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不能为,而不为也——东野圭吾的伽利略守则!
(2010-05-27 15:54:51)
标签:
东野圭吾诡计推理小说密室伽利略汤川学天下一恶搞讽刺 |
分类: 推理小说事件薄 |
非不能为而不为也,用这句话来形容东野圭吾最为恰当。有人说东野圭吾只会写社会派小说,而且他的小说看起来都不像推理小说。但只要读过《名侦探的守则》和《侦探伽利略》之后,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东野不是不会写,而是不愿意去写。
《名侦探的守则》这本书,写的实在是有趣,有种说法是只有资深得推理小说迷能看懂,我觉得看过10本左右的就差不多了。侦探和警察的王道组合,两人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白,随后每一个案件都在一种幽默中度过,笑料着实不少,推理小说也能写的如此有趣,是我所意想不到的。先不说上边列举的三个案件,就说那个不在场证明的事件,最后侦探无法解开,随便编了一个理由,让凶手被捕了。还有消失的凶器事件,被害者是意外死亡,由于验尸结果到的太晚,侦探居然推理出了合情合理的凶器。那个暗号之谜,搞笑度也不是一般的强。很多都是说不清的,一定要看过之后才能了解。这部小说还曾经被改编成真人电视剧,加入了一个原创角色,女警官,这样三人组的模式成为了超王道模式,搞笑度比小说有过之无不及。
名侦探守则这部作品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中完成的,那会白夜行和X都还没有写出来,可以说守则是东野初期的作品,那部作品涵盖着他的创作理念。守则是有独个短篇构成,每个短篇都列举了一个现在推理小说惯用的诡计,比如第一个是密室之谜,密室之谜是诡计之王。设置密室的原因不在乎两个设计不在场证明和凶手的个人趣味。但随着推理小说的发展,现在几乎是为了密室而设计密室,密室已经成为推理小说的重要的趣味元素了。读者看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密室,虽然有些人可能有些审美疲劳,有些人则乐此不疲。但在东野的观念中,密室这种东西已经妨碍了推理本身的故事性。所以他讨厌密室,即使揭开密室有什么用,也只是让读者说出一句原来是这样,对自己的推理故事没有帮助,所以东野不愿意使用密室为主的核心诡计。也诟病密室的使用。第二个故事是谁是凶手,在登场人物中选择凶手,在这里东野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解说的,由于读者看过大量的推理小说对于谁是凶手都不会意外,但根据本格推理小说的守则,凶手必须是让人意外的角色,最后他把那个凶手定位死者的第二人格。这简直是匪夷所思。逻辑上说的通说不通放在一边,关键是起到了意外的效果,这点东野是在讽刺为了让故事变得更加意外,强行无视逻辑与故事的行为。他本身对这个也是很诟病的,既然是这样东野就不愿意去写新本格作品,还以一个短篇是用的童谣谋杀案,自无人生还第一次采用这个模式后,被后人无限的效仿,东野则以一个非常搞笑的方式演绎了这个模式。很是有趣。最后的一篇是聚集了很多名侦探,用XXX诡计的方式最后让侦探成为了凶手,这个打破推理守则的做法拥有着最高的意外性,而最后东野的一句话可以作为全篇的总结,这样本格推理小说就得救了吧。
综上所述,东野看到了现在日本的推力小锁难以挑出本格与新本格的模式,而且在这个模式上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却无法打破这种禁锢。为了追求意外性采用了影响故事的手法,这是东野不愿意看到的。但东野并非看不起本格推理,他对着本格非常尊敬,他曾说无论什么样的诡计,只有第一个使用的人才是最让人意外的,无论之后有无数的效仿和超越,也都是由第一个诡计延伸的,可以看出东野对所有作品都是尊重的,只是自己不喜欢这种做法。这样就导致了东野的创作模式。东野想写的是故事,是推理的故事,以故事为主体加以推理的要素,也就是故事的剧情为主,推理为辅。在剧情上又会在背景与人物描写上大下功夫,以他的叙述功底可以将人物描写的饱满,深刻。作品看起来像是社会派小说。与社会派代表人物松本清张的作品不同,东野作品给人的感觉不是纯社会派,如果说是本格,他的作品绝对称不上是纯本格。而是介乎于本格与社会之间的狭间。所以大家看这部小说的时候不要认为东野是鄙视本格,而对他有所误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守则这部作品,抱着欣赏的态度看守则,定会让你满足的会心一笑。
实不为也基本就是这样,说说非不能也。我所最熟悉的东野的作品就是《侦探伽利略》。大学物理教授和警察的王道组合,对案件进行调查的故事。侦探伽利略有5个短篇构成,《伽利略的苦恼》以后再说。五个短篇,每一个的核心都是诡计。以前曾经提到的炫学,伽利略系列里面的炫学流派自然是物理学,从第一个激光,然后是电磁破,纳这些来进行谋杀,不知道这算不算机械性诡计呢。手法特殊,意外,完全达到了让读者吃惊的目的。我是文科毕业的,理科超差,尤其是物理。所以基本全是我未知的东西。第一次看到时的惊喜至今难忘。虽说东野写出这些手法和他电气工学专业毕业的经历有关,可是能利用这些知识,写成推理小说,正代表了他的应用性。他所用的那些手法,可以说比很多本格作家所使用的手法更为精彩,就拿物理的北山来说吧,至少比北山那三本的诡计要精彩。既然能写出像伽利略这样的作品的东野,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他也能写出非常精彩的本格推理小说,由于伽利略是短篇,他出色的叙述能力没有太多的表现,结合他的叙述才华和惊人的物理诡计写成的长篇,一定会是精彩的。叙述性诡计,东野也有所使用,守则中一个故事,就是以警官的那个,直到最后才知道一开作为第一人称叙述的那个人其实是凶手,并非主角是凶手,这个是最简单的叙述性诡计。两种诡计都能灵活运用的东野不可能不会写本格推理,所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关于东野就说到这了,最后谈谈伽利略吧。伽利略的小说完全没有电视剧精彩,我可以这么说。因为篇幅问题,小说实在太短了,很多东西都写得不够充分,让人意犹未尽。电视剧每集47分钟,可以展现很多剧情。福山雅治扮演的伽利略更是比小说中入木三分,此外还有代替小说中那个草薙的女警官内海这个花瓶,电视剧的味道就要比小说更浓了。福山的演技实在出色,伽利略在他的表演下多了一句口头语: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能,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还有个招牌的动作,推理的时候,拿着东西在某些地方写公式。这两点让伽利略的个性有了质的飞跃。汤川学和京极夏彦笔下的京极堂也成为了我最喜欢的侦探。侦探伽利略这部小说更多重点放在了案件上,也就是诡计的应用。在X里,对汤川学则有了更多的描写。可以说要想了解伽利略这个人物,必须要看全了东野所有以他为主角的小说。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满分是10分,剧情占5分,诡计占5分,做到这两点的就可以说是满分,对于人物的描写就是附加分,写的不出彩,可以不加分,写的出色了则可以无限加分,利用分数高的人物来写另一部作品,在起点上就有了分数,自然这部作品的分数也不会低了。这就是塑造一个经典侦探的必要性,一个系列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