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XXX诡计的欺骗——梅菲斯特受赏剪刀男与杀戮之病

(2010-05-16 22:35:22)
标签:

剪刀男

叙述性诡计

殊能将之

梅菲斯特

推理小说

分类: 推理小说事件薄

又是一部梅菲斯特大赏的获奖作品,或者说因为是梅菲斯特获赏作品才被我优先选择的吧。作者是殊能将之,据说这位作者的名字是笔名取自于我国的古典诗集。不禁让人有种亲切感。不久前刚读过杀戮之病,剪刀男只看简介的话,和杀戮很像,都是连续杀人案件。所以开始的时候稍微有点疲劳感。很快我就发现了剪刀男完全是另一个世界。读完全篇后,我再次得到了满足。当然我又再次被骗了,近期被骗的第三次了,

 

故事开始的时候,连续杀人案已经发生了两起,被害者都是被勒死并在喉咙处插上剪刀的,第三起事件才是真正的开端。第三位被害者尸体的第一发现者居然就是剪刀男,有人在他之前杀了猎物。但是手法却与他一般不二,不知道这种同一手法不同犯人的最早作品是不是ABC呢。此后这位杀了前两位被害者的剪刀男开始独自调查,第三起事件的真正凶手,犯人成为了侦探,正是本书的第一大特点。随后案件以2个视角进行发展,剪刀男视角与警察视角,两边的比重几乎相同,由于剪刀男是第一目击者,他比警察有着更为重要的情报,所以他没有走弯路,一直处于调查核心中,警察方面由于单方面认为是剪刀男所为,在开始阶段完全是走了歪路。经过了一系列的事件和调查,双方都查到了真正的第三起案件的凶手。在一所公寓里展开了三方会战。全剧的巅峰,高潮就是这里。剪刀男被某人胁迫,凶手跟踪剪刀男找到胁迫者,剪刀男趁机杀死了胁迫者,处理了证据,与凶手对决。故意设计了对手,让警察看到了自己被凶手枪击的场面,意料之中的凶手自杀,在警察的作证下自己摆脱了嫌疑,案件终结。剪刀男自己其实没想到能逃脱,可是命运这东西一直眷顾着他。凶手的真实身份,事件的发展全都站在了他的一边。虽然剪刀男也是犯人,却没有受到任何制裁。结局也是意味深长啊。

 

剪刀男是核心人物,刻画的最出色的就是他,双重人格,喜欢嗑药自杀,每次自杀未果昏迷后,都能见到自己的另一人格,另一人格居然是一位医师,直到后来才明白,那个人格的原型应该就是他的父亲。剪刀男的动机是什么,这个也是一个谜题,我想到的是,剪刀男看到了自己打工公司的资料,看到了学习好的几位女孩子的家庭情况,可以让他们参加自己所在公司活动的,家长对孩子必然会很重视,在他摸点调查的时候或多或少应该也能了解的更为深入些,所以他对那些女孩子产生了嫉妒心,所以要杀掉他们,这个可能与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不太好又或是童年的遭遇影响的,不排除自己以前成绩不好,看到成绩好的学生的时候的嫉妒动机。当然如果不是这个原因,那么动机就是第二点,无动机杀人,谁说杀人必须要有目的,谁说不能杀人,剪刀男只是想杀人,看到这个人的时候就有要杀他的欲望,基于这种感觉去杀人,就像西尾维新里的零崎人识那种杀人鬼。关于真正凶手的动机就是由爱生恨,这个动机很简单,不用说什么了。然后利用自己手里的情报完成了杀人,比起剪刀男,他的破绽更多,结果显而易见了。第一和第二受害者很无辜,第三受害者简直就是自己自取灭亡。不谋求金钱的与各种男人交往,发生关系。玩弄他们感情,对她而言确实一种观察。为了填补自己所缺的感情,由于感情的缺乏无法理解自己家人对自己的爱,母亲,弟弟,父亲等,甚至对于朋友也只是处在观察的立场上,之所以与男人交往是为了观察人类和去寻找父爱。其实寻找感情方面更多一些,是个可悲的女孩,但她应该知道,自己的行为无疑的自掘坟墓终归会惹来杀身祸。换种想法,她追求的难道就是最后死亡的那一刻,啊。没有感情就等于生无所恋,她的生命又有何意义呢。

 

