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测支撑后再回击,再接再厉。
(2014-07-10 09:32:50)
标签:
股票财耕谈大势研判麦氏理论 |
分类: 市场解读 |
作者:亮话天窗
经过周三压低作收之后,市场多数观点也明显倾向看跌,其中看跌比率最高的判断在于指标条件的分析。的确,从KD指标的分析估计没有人会认为俱有上涨优势,因为一日之间跌破六天来的收盘,因此指标形成弱化后的助跌倾向也趋于明朗,简易的应用指标判断也都会倾向如此。是不是真的因为指标的助跌形态后就一定造成必然的下跌呢?通常会有类似的倾向,其中最关键在于十大原则的观察判断及应用。
不同时间周期影响在于在区域内形成超过6~10天的改变,尤其改变主要关键的均价线之后,指标的弱化自然也发生,其中还有“趋势、大小、就近、平台、顺序、交叉”等六个原则影响,最关键的条件在于60及20日均价线的跌破与转变,这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长期趋势因为指数越过站上120日均价线才5天,还没有稳定就被跌破,所以也构成120日均价线陷入最后的测试阶段,只要没有跌破1991点,实际上120日均价线跌破后再助跌的倾向并不明显。
60日均价线在未来10天的助跌倾向非常明显,周四进入2036点的再测试,是否会立马跌回2003点呢?也不全然如此,多方还有一定的优势存在,其中最重要在于成交量的区域形态,比对60日均量线还有最后2天的较大量,比对120日均量线也还有2天的量潮演变,这个阶段只要可以出现明显的增量动向,随时都可以形成稳定的量能释放优势,即只要持续增量,多方可以在看起来似乎价格趋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却会在增量的发挥基础里头扭转改变。
此时量潮的演变有两个绝对的倾向,一个是持续大量大跌形成的演变,其次是急速缩量证明筹码稳定的演变,这两个状况如果放在沪市会有不一样的状况演变,但在深证综指上观察,多方属于涨势中的回调,随时可以因为再度加码后拔高上扬,所有今明两天成为关键。
只要了解麦氏理论分析的模式,就会只能推演的基础条件,其中成交量的推演是最关键的应用,这部份的说明强调的是长周期锁定筹码的演变,不会在乎短周期内的变动与波动,但也会在短线的变化中加以说明,其中应用指标的演变进行解读就是最好的方式,可惜很多人不明白其中说明的条件与基础,以为看涨就不能下跌,这是对股市的不了解。只要趋势属于上涨,即使下跌也只是上涨趋势中的修复,最终还是要再度上涨,不会因为短线的修复后不再上涨。
类似观念的说明是长周期的解读,如果不理解而已短线的涨跌状况论断本栏的观点概念,与本栏的观点说明还是有很大差异。其实在推演过程中已经说明很多条件及关系的变化,但如果刻意曲解本栏的说明,或是断章取义,还是其他非关的概念,都不是本栏的本意。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增量上涨趋势是明显的,只是在780亿元的基础上是否可以放大,或是扩增到一倍以上呢?这需要后面时间来证明,时间周期会拉长,并非今天增量明天马上达到千亿元的涨势。
有这样观点的股民说明他不知道市场的状况,如果细分深沪两市,可以轻易看到这些差异,基本上有两个倾向如下:
1、
深证综指的上涨趋势非常明显,尤其是价格仍维持在10日均价线之上,说明涨势还在延续中,不会因为一日之间的下跌就改变,当进入周K线收盘时,通常都会再度作价拉高回击,所以今明两天将是最重要的证明;
2、
沪市偏弱最关键在沪深300指数,到目前都没有克服改变120日均价线的压力,所以其回调的动作比较明显。
分门别类进行说明是这个阶段的关键,可惜有些人不懂,总以为所有市场会是一体通融,其实不然,最关键还是要针对个股的把握,即大盘的条件有它的应用与判断,个股有个股的个别状况演绎,会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演变,不同把握论断即可,其他不重要。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经过周三压低作收之后,市场多数观点也明显倾向看跌,其中看跌比率最高的判断在于指标条件的分析。的确,从KD指标的分析估计没有人会认为俱有上涨优势,因为一日之间跌破六天来的收盘,因此指标形成弱化后的助跌倾向也趋于明朗,简易的应用指标判断也都会倾向如此。是不是真的因为指标的助跌形态后就一定造成必然的下跌呢?通常会有类似的倾向,其中最关键在于十大原则的观察判断及应用。
不同时间周期影响在于在区域内形成超过6~10天的改变,尤其改变主要关键的均价线之后,指标的弱化自然也发生,其中还有“趋势、大小、就近、平台、顺序、交叉”等六个原则影响,最关键的条件在于60及20日均价线的跌破与转变,这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长期趋势因为指数越过站上120日均价线才5天,还没有稳定就被跌破,所以也构成120日均价线陷入最后的测试阶段,只要没有跌破1991点,实际上120日均价线跌破后再助跌的倾向并不明显。
60日均价线在未来10天的助跌倾向非常明显,周四进入2036点的再测试,是否会立马跌回2003点呢?也不全然如此,多方还有一定的优势存在,其中最重要在于成交量的区域形态,比对60日均量线还有最后2天的较大量,比对120日均量线也还有2天的量潮演变,这个阶段只要可以出现明显的增量动向,随时都可以形成稳定的量能释放优势,即只要持续增量,多方可以在看起来似乎价格趋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却会在增量的发挥基础里头扭转改变。
此时量潮的演变有两个绝对的倾向,一个是持续大量大跌形成的演变,其次是急速缩量证明筹码稳定的演变,这两个状况如果放在沪市会有不一样的状况演变,但在深证综指上观察,多方属于涨势中的回调,随时可以因为再度加码后拔高上扬,所有今明两天成为关键。
只要了解麦氏理论分析的模式,就会只能推演的基础条件,其中成交量的推演是最关键的应用,这部份的说明强调的是长周期锁定筹码的演变,不会在乎短周期内的变动与波动,但也会在短线的变化中加以说明,其中应用指标的演变进行解读就是最好的方式,可惜很多人不明白其中说明的条件与基础,以为看涨就不能下跌,这是对股市的不了解。只要趋势属于上涨,即使下跌也只是上涨趋势中的修复,最终还是要再度上涨,不会因为短线的修复后不再上涨。
类似观念的说明是长周期的解读,如果不理解而已短线的涨跌状况论断本栏的观点概念,与本栏的观点说明还是有很大差异。其实在推演过程中已经说明很多条件及关系的变化,但如果刻意曲解本栏的说明,或是断章取义,还是其他非关的概念,都不是本栏的本意。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增量上涨趋势是明显的,只是在780亿元的基础上是否可以放大,或是扩增到一倍以上呢?这需要后面时间来证明,时间周期会拉长,并非今天增量明天马上达到千亿元的涨势。
有这样观点的股民说明他不知道市场的状况,如果细分深沪两市,可以轻易看到这些差异,基本上有两个倾向如下:
1、
2、
分门别类进行说明是这个阶段的关键,可惜有些人不懂,总以为所有市场会是一体通融,其实不然,最关键还是要针对个股的把握,即大盘的条件有它的应用与判断,个股有个股的个别状况演绎,会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演变,不同把握论断即可,其他不重要。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
前一篇:合理波动,安心持股。
后一篇:多头强劲买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