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来。换一种说法,就每一个人的潜质而言,本无所谓短长,短长是运用的结果,用得好就是长处,用得不好就是短处。
2
一个人对于人性有了足够的理解,他看人包括看自己的眼光就会变得即深刻又宽容;在这样的眼光下,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一切个人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
3
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理智动物,二者不可缺一。
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作出取舍,进行加工。世上绝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
4
情感和理智是一对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冲突。有几种不同情况:
其一,两者都弱,冲突也就弱,其表现是平庸。
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情感强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发达而情感贫乏。在这两种情形下,冲突都不会严重,因为一方稳占支配地位。这样的人可能一事无成,也可能成为杰出的偏才。
其三,两者皆强,因而冲突异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终于能驾驭磅礴的感情,从最激烈的冲突中便能产生最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5
人性意义上的伟大是世界性的,必能赢得一切民族的人的尊敬。
耶稣说:“先知在自己的家乡往往不受欢迎,而在家乡之外却受到尊敬。”套用他的话,我们可以说,只在自己家乡受到推崇、而在家乡之外不受欢迎的榜样是不够格的榜样。
6
骄傲与谦卑未必是反义词。
有高贵的骄傲,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不卑不亢;有高贵的谦卑,便是不因自己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而傲视他人,他们是相通的。
同样,有低贱的骄傲,便是凭借自己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趾高气扬,也有低贱的谦卑,便是面对他人的权势、财富或任何长处奴颜婢膝,他们也是相通的。
7
我听到一场辩论:挑选一个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个更重要?双方各执一端。一方说,人品重要,因为才智是可以培养的,人品却难改变,另一方说,才智重要,因为人品是可以修正的,才智却是天生的。
其实,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要有大的改变都很难,内核的东西早已形成,只是在不同的场景中呈现不同的形态,场景的变化反而证明了内核的坚固。
8
在任何专制体制下,都必定盛行严酷的道德法庭,其职责便是以道德的名义把人性当作罪恶来审判。
据我揣摸,人们的心理可能是这样的:一方面,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竟然有人做了,于是嫉妒之情便化装成正义的愤怒猛烈喷发了——决不能让那个得了便宜的人有好下场;另一方面,倘若自己也作了类似的事,那么,坚决与罪人划清界线,就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仿佛谴责他人的调门越高,自己就越是安全。
因此,凡道德法庭盛行指之处,人与人之间必定充满残酷的斗争,人性必定扭曲,
爱必定遭到扼杀。
——摘自《碎句与短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