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评论加精004[11日更新]

(2007-10-10 12:54:00)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评论加精
读者评论加精004[11日更新]
写在前面:
   看到那么多读者用心的评论,看到大家那样精彩的评论,我突然觉得如果让它们淹没在无数的评论中,将是怎样的一种损失,是“自留地”的损失,更是《甄嬛传》的损失。为此,特开评论加精系列。——阿紫
(特别说明:以下评论只代表读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博客和阿紫立场)
☆☆☆☆☆☆☆☆☆☆☆☆☆☆☆☆☆☆☆☆☆☆☆☆☆☆☆
[匿名] 新浪网友 在《《后宫·甄嬛传Ⅳ》11——弦断无人听(上)[生日特发]》 发表:2007-10-08 20:26:13
 
太后似乎不期望甄嬛回宫
读文有感:

其实作者还是有伏笔的:请看芳若的数次出场(某些地方就是代表了太后的意思)
1)芳若觑我一眼,小声道:“虽然说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但娘子是个七窍玲珑的人,自然知道手心手背也有厚薄之分。不要怪太后!”
  这句话说得实在明白不过了,手心手背也有厚薄之分:皇后出自朱门,便是手心;甄嬛算是敏慧于心、懂事如此,即使“像极了那孩子(纯元)”,终不过是外人,虽是肉,亦是长在手背上,这薄厚之分,一目了然。那么下面内容,难免流露出“回护”的意思。

2)芳若点点头,道:“娘子是个十足的明白人,也该知道太后娘娘隐居宫中多年不问世事,自己也是七病八难的,但心里却还不糊涂。有些事太后娘娘也无奈,只能明白却不能插手,更何况还是牵连了前朝的。”
  太后能成为太后,自然是腥风血雨经历的了,自己手上也定是不干净,许多无奈、委屈、甚至冤屈看得多了,经历得多了。芳若讲端妃性子冷冷的,事不关己不过问,其实人人都有类似的一面,可能太后更是如此,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家族、族人的利益时,更是有些力不从心、勉为其难、态度差强人意了,了剩余无,至多念佛超度,躲扰烦世事。“更何况还是牵连了前朝的”应该是甄嬛错穿纯元故衣,牵扯到前朝的事情,也就是又重提了一遍纯元皇后,也就是又让玄陵重痛旧事,也就是又隐晦的牵扯了纯元非正常的病故,今皇后与先皇后的是非曲直——而这些,都是太后不愿看见、不愿想起的。“前朝的”不仅是玄陵的心病、也是皇后的,更是风烛残年的太后一块重重心病。这些也是后续发展的伏笔原因的交待。
3)芳若的声音愈发温柔而笃定,牢牢压迫住我,“娘子要记得,是华妃作孽,也只有华妃作孽,与旁人无关。”。。。。。。她的目光迫牢我,“时势不由人!娘子再不甘心,也要甘心——不是为了自己呵!”“太后必然是要回护娘子的,可娘子也要清楚,若娘子一心只想着报仇或是别的什么,那么首当其冲的便是帝姬。娘子既然要全力爱护帝姬,那么帝姬也注定是娘子的掣肘了。”

    是华妃作孽,也只有华妃作孽,非干朱修宜。太后借芳若之口告诫甄嬛:不要看清楚仇恨,不要再一步看深仇恨,不要再多想,只是认定了——告诉你是华妃就只有她,致使你如今的种种,聪明害己,糊涂或只是装糊涂才不至于错得更深。太后并不是完全为甄嬛着想,也没有完全不为她着想——认清形势,保全家人和胧月,这是甄嬛最安稳的结局,也是朱门最想要的稳定的结局。

4)她轻声道:“。。。而是叫娘子明白,实在不可轻举妄动。如今这个节骨眼上,虽然娘子被逐出宫,再无回宫之理。”芳若的声音沉稳入耳:“其实娘子如今的身份,已经是一重最好的保障。大周开国以来,君王在位而出宫修行的,除了您,还有从前几位万岁的粹妃、杨淑妃等人,无一不在高位,无一不是老死宫外,再无回宫之理,更遑论其他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微末嫔妃了。所以娘子此生,也必定是终老于此了。”
    这便是太后认为甄嬛的结局:不回宫,是前提。然后保证家人、帝姬的性命安全,甄嬛也可以安老一生。朱门也可以保全安稳、不再动荡。

那么甄嬛的反应呢?
1)“手心手背” 之论:
仿佛有森冷的风生生擦着眼眸刮过,我眼中一酸,硬生生忍住泪意,道:“我不敢怪太后。”太多的束缚和牵扯,顾虑重重,不敢怪,是不敢,不能怪,前途未卜,但并不是不愿。

2)唯一的反应便是担心胧月的安危。
3)“华妃作孽非干朱门”一段:
  良久,也许过了很久,我若无其事抬手擦去嘴唇的血迹,声音有自己也意外的沙哑,道:“好。全当是为了胧月,也是为了还活着的人。我答允你,即便我还恨着谁,恨到切骨,也不会轻举妄动。”我清一清嗓子,“姑姑知道我的性子,绝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前面不愿解释过多,只提后一句:“姑姑知道我的性子,绝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这句不是白白一说,日后复起之意,隐隐浮现:虽然现在全当过去,甘心于此,并不是一生在此。也是甄嬛对芳若真正回答——绝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等待时机成熟,有把握之时,并不是今日复明日。

4)“也必定是终老于此了”一句:
  我也不作声,只道:“也是。”不作声,就是真实的声音不能表露,不愿此时表露过多。

那么最终芳若代太后来探望甄嬛(或者是说外带“告诫”谈判之意)的结果是:

“也请姑姑转告太后,我会在甘露寺中安分修行,至于帝姬,太后若肯看顾,那便是帝姬的福气了。”芳若自是好心。至于太后,不过是交易罢了,以我的安分来换取她对胧月的悉心照顾,也是以我的安分来换皇后她们的安心。

    当然甄嬛也有感激,但不完全都是感激涕零,更重要的含义是:交换。
交换的前提就是:“不回宫”。甄嬛不可能永远甘于此,所以后文中,回宫就代表了不再妥协朱门,甚至向朱门宣战。猜测后文会更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