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盘回调就是买

(2015-01-15 09:25:49)
标签:

股票

财耕谈

大势研判

麦氏理论

分类: 市场解读

市场的震荡逐步开始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分歧和猜测,这是行情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尤其是在震荡过程中较容易因为时间拉长后的不同感受、体会与反应。所以当今天你再问问身边的朋友,关于这几天的调整行为,已经和上一周的态度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不过就本栏认为,持续关注麦氏理论分析的投资者,大家都应该很清楚这几天的变化到底对接续的走势会构成怎样的影响。“今日的小量就是日后的量撑而助涨”,这是麦氏理论量能分析里头非常重要的思想。以此展开,大家只需要确立当前的缩量行为是不是还有更低,低无底线的低量出现,那么就应该懂得怎样沿着这样的思想来进行一下步的操作规划和安排。

到底多低的成交量才是低,这对于缺乏量能分析的投资者来说,其实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但对于本栏而言,我们完全可以应用量能分析的方法来进行衡量,甚至度量这样的成交量能水平就是“低量”了。

因为,首先,成交量低于60日均量线,但我们很清楚,这并不会造成60日均量线的下跌,而且根据60日均量线的移动关系,我们非常清楚完全可以保持60日均量线的上涨,这相对于60日均量线来说,就是“低量”;

其次,就算如此压缩成交量能,但仍然可以保持120日均量线的上涨,而且依照其移动扣减关系,同样可以确保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容易因为缩量而造成120日均量线下跌;

再者,通常在缩量都不可能造成60日均量线转跌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120日均量线的下跌,这就是说就算保持当前“低量”水平,也会继续保持长多涨势量潮格局,也就是长期涨势环境依旧维持,并没有受到缩量而改变;

大盘回调就是买

 
第四,在涨势量潮下的缩量行为,基于涨势均量线而出现的“低量”行为,通常会在3个交易日内形成强力反击,就算因为短期压力而震荡延长时间关系,也常常不会超过5个交易日;
第五,随着时间推移之后,20日均量线扣高的区域逐步得到缓解,尤其是5个交易日后再度转入扣减比20日均量线还要低的量能水平,即时低于5000亿元以下的成交量能,相对来说并不能算是极大的成交量能,毕竟60日均量线也已经逼近了4000亿元。

根据上述关于成交量能的变化情况,显然在完全可以确保60、120日均量线同步上涨的基础上,还不到紧张于会就此持续大幅度缩量下跌的时候,只是短期会因为缩量而制约往上回升的力度和高度,而且也因为20日均量线的转跌而引发短期结构的回调。

但事实上我们通过价格的变化,大家至少可以看到以下多个方面的积极条件:

第一,60、120日均价线还保持绝对的上涨条件;

第二,K线结构上在3000点区域构建了一个小平台区域,具有技术性的支撑基础,尤其是随着60日均价线逐步上行到这一区域后,更是建立了较强的支撑条件;

大盘回调就是买

 
第三,周K线的绝对多头涨势可以延续非常长的时间,不仅6周均价线不容易在未来2周内改变其涨势,12周均价线还会继续往上推移,而且下周就会上行到2937点之上,未来2周内会向上越过3000点之上,而且可以绝对保持在未来6周内的上涨行为,这也告诉我们不可能在一次性回落的情况下,往下击穿3000点而不回升,这个条件告诉我们,就算当前位置往下压低,也没有多少可往下下探的空间;
第四,K线的组合特征更是表现出3108点的强力支持。

大盘回调就是买

 
以上在价格方面的优势,结合量能的变动关系,更应该看到当前位置不具备持续回落的状况,反过来事实上就是在缩量回调时创造极好的再买进操作机会,这通常又会被投资者视为“千金难买牛回头”的股市现象。

综上所述,涨势环境下的缩量修整格局,就是买进机会。只是对于不同的投资者,因为方法模式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策略,应用不同的战术,这个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而依照本栏的分析方法,其实只要在自己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就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操作态度,每个人都想更低,每个人都想更高,但谁也不知道最低在哪里,最高是多少,回头望去,那山那谷,早已不可逆。

要想把股票做好,不求更低,不求最高,但求心安理得。没有方法,没有思想,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是做不好股票的。

*** 更多精彩内容,请观看视频讲解 ***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