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大量小影响深远 是强是弱关系重大

标签:
财耕谈曹伟股票麦氏理论 |
分类: 市场解读 |
有量有价轻松上涨
成交量不足是最大隐忧,市场都知道有量才有价,到底所谓“有量”需要达到多少才叫“有”?市场习惯说的“无量”,到底低于多少量才叫“无”?这个问题会难倒一堆人。
没有任何一套理论针对成交量给出一个系统完整又标准的答案,多数人所谓“有量”与“无量”几乎是目测判断与解释。目测增量称为“大量”,小量称为“无量”,所谓“无”是少的意思,量不足的概念,到底多少量才视为“大量”?多少量才称为“少量”?要放在怎样的基础上比较才确认“大量”或“小量”?几乎莫衷一是。
根据“麦氏理论”统计归纳,所有量能潮的应用必须依据“定时”规律加以应用,定时是固定时间,可以是从前期“惯性原则”产生的“自然循环”的区域周期性比例设定,也可以是依据“换手率”进行比较后认定量的大小。
举例,以固定时间20天均量为例,沪市成交金额为903亿元,日成交量750亿元,比率83%,属于萎缩程度。不能简单认定为不足,因为“对比量”偏低,所以均量趋势还可以持续走高,这个缩量并没有完全绝对影响量潮趋势,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会造成趋势量的改变。
20日均价线的趋势上扬,所以中短周期的量与价同步上扬,指数在20日均线2069点上方,俱有一定的支撑。仅靠中短周期的条件不足以维持持续的推升,必须有中长期结构的支持,回到40、60及120日均量比较发现,量能扣减条件还有利于多方的发挥,所以周三的缩量虽然有所不足,但还不会构成立马的破坏,只能说无法滚动放大量确实不容易形成有效的推升助涨,还不会形成其他不利的破坏。
对多方影响最大在120日均线的助跌,“麦氏理论”十大原则应用中强调,当20日均价线还没有形成“向上交叉高于120日均线”之前,中短多的推升力道没有达到足以改变及挑战“四级跌势”(长期),所以越过半年线也会被压制,指数再度跌回120日均价线是明显的趋势演变,也是简单推演条件可以辨别。
由此得知,量能的修整对多方还俱有一定的优势,只是前后周期的蓄势条件不够,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的修复,跌回半年线2102点在排序关系上是合理现象,也会是均线趋势演绎的必然结果。
多方也可以采取“以量破价”的手法垫高成本后强势拔高,这个操作状况在个股上随处可见,只要介入者将资金成本投入后拔高股价,随时可以将股价拉高。可惜在指数上需要整体搭配的综合因素条件,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牵制,才有所谓“缩量涨不高”的认定。
http://caigengtan.com/media/media/2014/04/1709-lnbqk89m.jpg是强是弱关系重大" TITLE="量大量小影响深远
变盘在即无法回避
沪市与沪深300指数俱有增量后突破改变的契机,不过必须注意深圳综指有点强弩之末,尤其是创业板综指的趋势与形态对多方非常不利,一副摇摇欲坠随时有倾覆的演变,尤其是40日均线向下交叉60日均线发生在周一后,表示价格充满不稳定的倾向演变,更重要的是创业板综指1339点低于20日均线的1343点,随时有加速、加重掼压破坏的发生,务必注意这个变数。
中小板综指也具有类似的情况,只是高于20日均价线的指数,看起来还比较强一些,但也很难期待或是相信它可以抵挡得住后续的价格压制。两个指数分别都出现明显跌势量,表示没有资金愿意低接,即使出现较大的下跌还是没有买入的意向,这样就会出现较快的杀跌,这一点对多方最不利。
有三种倾向演变:一是沪市稳定走强将盘面稳住,促使中小板与创业板不跌或是小涨;二是沪市稳定走高,中小板与创业板小跌;三是沪市稳定走高,中小板与创业板出现较明显下跌。
上述状况变化会在周四开始衍生,对多方来说的确是非常大的考验,多方在下周三之前还可以勉强支撑,过了周三之后还无法稳住,沪市会出现一时难以招架上方的卖压。如何克服与改变就看多方在周四后如何稳住阵脚反击拉高,其中周线的收盘非常重要,最重要莫过于放大量推升回到主攻的基础上。
麦氏理论【盘中机动实盘教学课程】 请登录 财耕谈
网站
最不好的状况当然是沪指不涨反跌,如此会引发市场的信心危机,造成后面进一步的破坏,这样一来多方辛苦构筑的滩头堡会再度退守。所幸的是,经过70周的横向扩底稳定后,即使退守估计下跌的幅度与空间也会被刻意的封住,只是如果没有强势指标领军,多方也会莫可奈何,只能叹息时运不济。