选择她的理由。萌绘通过犀川的挚友喜多以衫东助教那里了解到了犀川的内心世界,和他对于仕途学界的感受,执着于现状的理由。这些也让萌绘有了成长。比起那个《全部成为F》中不经世事的大小姐,现在的萌绘和犀川都有所改变。森博嗣塑造人物成功性在于角色鲜活的得以成长,并非刻意安装上的推理小说这个机器的必备零件。
关于犀川这个人物是森博嗣的真实写照,他们应该对研究说和学者界有共同的观点。借由喜多副教授的话来说“地位越高就变得越没用,为了变没用而努力向上爬。社会是不会纵容有能力的人继续这样吧,所以大家要一起变得没用起来,社会就是这样,如此才能提高它的一致性。而犀川那家伙还是孩子,所以才能展翅飞翔。”对于犀川来说是如此,他讨厌大学那些学者间的争论,讨厌繁文缛节的东西,所以他爬不上教授的座位,他也不愿意因为教授的头衔而失去自由的羽翼。同样在社会中也是如此,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乐趣,这点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同样的情况曾在一个叫石神的人身上引发了一场名为嫌疑犯X的献身的悲剧。犀川注定不会产生这种悲剧,是否因为他的身边有西之园萌绘呢?
本作还有点小插曲,话说诺克斯十诫中有一条是作品中不允许中国人出现在故事里。森博嗣完全不顾及那些。不仅让犀川去中国南京出差,还给他安排了一位姓蔡的中国人做向导。虽然十诫早已被破坏了无数次,但是不是也能看成是森博嗣的一个玩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