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大盘股票均量线麦氏理论 |
分类: 市场解读 |
http://mpimg.cnfol.com/ueditor/201911/06/1573030681517765.png
股票上涨都是资金推动的行情,即有明显资金投入才会有股价上涨,但资金投入也有推动不涨的时候,也会有不太需要大资金投入可以造就一段涨势,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及造就筹码有效锁定效果。资金投入说起来很简单,解读起来非常困难,主要是没有人可以准确的说明资金何时投入?为何投入?从哪里而来?可以撬动多大行情?
市场认定股市是七亏二平一赢,大数规律大致上如此但在我的统计中发现,还可以更精细表达。采取黄金分割率分析,大体认定61.8%股民是亏损的,在61.8%中的61.8%股民,即其中38.2%一定是大亏特亏,严重亏损。在另外38.2%中并非都获利,而是38.2%中的38.2%,即14.59%中持股者会有利可图,再进一步细化只有3.82%的股民赚大头。
市场有这么一句话“要害一个人就让他去炒股”。炒股可能是一条不归路,股市专门修理不服气的人,即使贵为学有专精的经济学家,当他试图预测判断股市涨跌及点位时,结果都会非常糟糕,正如罗杰斯说的,试图预测股市涨跌者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因为股市是无法预测的,只能依据趋势进行长期的操作把握。
从股市涨跌演变中无法判断股价的涨跌高低,但从筹码演变中确实可以找到明显筹码有效锁控与沉淀的效率,但依然无法准确把握持股者的操作心理心态,所以存在随机变、随时变、说变就变的状况,即原来不准备买进的买盘,因为持续不断上涨后造成心理上按耐不住抢进,此时会造成资金再扩大进一步拉高上涨,重点是:如何才可以造就不断抢进的动向呢?没有任何集体数据可以证明必然涨、必须涨,这是最难掌握的市场心理变数。
反过来也一样,原来不准备卖出也会因为跌破了心理最后支撑线而导致卖盘涌出,究竟最后的底线在哪里?这个无法清楚说明。就如盘中的涨跌演变,【麦氏理论】独创“三点一项”的盘点方式,举例周三行情,一开盘明显偏向下跌为多特征,显示卖压更大于买盘,结果当然会倾向下跌。以“板块动向”比较,到最后收盘只有9个板块收红,87各板块分类中有78个板块下跌,下跌动作更大于上涨,但大盘指数最后只下跌12.97点,跌幅0.43%,未超过0.618%的跌幅都属于小跌。
为何卖压扩大没有再杀跌呢?是因为筹码有效锁定或惜售不愿杀跌才跌不下去吗?这个特征可以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最关键在于周三银行板块的护守,银行指数上涨0.60%对指数的支撑是有帮助的。工建农中四只大型银行股,加上招商银行上涨就足以对抗下跌。其它两个板块航天国防及船舶制造涨幅虽然超过1%,因为不是指标股对整体盘势影响有限。
周三跌幅超过1%的板块有27个,主要影响在证券及电子元器件板块,分别跌幅达到1.30%及1.04%。周二大盘指数拉高后,市场有很多观点认为证券板块会大涨,但本栏从筹码换手的角度解读认为,证券板块不仅不会涨,而且还会反向下跌,因为从8月19日放量拉高上涨至今52个交易日,换手率达到52.60%,亏损率1.64%,平均成本线高于目前的收盘,超过五成筹码在前面周期是亏损的,还可以撑多久?
这种情况对证券板块操作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加码买进后拉高试图解套,不可能会“再垫高成本加码拉抬”,所以拉高出脱避开可能的变数是一个选择;第二是直接止损杀跌,少亏为赢。前一个操作需要更多资金投入,眼下在资金量能不足的情况下不可能,接下来剩下的是何时出发止损卖盘?以此分析本栏认为证券板块不会涨。
银行板块确实可以拔高再涨,但关键并非“涨”的问题,是需要动用多少资金投入才可以拔高上涨?以2月25日当天大涨6.36%为基准推导统计,横向运行172天,换手率31.21%,利润率达到12.64%,还可以进行多少换手率促使上涨呢?有没有可能因为年底做账需要而调节持股呢?这个影响会是未来股价涨跌最大变数,务必关注。
反应在个股上如贵州茅台(600519)有效筹码锁定造成上涨,主要涨势从8月12日拉高开始至今运行57个交易日,换手率15.28%,获利率24.01%,会不会引发卖压呢?或近期中国人寿(601628)从10月21日拉高上涨涨幅达到21.98%,还有多大再涨空间呢?这些问题都必须深入思考,不能忽视。
沪市连续8个交易日增量蓄势蓄量上扬,在无法确认会有源源不断场外增量资金的情况下,没有明显强势的“力度”推动上涨,指数的上涨没有明显“高度”,如何期待盘面会有“强度”涨势呢?这是目前最大的隐忧。市场明显偏向看涨的比率大增,虽然未见明显压低卖压盘,但从8月19日至今运行52天,横向跨距太长不利支撑,周三进入9月4日上涨以来的第40天,对明后天行情存在明显变数,必须重视随时发生变动的可能性,提高警惕。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