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9月25日)开盘论市:周K线直攻3200点,镇底K线继续酝酿中
(2015-09-25 10:18:50)
标签:
股票财耕谈成交量救市麦氏理论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陈少川
从8月27日连续两天上涨后至今19个交易日,是否可以将这19天形成的横向整理成为“久盘”呢?从目测感觉的解读来看,绝大多数人会认为如此。问他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横向修复呢?现象更多人会说“无量”。所谓无量的“无”是指量不够,量不够应该是“缩量”,或是“小量”,为何说成“无量”呢?
显然这是语意表达错误,是福建一带的表达方式,如果使用福建话讲解,“无量”的确是那个意思,但普通话的语意概念却有误差。本栏的习惯使用会使缩量或是小量,不可能使用“无量”。不是故意要较真,而是如果这样的语意错误使用都无法改正,其他有关技术分析使用的概念当然也无法修正改变。
例如9KD指标的应用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是当年从台湾传过来时的设定,因为是最初使用有关技术分析指标,所以先入为主,难免也受到台湾的误导。记得在1989年第一次学习KD指标时是设定12天参数,为何后来会变成9的参数呢?真不知道,就如RSI采用6,的参数,但连涨6天达到100,只有修正平滑。
在研究中发现,指标多少都是依据收盘价计算而来,加上一个时间周期给予测算,然后找寻指标的趋向与倾向性。正因为指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某一个时间周期的数据,反应的是这个阶段区域内的价格变动,在常态下多数状况都算是稳定,一旦出现大幅度激烈变动时,指标无法完整反应其中的变数。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所有通过数据计算的公司就一定会有它的优点与缺点,所有指标的优点是“易学易懂易用”,但却是“难精难准”。经常是事后论证都是对的,在进行中使用却什么都不是,而且还经常选错解读,原因无它,最重要是操作者自我心理倾向的演变,但多数人反而不重视也不认为如此,难免会以为“指标不准”。
经过长期的推导论证后发现,必须依据一个固定的步骤模式长期使用,追求长期长效而且是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这样才可以在经过一个阶段后获致一定的比率与概率的操作效果效益,因为本栏认为必须依据“四个步骤与四个条件”应用才是最好的模式,周五依据这部份介绍,如下:
1、 当日成交量为大于10日均量线造成10日均量线翻扬,也没有出现10日均量线向上交叉20日均量线之前,当然不能确认会有增量上涨的优势发生,此时必须多几次针对量能的蓄势累积,无法立马期待多方在这个量能特征下出现大幅度放量上涨的动作发生,因此修复再修复将是本阶段必然的演变,多一些时间周期的修整;
2、 为何指数已经站上20日均价线,结果还是没有强势的突破拉高呢?因为成交量跟不上,所以一时还无法形成量潮有效的蓄势蓄量后强势的推升,因此回探20日均价线区域继续修复就成为这个阶段修复的必然演变。其实也就多几天的横向修复,不是久盘不涨必跌的形态特征;
3、 反转点仍有利于多方持续的向上,目前只是再远点修复待变而已;
4、 双保险指标构成的形态优势说明的是这个阶段价格修复的有效因素,但还无法达成蓄势后的推升,还是因为成交量的问题,所以成交量的分析才是一切的根本与缘由,有待量能压缩达到相对稳定区域后再放量才可以进行有利的反击。
可惜,周五的人气倾向在开盘后的40分钟是明显偏向对空有利的局面,所以暂时看不到多方据此反击走高的依据,尤其是板块效应形成的倾向有待消弭市场的疑虑。有明显的板块压低动向,虽然没有急于追杀但也没有构成有利的支撑反扑,所以多几次来回的震荡修复是有必要。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