诡计又是那个XX性诡计,以后看到第一人称写法的我姑且都当成XX性诡计看吧,或许能从细节上看出什么,反正这次我是又没看出来,因为被骗了几次了,这次受的打击不是很大了。还真是要感叹作者设计的精妙。与之前基本不同,这次凶手没有一上来就说明,直到最后才知道了凶手的真实身份,紧凑感,悬念性都有不错的发挥。凶手也不是一直都没出现过的。那个诡计核心人物也是出现过的。这就减少了一些不协调的感觉。剪刀男这个人物真实高智商犯罪,从开始就有布局,一直到最后还能随机应变的处理事件。不存在一些无聊的执着和道德感。那句为什么不能杀人道出了她真正心声。是啊,到底为什么不能杀人呢?是害怕之后的惩戒,还是害怕报复,亦或是恐惧杀人的过程。当世界没有了法律,不知道那些平时满口仁义道德的人会不会去杀人呢。





读书笔记之我孙子武丸杀戮之病

我孙子武丸与绫辻行人、法月纶太郎同期,创作风格是新本格,近几年投身于漫画和游戏创作方面。拿到这本杀戮之病的时候,没想到里面的内容会如此的邪恶。剧情很简单,结局从开始就给出来了。之后便是以正常顺序从凶手的角度,凶手家人,退休刑警三个角度来叙述事件。如果想自己推理就一定不能看凶手的视角那部分。如果三个视角都看的话其实也没问题,只不过少点乐趣而已,因为他的核心诡计是那个与机械性诡计齐名的那个XXX诡计。

 

整部作品最出色的不是那个诡计。被人所津津乐道的却是凶手的病态的心理描写和杀戮的过程描写。从凶手的角度描写了他谋杀四位女性的过程,谋杀过程极其简单。选择,搭讪,去旅馆,谋杀,奸尸,解体。在现场而留下了大量的证据,作为案件来说并不复杂,凶手可能也没有想过一定要逃脱犯罪什么的。经过退休警官和被害者妹妹的调查,最后终于抓到了凶手,案件完美结束了。案件结束后,大家肯定都想了解罪犯的犯罪动机。这点也是本作最具卖点的地方,在小说中,连续杀人就像米饭,味噌一样普及,杀人解体在目前来说也不一定就是患有精神障碍症的人独有的方式。一般来说杀人解体拿走一部分都是掩盖一些残留的证据。本作的凶手也是如此,但是这个目的是附加的,他主要的目的是用于自慰,将尸体的乳房和下体切割带走,在平时进行自慰之用。凶手认为只有自己选择的女性才能带给自己性的快乐,而活体的女性完全带来不了这种感觉,他认为最完美,最适合自己的性爱只能从尸体上获得。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他才采用这样的犯罪模式,从心理上分析,活体无法带来快感有几方面原因,自己的心理恐惧症,害怕与人交往,但对于不会动的人类,就没有警戒心,一种自闭症的表现。第二点,当女性发出呻吟,呼吸时,自己感到不适应,感觉自己不是在征服他人,产生了非独占的厌恶感,进行杀人。第三,活体的女性与自己心中的某个形象不符合,必须要杀掉对方以便于自己脑内补完。基本就是这些原因吧。当然他的理想中的女性就是他的母亲。这也跟女性从小对他非同一般的溺爱有关系。对他来说则是俄狄浦斯情节。

 

本作的语言描写也是看点,作者的文笔犀利,思路清晰,一次次犯罪行为,都被他描写的惟妙惟肖,不知该说是大胆呢,还是说这就是日本文学的风格呢。由于民俗和历史等原因,日本从来不忌讳对性的描写,甚至将死亡当做艺术。我孙子武丸老师的这本书的风格让我想起了,川端康成的一只手臂与睡美人。在把玩尸体方面,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或许是大和民族潜藏的一种意识也说不定。在我们看来对于性的描写更像是情色小说,但对于他们来说确实表现人类病态的一种方式。

 

生活在社会的人或多或少可能都会一些破坏的欲望或不溶于社会的思想,碍于法律和道德的束缚,人类会压抑这些,但压抑不住自己原始的欲望时,往往就会犯罪。这不是罪恶,是每个人人类都拥有的病。连续杀人,解体,奸尸就被称为变态杀人狂,受世人唾弃。因为家庭身世悲惨或受过迫害而杀人就会被同情甚至原谅。为什么,同样都是杀人,是犯罪。就因为动机不同,行为不同就会有这样的不同待遇。这是为什么。只要是杀人,就没有对错,这就是犯罪,误杀一个人和连续杀害100个人在天枰上都是平等的。他们都只是住在名为社会的病房里的患者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