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的紫罗兰 载《连环画报》1982年第6期
原著:(法)莫鲁瓦
改编:有源 绘画:孙为民
聂鸥
【连藏碎语】
昨夜翻阅1982年的《连环画报》,看到了《星期三的紫罗兰》;这部连环画文字优美,故事感人,画面精美,应是一部精品。将其画幅和文字做了删节,贴出,与连友们共赏。

在这所客厅里,珍妮给勒翁的客人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她发挥了一个真正演员的高超技艺,讲得绘声绘色,客人们夸赞她:“真是才华过人!”“快八十岁的人了,真了不起!”大家正盼望珍妮再讲下去,珍妮却向勒翁告辞:“我该走了,今日是星期三,您不是知道吗?每逢星期三我总是要给我的朋友送紫罗兰的。”勒翁惋惜地说:“您的忠贞不渝是众所周知的,我不再留您了。”

珍妮走后,客人们纷纷问勒翁,紫罗兰是怎么回事。勒翁说:“这事足够写一部小说了。今天我就给你们讲讲星期三送紫罗兰的故事”--

一八九三年,珍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音乐学院,当时就被邀请到法兰西喜剧院,并且很快就成了剧院的主要演员。

一个美丽超群而且闪电般地获得了巨大荣誉的少女,必然会受到很多人的爱慕和崇拜。银行大老板、剧作家、戏剧界的朋友,都想赢得珍妮的好感。

一天晚上,当珍妮在小仲马的《巴格达公主》剧中再度出现时,观众们对她的精彩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幕间休息时,验票员走进休息室,将一束紫罗兰递给珍妮,说是一位工业学院的大学生送来的。珍妮深深地吸了一下紫罗兰的芳香,高兴地说:“多美呀!”

此后的几个星期三,珍妮都会收到一束紫罗兰。珍妮感到惊奇和兴奋。

珍妮找到看门人,问:“送紫罗兰的都是那位大学生吗?他什么模样?”看门人说:“是个很标致的小伙子,看样子,这个小伙子显然钟情于您。星期三工业大学的学生没有课,他每次都和姐姐一起来。说是送花给您,说完脸都红了。”

珍妮被感动了,恳请看门人能够放那位大学生到后台来,哪怕一次也行。看门人劝道:“小姐,无论如何也别这样。我在这里干了二十多年了,看见多少姑娘陷入情网啊!我天天接受代转花和便条,但从不放任何人进去。”珍妮觉得看门人说得对,决心今后已冷淡、谨慎相待。

许多个星期过去了,每个星期三珍妮都收到一束紫罗兰。全剧院都听说了这个佳话。朋友劝珍妮应当当面谢谢那位送花的大学生。珍妮被朋友说服了,便对看门人说:“那位大学生再送花时,请您告诉他,让他亲自把花送到休息室。”看门人勉强答应了。

珍妮盼望的星期三到了。幕间休息时,她怀着一种强烈的近乎
惶恐的好奇心,等待着那个陌生人的到来,她感到自己好像在等待情人。然而,她的紫罗兰连影子也不见。

珍妮询问看门人,看门人也感到奇怪:“这半年他还是头一次没有来,这一切该如何解释?也许是他病了,咱们看看下一个星期三吧!”

但是到了下一个星期三,仍然没有紫罗兰。
已经习惯于紫罗兰的珍妮,好像失去了
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第二天,珍妮就到外地演出去了。无论
她住在哪个旅馆,房间里总是摆满了玫瑰花。
当她再回到巴黎时,已经忘掉了那位热情浪
漫的大学生了。

一年后的一天,一位名叫日尼夫里耶的上校突然来找她:
“小姐,我冒昧来找您,是出于做父亲的感情。您看到了我
的打扮,我是在为我儿子安德烈致哀。两个月前他在马达加
斯加阵亡了。您不认识我的儿子,但我儿子认识您。那天他
和姐姐从剧院回来后就对您十分敬佩,他赞扬您对人物理解
得深刻,表演得细腻、纯真和富有诗意。”

听到这里,珍妮似乎明白了:我的天哪,这么说,就是他!上校说:“是的,那个一连几个星期三都给您送紫罗兰的大学生,就是我的儿子安德烈。他热烈地爱着您,在他的房间挂满了您的照片,同学们都嘲笑他那种狂热的感情。毕业时,安德烈因此请求被派到马达加斯加去。他曾说过,或者让离别来治好他这毫无指望的狂热感情的创伤,或者去建立功勋,到那时——”

上校将儿子安德烈始终没有发出过的一包信件交给珍妮,说:“请您保存吧,信是属于您的。您在他内心唤起的感情,没有夹杂丝毫轻浮的、低级趣味的东西。他把您看成是美和理想境界的化身。我认为安德烈无愧于自己忠贞的爱情。”珍妮再也忍不住了,她痛恨自己当初没有力争同安德烈会面。上校劝她:“小姐,不要责备自己了,这一切,您当初并不可能知道的。”

珍妮猛然抓住上校的手说:“上校,我总觉得欠了死者的债似的。请告诉我,您的儿子安葬在什么地方?我发誓,只要我活着,每个星期三,我都要给他坟上献一束紫罗兰。”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珍妮总是坚持每个星期
三丢下朋友、工作,甚至丢开最心爱的人,独自去给
并不相识的安德烈送去一束紫罗兰......

勒翁的故事讲完了,整个客厅一片沉默。

《星期三的紫罗兰》载于此册《连环画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