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票麦氏理论财耕谈大势研判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市场不管任何时刻都会有多空分歧的差异,看涨看跌的情况不时发生,差别在于偏离的条件与状况的大小不同而已,通常在连续下跌几天之后,或是跌破最短周期的10天线后,市场的多空看法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论述,直到正式跌破20日均价线后才会确立与明朗。
周三指数跌破20日均价线,虽然还在进行“扣低而助涨”的基础,但这样的优势并不能保证指数可以真的稳定在月线上方,有两个要件;一是在20日均量线到了高位反向缩量下跌的情况下,多方在量能不足换手不力的忧虑散发后,很难期待多方有持续稳定支撑的作用,即使扣低也无法形成绝对的支撑,尤其是均线的倾向性与角度弱化后,更容易造成一跌而更形弱化的状况演变,尤其是周三的下跌会促使这个状况进一步恶化。
第二点是扣减本身也与关系系数有关联,即进入系数范围内的5天范围,即便还有支撑但支撑的力道也会弱化,例如今日扣减9月17日的2307点,区域高位是2329点,但周三已经跌入2326点,这个点位也是9月5日周线很重要的点位,说明空方的进逼已经进入多方的核心,自然也容易构成压低后的破坏,此时当然也可以很容易形成顺理成章的跌回9月22日的2289点。
麦氏理论谈论的是以量潮为基础条件进行的推导,如果只是在量与价的比重应用,通常成交量的比重可以达到60比40的差异,当然可以设定55比45的比率值应用,重点在于个别应用与推导的设定,分析如下:
1、
持续三天的缩量,针对20日均量线的对比量观察,进入9月18日的缩量区域,未来四天的量压的确不重,但必须注意的是“赚钱与不赚钱”的心理差异,同时加上跌破20日均价线后的心态转变,往往会有先调再说的操作倾向,这样也会造成中短周期的弱化。
此时要回到60日均量线对比60日均价线的作用,其中低于60日均量线后形成的稳定状况,说明筹码回归中长周期的应对,有两个倾向,如果持续再缩量,缩得更低的量,将直接证明没有明确的杀低盘,尤其是低于120日均量线后,更有立马止稳的效应出现,此时对多方是利大于弊。
倘若只是稍微低于60日均量线,多方可以采取多一些时间的缩量修复,一般状况下会有所谓三到五天的缩量测试,目前经过三天,需要再两天的观察;
2、
此时很难强力阻止20日均价线的弱化,就如周三多方意图采用保险股拉抬来抵御下跌,结果适得其反才有后来的下跌。必须重视10日均价线向下交叉20日均价线的事实,如果今天指数跌破2315点后,将立即进入“同步死叉”的下跌,这个时候的下跌压力会较大,也会引发连锁性的下跌动向,务必注意。
类似的盘面可以针对指标解读,例如20KD指标的下跌与弱化,配合MACD的下移形态说明这一刻指标形成的下跌压力的确会制约做多的情绪,所以在没有确认双保险指标形成有利的向上交叉确认以前,不必过早以为多方可以在此进行有利的反击,还是要多重视盘面观感与对指标的简单应用。
此时回到开盘后的涨跌家数演变观察,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说扭转改变就会立马回头,人气需要逐步的、逐渐的修复后才会有利于改变,目前没有,不妨先持股不动,等待后面再拉升的动作出现,不急于一时。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市场不管任何时刻都会有多空分歧的差异,看涨看跌的情况不时发生,差别在于偏离的条件与状况的大小不同而已,通常在连续下跌几天之后,或是跌破最短周期的10天线后,市场的多空看法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论述,直到正式跌破20日均价线后才会确立与明朗。
周三指数跌破20日均价线,虽然还在进行“扣低而助涨”的基础,但这样的优势并不能保证指数可以真的稳定在月线上方,有两个要件;一是在20日均量线到了高位反向缩量下跌的情况下,多方在量能不足换手不力的忧虑散发后,很难期待多方有持续稳定支撑的作用,即使扣低也无法形成绝对的支撑,尤其是均线的倾向性与角度弱化后,更容易造成一跌而更形弱化的状况演变,尤其是周三的下跌会促使这个状况进一步恶化。
第二点是扣减本身也与关系系数有关联,即进入系数范围内的5天范围,即便还有支撑但支撑的力道也会弱化,例如今日扣减9月17日的2307点,区域高位是2329点,但周三已经跌入2326点,这个点位也是9月5日周线很重要的点位,说明空方的进逼已经进入多方的核心,自然也容易构成压低后的破坏,此时当然也可以很容易形成顺理成章的跌回9月22日的2289点。
麦氏理论谈论的是以量潮为基础条件进行的推导,如果只是在量与价的比重应用,通常成交量的比重可以达到60比40的差异,当然可以设定55比45的比率值应用,重点在于个别应用与推导的设定,分析如下:
1、
此时要回到60日均量线对比60日均价线的作用,其中低于60日均量线后形成的稳定状况,说明筹码回归中长周期的应对,有两个倾向,如果持续再缩量,缩得更低的量,将直接证明没有明确的杀低盘,尤其是低于120日均量线后,更有立马止稳的效应出现,此时对多方是利大于弊。
倘若只是稍微低于60日均量线,多方可以采取多一些时间的缩量修复,一般状况下会有所谓三到五天的缩量测试,目前经过三天,需要再两天的观察;
2、
类似的盘面可以针对指标解读,例如20KD指标的下跌与弱化,配合MACD的下移形态说明这一刻指标形成的下跌压力的确会制约做多的情绪,所以在没有确认双保险指标形成有利的向上交叉确认以前,不必过早以为多方可以在此进行有利的反击,还是要多重视盘面观感与对指标的简单应用。
此时回到开盘后的涨跌家数演变观察,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说扭转改变就会立马回头,人气需要逐步的、逐渐的修复后才会有利于改变,目前没有,不妨先持股不动,等待后面再拉升的动作出现,不急于一时。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前一篇:都是成交能惹的“祸”
后一篇:大盘反攻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