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财耕谈大势研判麦氏理论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今天是11月11日,在过去这一天被称为“光棍节”,因此会有很多所谓“脱光”的活动,意思“脱离光棍的日子”。为何以这一天作为光棍节呢?因为四个“1”有关,也因为某一个企业不断的渲染后,近五年出现业绩大幅攀高,因为量太大快递都来不及配送,造成明显热度与风潮,创造销售的高峰。这是属于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意象节日”,原来也就是普通的一天,但因为这个商业行为以后形成每一年市场销售的关注焦点,的确非常了不起。
股市有没有可能也来一次“脱光”行动?激励市场积极买入,将现金换股票,让自有资金大量进场买入,即使没有用尽所有资金,没有到脱光的程度,至少也必须接近脱光。当然,对持股者来说,也可能有“脱光”的可能,即把握这一次拉钩啊的优势尽可能先卖出的“脱光”,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毕竟所有操作都是两面的,不可能只有一方有利。
A股市场是否可以在沪港通的激励下开始拉高呢?以沪港通的启动来说,到底会对A股市场比较好呢?还是对港股比较有利?这个问题目前各种说法都有,比较中性的说法是对彼此都有利。实际上这个根本不必说,如果不利为何要有这个新的政策的呢?本栏认为最大的影响是原来的“同股不同权”,加上市场习惯不同,在香港上市的A股价格相对比A股还低很多,此时应该有助于AH股的股价拉近,这一点应该是大家可以认定的观点。
周二开盘偏向以证券期货及银行为主的强势,涨幅最大的两个板块,更不可思议的是中国银行(601988)竟然开盘不久就直接拉高涨停,另外三只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也有不俗的表现,瞬间将指数直接拉高达到2508点,但是这一刻,反观其他非证券银行板块却是反向的下跌,而且下跌的速度与幅度还相当快,说明这样的拔高,市场一时半刻还是很难接受,难免会有所变动。
到底最终的状况如何?就趋势而言一定是利大于弊,但沪港通启动的初期估计流向港股的机会应该更大些才对,不管大与小,分析步骤不能少,解读如下:
1、当银行板块强势拉升的时候,是否会挤压其他板块的表现呢?这是一个非常只要的心理层面问题,务必重视;
2、大盘权值股与权重股强势拉高,到底成交量的扩散状况会如何?如果集中在这些个股的拉高,会不会有所谓反作用力的出现呢?这一点也非常关键,例如马钢股份(600808)的下跌应该就是一次很好比较解读,其他如广船国际(600685),及中国国际(002051)、中材国际(600970)等的弱化,也是一个连带作用;
3、必须关注如此大幅度拉高以后量能的分配状况会如何?如果过度集中在单一板块会抑制其他板块,那么一来一往之间,成交量的释放形成不平衡,有可能产生那种量潮的惯性改变呢?其中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的演变更为重要,尤其是创业板一旦下杀跌破SAR反转点1660,到底会引发何种变动?更需关注;
4、必须要重视与关注周线的12KD及10MACD指标的高位背离特征。当然,在12周均价线没有构成“扣低而助跌”之前,它也只是高位的修复整理而已,不属于立即下跌的动态,但还是要注意拉高后形成“高处不胜寒”的心理影响。
开盘10分钟后偏向下跌家数更多的情况下,显然市场人气倾向一时还无法接受盘面倾向以银行板块的拉高,而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借助这个机会大幅度往下,正如本栏前面谈到的状况,这绝对不是好事,逼近光只有指数上涨,个股股价没有拉高,多数人还是没有赚到钱。
注意资金的流动与转向,尤其是避险资金的流动,同时前期投入中小板与创业板的资金如何出脱,在今天“脱光”的日子,他们要如何“脱光持股。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今天是11月11日,在过去这一天被称为“光棍节”,因此会有很多所谓“脱光”的活动,意思“脱离光棍的日子”。为何以这一天作为光棍节呢?因为四个“1”有关,也因为某一个企业不断的渲染后,近五年出现业绩大幅攀高,因为量太大快递都来不及配送,造成明显热度与风潮,创造销售的高峰。这是属于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意象节日”,原来也就是普通的一天,但因为这个商业行为以后形成每一年市场销售的关注焦点,的确非常了不起。
股市有没有可能也来一次“脱光”行动?激励市场积极买入,将现金换股票,让自有资金大量进场买入,即使没有用尽所有资金,没有到脱光的程度,至少也必须接近脱光。当然,对持股者来说,也可能有“脱光”的可能,即把握这一次拉钩啊的优势尽可能先卖出的“脱光”,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毕竟所有操作都是两面的,不可能只有一方有利。
A股市场是否可以在沪港通的激励下开始拉高呢?以沪港通的启动来说,到底会对A股市场比较好呢?还是对港股比较有利?这个问题目前各种说法都有,比较中性的说法是对彼此都有利。实际上这个根本不必说,如果不利为何要有这个新的政策的呢?本栏认为最大的影响是原来的“同股不同权”,加上市场习惯不同,在香港上市的A股价格相对比A股还低很多,此时应该有助于AH股的股价拉近,这一点应该是大家可以认定的观点。
周二开盘偏向以证券期货及银行为主的强势,涨幅最大的两个板块,更不可思议的是中国银行(601988)竟然开盘不久就直接拉高涨停,另外三只股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也有不俗的表现,瞬间将指数直接拉高达到2508点,但是这一刻,反观其他非证券银行板块却是反向的下跌,而且下跌的速度与幅度还相当快,说明这样的拔高,市场一时半刻还是很难接受,难免会有所变动。
到底最终的状况如何?就趋势而言一定是利大于弊,但沪港通启动的初期估计流向港股的机会应该更大些才对,不管大与小,分析步骤不能少,解读如下:
1、当银行板块强势拉升的时候,是否会挤压其他板块的表现呢?这是一个非常只要的心理层面问题,务必重视;
2、大盘权值股与权重股强势拉高,到底成交量的扩散状况会如何?如果集中在这些个股的拉高,会不会有所谓反作用力的出现呢?这一点也非常关键,例如马钢股份(600808)的下跌应该就是一次很好比较解读,其他如广船国际(600685),及中国国际(002051)、中材国际(600970)等的弱化,也是一个连带作用;
3、必须关注如此大幅度拉高以后量能的分配状况会如何?如果过度集中在单一板块会抑制其他板块,那么一来一往之间,成交量的释放形成不平衡,有可能产生那种量潮的惯性改变呢?其中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的演变更为重要,尤其是创业板一旦下杀跌破SAR反转点1660,到底会引发何种变动?更需关注;
4、必须要重视与关注周线的12KD及10MACD指标的高位背离特征。当然,在12周均价线没有构成“扣低而助跌”之前,它也只是高位的修复整理而已,不属于立即下跌的动态,但还是要注意拉高后形成“高处不胜寒”的心理影响。
开盘10分钟后偏向下跌家数更多的情况下,显然市场人气倾向一时还无法接受盘面倾向以银行板块的拉高,而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借助这个机会大幅度往下,正如本栏前面谈到的状况,这绝对不是好事,逼近光只有指数上涨,个股股价没有拉高,多数人还是没有赚到钱。
注意资金的流动与转向,尤其是避险资金的流动,同时前期投入中小板与创业板的资金如何出脱,在今天“脱光”的日子,他们要如何“脱光持股。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前一篇:为什么说要系统性分析和操作
后一篇:量能偏大及大震荡下的操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