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曹伟大盘股票均量线麦氏理论 |
分类: 财经要闻 |
http://s2.caigengtan.com//media/media/2016/11/0716-9p4monig.png?imageView2/2/w/600中创板偏弱再下跌" TITLE="主板稳健推升上涨
技术分析就我个人解读它只是在解读市场参与的“俱体筹码数量”偏向而已,俱体筹码数量是指“做多与空”筹码,也有“观望”的筹码,没有人可以完整解答这三股买卖盘的俱体数量。成交手数可以清楚说明俱体数量,但成交本身也只是确认买进或卖出的俱体筹码数量,还有高挂卖出与低挂买进的筹码究竟有多少?究竟在怎样的状况下原来准备卖出与买进者会改低或高价卖买,或取消卖买盘?根本无从得知,无从说起。
在怎样的价位下会有更多原来观望买盘买进?或卖盘卖出?谁也都无法说得清楚,通常市场的解读只能采取看到的买卖单部份解读,例如沪市10档买卖盘,当出现一笔大单量买卖时可以立马研判是买进或卖出,大单量挂出价格低于目前的成交价,造成原来低挂价格改变造成下跌,也可以是一笔大单量买进后造成原来挂高位卖出盘的改变。
这是典型一笔大单量买卖特征造成后来买卖价平衡改变,一旦买或卖的动作出现持续性就会将原来的价格改动到另一个高低价,等于有再跟进的买卖单进场,当然也可以是风盘跟进。
这是盘中演变解读判断,市场习惯在收盘后解读,一般会采用软件提供的券商买卖库存量作为解读,多数情况下是采取前20家买或卖最多的券商进行比较,然后据此认定是“主力买进或卖出”,称之为“净买入”或“净卖出”。这样的解答依据交易数量特征解读的确可以作为一定的根據,但作为绝对买进与卖出依据多数情况下不甚合理,因为看到的是当天状况,隔天也许介入者卖出或买进状况又有所改变,当你看到的数据其实已经慢了一天,无法作为绝对的判断。
有者采用持续的买进与卖出为认定确实有它使用好处,但从价格操作的变动关系来看,买进越多一样可以下跌,卖出很多一样可以上涨。市场有人解释为“主力买卖虚实”,真实状况谁会知道呢?有些情况是内外围配合者自行买卖影响到控盘,介入者自己都不知道真正情况是什么?场外人士谁可以解释得清楚呢?这些因素最后的解读只有一种:从归纳统计后找寻介入者可能的心理偏向,采取某一些特征模型解读比较贴近事实。
有分析采取日K线长红与长黑配合成交量大小作为解读是否买进或卖出,这些都是事后说故事,根本不能作为操作。有人说因为同样的技术分析使用者多,改变了原来指标的买卖启示,根本不是这样。技术分析不是解答涨跌偏向,而是告诉您现在买卖者的筹码流向与平衡状况,是筹码潜在性方向解读,并非解读涨跌。
并不是指标向上交叉就是上涨,也不是指标向下交叉就是下跌。虽然多数状况下的确会比较偏向涨跌演变,但在多数情况下如此的应用会落后市场真实特征演变,也有瞬间似乎逆转而改变了原来市场的平衡,最后原来偏涨转为下跌,原来偏跌转为上涨。
举例沪市的均量线及均价线明显偏涨,此时以沪市量潮为主导的倾向偏向上涨,在没有出现筹码平衡改变前当然应该看涨,这是为何周一会上涨的原因。这样的涨势很明显可以拉高涨过3186点,但20KD及10MACD同步交叉下跌倾向,也会有反向下跌的情况发生,这样瞬间偶发反向的特征对原来趋势不会有任何影响与改变。
创业板指数偏跌是因为上方累积太多筹码的影响,从6月15日后54个交易日累积113.73%换手率,颈线平衡点在2145点,周一跌2130点作收意谓上方筹码全面亏损,卖压只会加重不可能减轻,筹码平衡改变只会造成更大的跌势与破坏,此时10日均线向下交叉120日均线,后续还会有20日均线向下交叉40及60日均线造成更大下跌破坏,顺序空头排列格局跌势怎能不跌呢?避开创业板的下跌是趋势操作上必须的,它已经造成筹码平衡改变,当然还要继续再下跌。
作者简介:
作者本名陈少川,笔名麦克,匿名笑笑人生,祖籍广东省潮安县,1960年生于马来西亚,80年赴台求学,87年接触期货,89年转战台湾股票市场,热爱证券投资行业,将它当成自己终身事业追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孜孜不倦,认真踏实经营,专研各种市场分析理论至今超过27年,创立麦氏量潮分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