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明两天扣高而助跌,再测低点。
(2014-06-09 09:58:05)
标签:
财耕谈曹伟大势研判股票麦氏理论 |
分类: 市场解读 |
本周的多空观点看法会进入日K线趋势上的量与价趋势变动,以及对上技术指标的判断应用孰优孰劣的争执与论辩,到底是因为量与价的趋势下跌形成指标的弱化后下跌?还是因为指标依据形成明确的转弱下跌,根本不必理会量与价的趋势?即只要简单的使用指标的下跌形态判断就可以认定盘势偏向下跌,根本不必理会或是在意量能够不够?均价线趋势是否形成跌势排列等等。
从技术分析的使用角度观察,其实两者的应用都有很紧密的相关联性,例如量潮主导涨跌最重要的因素,即使再大的量潮影响,在结果没有确认以前,它的作用性虽然存在,但总会让股民给忽视,因为即使量能不足,但会因为几个的稍微优势而造成对量潮的不在意,形成原来动能不足根本就不应该涨,或是不会涨,但因为价格拉高起来使到多数股民会怀疑量能的真实作用,或是因为价格拉高后忘记量能的影响。
即使量能影响很大,还是需要顾虑其他因素的发生,不全然就是量能起到绝对的影响,很多时候需要看在那个阶段起到的关键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在于两个问题,一是不可能长期量能不足的情况下股价持续上涨,往往会因为量能不足只能反应短暂的优势而已,拉长时间周期最后还是回归量能不足的动能问题。
但是价格的影响是更直接的,每一个股民更关注于价格演变,从来就不会有人说因为他投入多少成交手数导致亏损,通常会说买在那个价位现在下跌亏损或套牢,没有人会告诉你他套牢多少资金,只会告诉你他亏损比率,显然价格在一般股民中的最主要关联,但他们无法真正体会到量能的潜在影响,而且属于更直接的影响,因为多数判断以“眼见为凭”,而且关注重点在价格变动,难免会因为过度偏向而犯错。
依照本栏对量与价研究后发现,通常量与价的比重大致上在3:2的条件基础,无法偏废。无论如何?不管那个人同不同意,都必须知道,量潮的影响力一定大于价格,不管采用那种比率判断,最终量与价的结果都会是6:4,即单独使用量与价的判断,量能所占的影响比重在于60%,价格40%,可以依照这样的比重设定,然后根据短中长周期不同时间系列应用,形成每一条时间周期的均量线及均价线的影响比重,进行最重要的应用模式推演,如此才可以更接近事实状况。
最重要的在于基础结构的应用,所以本栏将均量线及均价线再细分成“长短期三线鼎力”的应用,以长期的三线为基础,进行中短周期的顺势应用,如此就不会出现只看到短期的涨跌,忽略了长期涨跌的趋势基础。简单的状况在于,只要长期趋势的判断没有错,即使短线上出现瞬间的改变,最终还是要回归原来的趋势,即在战略选择上没有错就应该坚持,最多在战术应用上进行调整而已。
即使俱备上述优势,在投入时还有全面与片面的使用,例如针对但一只股的投入,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投资模式,或是在有限的资金量中采用分散投入模式,这部份形成的影响在于集中与分散的应用,有利有弊,最重要在于坚定依据长期长效在一定模式选择下经营,最后就会有一定的效应与效率出现。
有了上述条件后再依据“时机把握、点位选择、资金分配、风险控管”四个基础今夕操作,不疾不徐,不以短期的变动为投资,以一个阶段、一个波段的投资模式进行,尤其是采取“1+1”的阶段模式进行,大致上要犯错的机会不大,投资的准确度也就油然而生。
如果要依据双保险指标操作,也可以在短线上加以把握,解读如下:
1、
2、
单就上述双保险指标的影响就可以确认周一盘面的弱化倾向,这一点将会一直市场做多的情绪,也会制止多方参与的积极性,说明今日的再弱化后的下跌对多方来说将是一次很重要的干扰与破坏,这将是今明两天盘面上最关键因素,务必要更多关注。
从开盘10分钟后的涨跌家数比较,显然周一的开盘对多方相对不利,是否会有盘中改变的状况发生吗?如果依据趋势条件来看,不仅不会有所改变,反而会因为今天周一如此弱势开盘后再加速、加重下跌,因此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开盘后一个小时的演变,最关键在于涨幅比低于20%的影响,这一点务必要注意。
(本栏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只是针对麦氏理论的量潮基础进行说明,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